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文化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消费观和幸福观产生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生活的需要和享受,消费观、节约观与老一辈不同。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积极向上,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幸福、金钱和消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并关注自己的主观幸福和精神生活,但在幸福价值观和幸福行为追求上有一定的知行背离。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财富、消费代表幸福,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反对消费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人生社会化相关理论视角看,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标志着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可行的对策,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消费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荣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又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具有节俭思想的消费伦理意蕴,大学生应以其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消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消费呈现出依赖性、超前性和失衡性等"非理性"特征。本文以中山市高校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试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成因,旨在通过引入、宣传"生态消费观",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群体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等相关理论,尝试分析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状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并对此提出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都经调查发现,传统“节约”取向的理性消费观仍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考虑性能与价格比的新型市场经济消费观、追求时尚的高消费、“享受性消费”等观念抬头,同时盲目性、从众性消费又反映出这一消费群体中的非理性特征。高校必须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对1999~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按"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4个研究领域归纳和梳理后发现:许多文献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文献存在实证分析简单、理论分析空洞以及说教意味浓重等不足之处,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深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大学生通过微博进行问政,行使公民的表达权和监督权。但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和政府方面存在的一些原因,微博问政过程中存在参与程度不深、非理性倾向、缺乏政府回应等问题。为完善大学生微博问政,提高其功效,从大学生角度,需要提升理性思考水平,增加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从政府角度,需要健全微博问政的政府回应机制和民意征集制度,完善问政平台建设,建立政府官员与大学生间软性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警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我们可以发现警校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消费有什么区别,通过研究警校大学生的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可以从侧面发现警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消极影响是刺激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诱发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裂变、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