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着重对凉山彝族法文化中的婚姻习惯规范部分进行研究,侧重梳理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规范的变迁,并提出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文化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着优秀的德育资源,是彝族节庆文化之魂。随着四川彝族地区现代化的推进、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渐渐疏离了传统节庆文化,这导致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传承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发展强调与时俱进,作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彝族传统节庆文化,梳理并做好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能激发传统节庆文化的活力,实现德育资源的当代传承,开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忠瑶 《传承》2010,(12):158-159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提升彝族文化软实力是传承与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工作任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彝族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及其特征,探讨民族文化软实力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提出在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目标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图案学理论为基础,提取凉山彝族三角包中的设计因子,并将其转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以达到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传承发展目的。通过文献阅读搜集凉山彝族三角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将图案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取出显性因子,形成因子图谱;运用头脑风暴提取出隐性因子,形成语义因子库;运用问卷调查与因子权重分析,得到可用因子;根据图案学理论进行纹样的演化并应用于家纺产品设计。研究在设计因子方法论基础上融入了图案学理论,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路壮剧——田林的文化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天龙 《当代广西》2007,(14):58-59
田林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群山流水间村落绵延,炊烟袅袅,如诗如画。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汉族的山歌、唢呐、哭嫁歌,苗族、彝族的婚嫁习俗,壮族的春牛舞、花扇舞、八仙贺寿舞,瑶族的盘王舞、铜鼓舞等,美轮美奂,魅力无限,构成了田林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白万东  许佳 《前沿》2013,(12):172-173
云南楚雄地区八角图案是楚雄彝族的传统图案,本文主要分析云南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结构、色彩、文化内涵和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从中反映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现实意义,并体现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宗族观念在凉山彝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进行探讨。文中就宗族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宗族观念与民族繁荣进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提出了必须实现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张武桥 《前沿》2012,(5):174-175
彝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不仅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更透射出幽邃的审美境界、审美形式、审美趣味。在绚丽多彩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信仰空间中,不论是民俗民风,还是艺术文化,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存与审美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夷夏之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前期,涿鹿之战揭开了夷夏纷争的序幕。五帝时代后期,尧舜、舜禹时,夷夏实力相当,表现为夷夏首领联合执政;禹益二头执政十年后,夷夏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夏启独处天下共主的地位。有虞氏是东夷集团中最为显著的一支。在民族发展史上,有虞氏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要正确认识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的逻辑要义,从思想、权利、程序、制度、手段五个维度来把握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3.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的丧葬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些田野调查的实例可以看出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情况 ,这种变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王母与道教、彝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4):106-110
本篇文章在广泛收集道教和彝族文化资料基础上 ,论证了西王母作为彝族先民古羌人的始祖母 ,与彝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同时论证了西王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其逐渐为中原文化所吸收 ,特别是为道教吸收后 ,道教赋予了西王母新的形象和内容 ,并成为道教女仙之首。文章认为作为彝族先民古羌人的西王母不仅丰富了道教的内容 ,同时道教作为一种精神纽带 ,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彝族服饰及其图纹美学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蕴含着深层的民俗内涵,服饰图案中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多元化整体美,以自然美作基调加上崇拜性思想的反映,是彝族服饰图纹艺术特点的组成元素。受这些元素的影响,形成了彝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观念,并以此为尺度指导、衡量服饰图纹的式样、色彩和装饰的方式与布局,形成彝族服饰的独特风貌,表现出其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双燕 《思想战线》2005,31(3):107-111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列强的认识、促进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产生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东瓯的族群迁徙与融合过程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南东瓯族群迁徙与融合经历瓯人、徐人、瓯越、东瓯、东越、山越等过程。瓯人是浙南的原始族群,徐人融合的力量相对薄弱,瓯越是於越人与瓯人大融合的标志,东瓯国进一步证明瓯人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东越标示着闽、瓯的进一步融合,山越的消亡说明了瓯(越)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