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喻林》     
古来奇书多矣,《喻林》尤奇。其书采集古人譬喻之词,孜孜不倦二十余年,汇为煌煌巨帙。编者徐元太,安徽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四川巡抚。书分十大门:造化、人事、君道、臣道、臣术、德行、学业、政治、性理、物宜。每门分子目,凡五百八十余类。新刊影印本所据明万历刻本,达1440页。似此繁富丰瞻、云蒸霞蔚,真是骇人心目。钱钟书先生《谈艺录》168页引宋代梅圣俞海上观潮写景妙句:“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洄如鼻吸。”钱先生赞曰:“立喻奇创,真有以六合八荒,缩之口耳四寸者。”梅氏寥寥十数字,把自然奇观,生命力量,刻画得如闻如见,非譬喻不能至也。《喻林》所采譬喻,若“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哲学基础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既具有普遍性 ,又为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就必须弄清楚这二者关系的哲学基础。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在阅读中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 :首先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列宁全集》第38卷 ,1959年 9月第一版 ,第 2 4 0页 )列宁的这段话为我们从总的方面理解 ,把握…  相似文献   

3.
冒怀谷 《民主》2006,(10):40-41
书生嗜书被书恼,买书倾囊心愉悦;卖书易米心不甘,永不买书心凄惶。郑振铎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作家和文学史家。他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其父过早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贫。郑振铎从小刻苦学习,好学不倦,因家贫买不起书。他说:“我要看书总是向人借”,读书贫里乐。他对自己读书要求严格,在日记上写道:“读书毋草率,每读一书必一页一页读过,随有所见,即做札记。”郑振铎20岁时到北京读书,常常去附近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那里,他结识了瞿秋白、耿济之和许地山等有志青年,在思想上和学术上进行交流。他们因志趣…  相似文献   

4.
任宝珣 《学理论》2009,(2):51-53
《知识考古学》是一部奇书,其中层层堆叠的概念与认识方式可能让许多希望了解福柯思想的人望而却步。本文从特定的问题出发:知识考古学是如何批判先验哲学的这样一个视角切入福柯的著作本身。通过考古学与思想史的比较恢复文献的“事件性”,对于话语事件形成条件的分析就成为了考古学独特的问题视域,进而从福柯的“陈述”概念出发,在其稀少性、多样性、历史性这三重维度上突出考古学对于先验哲学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黄宗良 《理论探讨》2007,3(1):27-29
近来似乎出现了多谈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现象。由中央党校周天勇执笔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课题研究报告的发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的新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以下简称《心声》)也在一定范围引起反响。有学者说过,一本好的书,一半是作者的,一半是读者的。在我们这个长期泛政治化的社会中,人们在政治观点、政治态度上的分野是比较清晰的,对这样的一部政治著作,评价不同是可以预料的。不过,作者坦言,书中吐露的是“直言、忠言、诤言和危言。然而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盛世危言”(第54页)。作者在自…  相似文献   

6.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7.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惨无人道的侵略和蹂躏是一页不能忘记的历史。它的教训,是值得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永远牢记的。” “七七”事变50周年前夕,肖克将军在家中接待记者时,一开头就这样感慨地说道。 旗帜鲜明维护国家尊严  相似文献   

8.
一、从超额剩余价值的计算谈起超额剩余价值是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为了简便,以下用“超剩”代替)许多教科书对它除了作本质意义阐述外,往往还以实例说明它的计算,使其含义更加明确.但是有些书对这个概念所作的某些引伸则是值得斟酌的,含混地提出所谓计算某段时间里所获超剩总量,并把剩余价值的绝对增加量称之为超剩.例如,在伍柏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辅导材料》(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第(七)题解答中,提高生产率前后,工人每月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别为60元、150元,就把150与60的差额90元称为工人每月创造的超剩;在他主编的另一本《政治经济学自学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0页第5题第(2)中也是这样;在《经济学周报》社编辑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自学答疑》一书64页第9题解答(74页)中,也把增加的剩余价值看作是超剩额.  相似文献   

9.
这部书称为“简史”,其实是16开大本500多页80几万字的著作,跟时下流行的诸多丛书的小册子比,可以说是“巨著”了。我丝毫没有鄙薄小册子丛书的意思,它们作为传播新知识的轻骑,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当然,人们要想求得扎实的学问,不能不  相似文献   

10.
正书剑双修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风云一生,书剑双修。所谓"剑"者,不单指军事,还包括对书本的运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实践的力量。读书既然是为了磨剑、亮剑,以"创奇事",当然就不能漫无边际地阅读,那样反倒会稀释思想和实践之"剑"的力度。因此,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  相似文献   

11.
王永志 《侨园》2004,(5):20-21
十年前,我曾经这样写过:“在中国当代诗坛,蔡其矫是一页传奇,一处风景。”十年后,作为中国诗坛的常青树,蔡其矫仍然是一页传奇,一处风景,而且更加迷人。诗路历程充满音响进入新世纪,蔡其矫的诗歌和他的传奇,受到诗坛内外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天地悠悠,书人何处?书人几多?倘仅有二,岂不天地太大、书人太少了么?我这里讲的,并非一般的“读书人”或“写书人”,而是指爱书成癖、并且倾尽一生精力收藏、钻研之人。这样,天地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的讨论中,许多人都认为列宁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据此作了不少文章。其根据是《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0卷第253页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选集》1972年中文版第4卷第142页上也有这段话。其实,这是误译,《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就改正了这处错误,把这句话译为:“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8卷第37页)但《列宁选集》在校译时,仍没更正。“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革命导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总结了巴黎公社工资原则的经验,指出:“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5页)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为单行本写的导言中进一步指出:“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六千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也能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在目前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有六十八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始);二是认为有五十一年(从1934年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始);三是认为有四十九年(从1936年11月苏联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写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书中,竟同时使用了两种说法:在该书第87页中说“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变成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而在第98页又说“在苏联,一九三六年已经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戴小京 《理论视野》2013,(5):I0002-I0002
多年前已与白鹤先生相识。我们的缘分始于共同的书法爱好和几次书学研讨会上的交流。古人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带着这样的认识,我走进了他。白鹤先生,字如其名,文如其人,清淡脱俗,灵秀超逸。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法,饱读诗书。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白鹤先生卓越的艺术敏感力和深厚的古文功底。这为其日后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作了有力铺垫。  相似文献   

17.
奥列赫的《科学共产主义:对象和方法》(苏联诺沃西比尔斯克,“科学”出版社,1985,204页)一书出版以后,苏学者塔杰沃相和利亚赫在苏联《科学共产主义》杂志1985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论。现译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三段论时曾谈到过:“每一个证明和每一个三段论都是借三个名辞进行的。”(《工具论》中文版,第115页)西方逻辑之父的这个规则性论述被后人所继承。中世纪时,彼得在他的曾出了166版之多的《逻辑纲要》一书中明确地把“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项”作为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逻辑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书介2     
1994年美国出版了一本《比较政治学诸理论》教科书的修订版,第一版是在1981年出版发行的,作者是加州大学政治学系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起第一版,新修订版增加了许多国外政治理论新信息.有关专家称赞该书是“比较政治学的经典之作”,“一书在手,纵览比较政治学理论种种”,称赞作者为比较政治学开辟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观点”.全书共417页,分四大部分和九章.第一部分是“导言”,内有第一章“比较调查”;第二部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 奇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兵 法大全的话,那么,《水浒》无疑称得是上一部用人宝典。纵观《水浒》用人的宝贵之处,可概括一个“巧”。梁山一百零八人,个个是人才,但又非全才,但却一个个被用得“活龙活现”。如“神行太保”专事送信、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