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中,它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身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自发产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尽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劳动者被奴役、被剥削的历史命运,却使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化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实施按劳分配原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至少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按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资本论》第一卷第190页):第二,劳动者除了出售自已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同上第191页) 就第一条件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完全具备。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一、“两个搞清楚”是弄清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在指导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两个根本理论问题。他强调指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中国停滞了,“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所以,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门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第223—225页)邓小平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然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并不因为改变了其社会经济形式,而改变它的自然历史本性,它仍然要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不超阶段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落后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转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特殊历史逻辑,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些本该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主题,只能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只要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足以消除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不能够消除分工协作基础上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社会经济活动就必然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摆脱贫穷,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必须努力发展商品经济.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商品经济,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由此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目的上也截然不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完全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赚取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果不能很深刻地认识它,我们就不能很好地把握21世纪,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意义。从人类的历史长河来看,在20世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发生了哪些最具标志性的、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呢?第一,1956年美国的社会劳动者结构中,第一次出现脑力劳动者白领人数超过了体力劳动者蓝领人数,达到50.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始终是体力劳动者占主要地位,是社…  相似文献   

7.
本报讯原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何匡,最近在所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报告中提到“对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化成果,我们持什么态度”的问题时,他说:我们搞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化成果(民主、自由、文艺、科技等)加以借鉴。资本主义之所以至今仍有大大的发展趋势,就是因为有三大法宝:发达的商品经济、民主、自由。社会主义要想最终超过资本主义,只有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而我们一直是谈自由色变,谈西方民主一切皆乱,但它们对于社会进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则不敢正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是人民通过斗争得来的,里面有合理的因素。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高度的民主、高度的自由,就不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社会按照劳动者为其提供的劳动量分给他们个人消费品。谁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时间多,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复杂程度高,谁就可以分到较多的人个消费品,反之,则只能分到较少的个人消费品。 怎样确定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呢?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无产阶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后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  相似文献   

9.
发展市场经济不会引起两极分化,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存在两极分化的条件.我们知道,所谓两极分化,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经济现象.当时,存在着大批的小商品生产者,他们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的小私有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的劳动者.他们在当时的商品市场自由竞争中,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少数人优胜而发展成为资本家,多数人因劣汰而丧失了本钱和生产资料,变成了无产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极分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对此目前已进行了较多的讨论。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怎样发展生产力?这是亟需探讨的课题。马克思当时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他着重研究了变革生产关系问题,而当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就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内容和中心议题来研究。因而不能以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代替生产力的变革,要从偏爱生产关系的习惯思维中跳出来。我们认为,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要防止三种偏爱和三种忽视。  相似文献   

11.
改革的浪潮正在奔腾向前。人们都在参加改革,也在议论改革。议论最多的是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许多人担心改革会不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常常听到的姓“社”还是姓“资”、前进还是倒退的议论。显然,这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回答的问题。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就是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改革也是深刻的革命。但它与我们过去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仅不推翻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要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理论界一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便成为我们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样,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便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它的主要任务.这样,发展生产力便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根本任务了。有些同志还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这是社会发展的水平规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在初级阶段呢,它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13.
(一) 翻开方励之在七个大学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讲话材料,虽然厚达四十五页,但他的中心意思是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全盘肯定资本主义,要实行全盘西化。方励之认为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都不好,一切都落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实际上我们也恨透了三十年这种东西,至少我这个经历恨透了三十年东西,三十年没于多少好事情。从感情上是这样。但从客观上讲,我们现在是全面落后的状态。中国现在没有一样不落后。”正因为他恨透了我们的一切,全盘否定了我们的一切,所以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就爱透了一切,肯定了一切,主张实行全盘西化。他说:“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我这个全方位概念,是让先进的文化全面的冲击中国,不是说那个角度不要冲击。从经济、知识、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标准,全方位都可以冲击。但你不要先说哪个一定好,你不要先说坚持四条,坚持这个,坚持那个,我觉得没必要。”这就是说,方励之要我们放弃立党立国的根本原则即四项基本原则,举起双手,让资本主义的一切东西,横冲直撞地来冲击我们,把我国冲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这并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质的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见解,双方争论的中心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劳动力商品的现象并无太大的分歧。事实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质。笔者认为,学术界讨论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力一样,具有商品性质。我们知道.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2.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拥有公有制…  相似文献   

15.
十三大报告指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我认为,这个历史课题中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经过什么过渡过程,我们又如何尽量缩短这一过程?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息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2,(1)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次将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界定为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并且认为它使劳动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但是马克思并没有一味地否定竞争的价值,而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肯定经济竞争作为一种手段,对于发展生产力以及推动共产主义社会到来的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必须要以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必须促进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要注意竞争引起的负面影响,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避免过度竞争引起的社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明确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不能忽视生产力这个主要标准,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只有解决吃、穿、住等基本问题,才能从事其它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应不应该继续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是现实形势下值得重新认识的重大课题.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如何看待我们今天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马列主义的一贯思想的关系.正确的看法是;这两者是一致的.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列主义的一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其依据就是:资本主义由于其内在的基本矛盾,阻碍大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社会主义通过公有制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底“谁是工人阶级”,竟成了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当中,都有不同意见。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才是工人阶级。他们经常引证的根据是,马克思曾指出“无产者在经济学上只能理解为生产和增殖‘资本’的雇佣工  相似文献   

20.
不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存在是不行的,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原则界限,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而且会导致严重损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恶果。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呢?关键在于不要从主观臆想中,而要从客观的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度,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以后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