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岗”干部路在脚下叶燕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总理朱基向世界郑重宣布,新一届政府将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政府机关的人数准备在三年内分流一半。这次机构改革,将给我国政坛吹进一股清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机构为什么要改革?道理并...  相似文献   

2.
机构改革中的行政人员分流问题浅议杨文忠一、分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渠道问题从总体上看,建国四十多年来的机构改革,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分流方法可归结为以下主要几种:一是精简机构,同时精减人员;二是合并机构,合并前机构所属人员自然归入组建后成立的新部门;...  相似文献   

3.
忧虑与希望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继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分流职工之后,政府机关分流职工也势在必行。但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在分流人员中到底应该分谁?流向何处?这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说更引起了群众的忧虑。近日报载,某省委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在慰问下岗职工中发现了这样一件事:一对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生,在分流人员中全被分流下岗,不得不以养猪为生。每讲到这件事,这位负责人就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工作中的悲剧,在分流职工中一定要按工作需要决定分谁和流向。”这位负责同志的话指出了在分流人员中存在…  相似文献   

4.
机关“裙带”现象忧思录安微李北风中央机关和部分省级机关已经进行了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可在有些地方,仍然是机构年年增,人员月月长。据某市人事机构统计,该市县级机关中,有l/3人员是超编人员。这是从现象上看的。如稍稍深入一下,你会发现,有的单位...  相似文献   

5.
人员分流是精简机构中最棘手的问题。太原市万柏林区千峰街道办事处在实践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民主评议和专业测评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实现人员分流和公务员平稳过渡,为当前的机构精简、人员分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4,(9)
我省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如何分流人员?太原读者姜福生问:这次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能否成功.人员分流是关键之一。请问目前有什么对策或办法?本刊编辑部答:对于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问题,我省三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办法有:一、“格执行离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义县根据十五大精神和本县乡镇的实际情况,遵循“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优化职能、提高效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一次性精简富余人员712人,占乡镇机关人员总数的40.68%,既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也密切了干群关系,博得了农民群众的称赞。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县委特别注意关心分流下岗干部,对于这些同志不是一减了之,撒手不管,而是积极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寻求就业出路,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强调“三不变”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在生活上,除按规定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外,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组织下岗干部创办经济实体、充实企业单位、安排到村任职,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05,(12):12-13
湖北省从今年3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湖北省首先是对乡镇政府机关进行“消肿瘦身”。具体办法是,推行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内设机构合并、人员竞争上岗和分流安置,大幅裁减机构与人员。根据改革的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只保留7到9名,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乡镇长,2名党委副书记,分别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和纪委书记,2~3名党委委员兼任副乡镇长,2~3名党委委员兼任人武部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就党政机关干部分流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的200人中,80%的党政机关干部对分流存有五种担心: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健全,担心自己分流出去后生老病死无人管;二是担心分流后经济无来源,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人员分流政策会走样,一方面,当前激励富余人员分流政策不明晰、不落实,使分流人员』心有疑虑,不敢出去,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片面地认为干部分流就是减人,担心有人乘人员分流之机谋私、报私怨;四是担心优惠政策不兑现;五是担心分流出去断了后路。一部分机关干部认为被分流后,会被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加紧实施,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已呈箭在弦上之势。但人员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官员”革自己的命所带来的“阵痛”甚至会超过其他。因此,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付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除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减轻精简压力,中央明确规定了两条政策。一条是,这次市县乡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三年内工资照发。在编人员分流期间的工资,地方财政要给予保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超编人员分流期间的工资,由地方财政负担。对清退的各类临时人员,各地可酌情发给一定数量的安置费。另一条是,将分流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公务员转入企业工作,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符合一定工作年限人员在机关工作的工龄,退休时按机关社会保障办法予以补偿。分流人员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2.
始于去年年初的政府机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这次改革,转变职能是重点,竞争上岗是热点,人员分流是难点。一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场规模空前的改革,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竞争上岗这一热点问题,已圆满解决,机关干部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了改善,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员分流这一难点,取得了突破,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安置,已经实现了机关消肿的目的;至于转变职能这一重点,虽然取得了进展,但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按照中央关于乡镇要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乡镇机关精简分流、创办示范服务组织工作.到目前,全省共裁减乡镇机关人员9.6万多名,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和流通服务组织6800多个,每年节省乡镇财政开支4.4亿多元,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乡镇机关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乡镇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人员定岗和分流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人员定岗和分流与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起来。通过精简机关人员,逐步形成一支精干的、高素质和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二是把人员定岗和分流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结合起来。要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轮换交流、强化激励竞争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坚持下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把人员定岗和分流与从严治政,加强机关建设结合起来。要切实整顿机关作风和纪律,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勤政廉政,使机关工作出现新气象新面貌。四是把人员定岗和分流与加强法制建设结…  相似文献   

15.
改革信息     
《新长征》1999,(2)
长春市提出在机关干部分流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分流人员的去向应多元化,不能将上级机关精减的人员推给下级。(2)综合考虑分流人员的年龄、文化水平及特长等因素,凡根据新形势要求而增设或充实加强的部门应首先考虑安置机关分流人员。(3)机关公务员结构应注...  相似文献   

16.
日前偶遇大学时的一位老同学.谈及行将到来的机关人员分流,他十分自信地说:“我不怕分流.”原来这位老兄是市政府经济信息中心的情报专家,这几年他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对该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咨询报告,深得  相似文献   

17.
永城县是豫东平原的大县,长期以来,行政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1992年,县委、县政府遵照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开展了以“精简内设机构,分流人员、创办经济实体”为着力点的机关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们以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有关文件为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实际出发,把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分流人员,创办实体上,以实现“小政府、大服务”为目标,促使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转上经济建设主战场,逐步形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机关运行机制。我们坚持了五条原则:一是坚  相似文献   

18.
政府机关“借调”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调”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从另一个单位或部门借用临时、编外人员的做法。这种现象近年来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已成为当前推进机构改革、开展人员分流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解决。本文试就政府机关的“借调”现象加以分析。 一、“借调”现象的特点和危害: 目前政府机关的“借调”现象有以下特点:一是范围广,但相对集中。各级政府机关大多存在“借调”人员,其中执法执纪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机关相对集中。二是相对比例大,绝对人数多。据统计,仅河南全省乡镇机关,止1999年8月就…  相似文献   

19.
面对汹涌而来的机关改革大潮,处于基层的乡镇党委、政府怎么办?是等待、观望、随大流,还是敢试、敢闯、主动转?射阳县委、县政府认为,乡镇机关处于领导两个文明建设的第一线,能否建立精干、效能、统一的运行机制,对加快全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关系重大。因此,去年底以来,他们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全力推进乡镇机关改革,使得乡镇机关向“小官员、大责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大文章”。通过改革,全县27个乡镇原有的3115个国干、乡办人员已精简为1984人;原有机构621个,  相似文献   

20.
解决机关人员分流的根本之点在于敞开“出口”,疏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安排分流干部。具体说来,应主要做好“五字”文章:一是单位转体——“转”一批。通过“拆庙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