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战略举措和大平台。写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新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武装,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系列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侧重阐述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中的作用与探索,拟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五通桥区委、区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坚持从农民的愿望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投资、城乡一体发展,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仍处在较低层面上,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从投入、经济发展模式、激励方式等方面寻找适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径,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原有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等问题,原因在于不合理的政绩导向、城乡二元结构、决策体制等因素所致。当前,应从政绩标准、决策体制、权责关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村的新的指导方针,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在农村综合变革的集中反映,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要推进铜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认清当前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新的背景、新的内容、新的目标和新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它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欠发达地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勇于实践,努力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二是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引导;三是必须突出特色优势,夯实产业支撑;四是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必须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不断创新建设模式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有多种模式,究竟该采取何种模式,应根据各地的主、客观实际来确定,因地制宜,科学筹划,提倡一乡一策、一村一式,其标准是简便、易行、实效。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曲靖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针对曲靖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突出的市情实际,积极探索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于2005年初进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实践。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用心工作、创业求新,“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曲靖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创新与青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与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证。青岛农业科技发展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塔形”创新体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等问题。为此,必须明确青岛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通过加快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机制、改革农业科技创新立项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等,推进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江苏省射阳县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是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83万人,占总人口的79%。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二十字”要求,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这是一项尤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透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地方政府环境不友好行为、乡镇企业环境不友好行为、农民群众环境不友好行为等一系列环境不友好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法制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创新的路径,即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环境政策到环境法律、从法律与经济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管理型立法到促进型立法、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考量上实现从行政主导到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8月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狠抓落实,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实践过程,必须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其开局阶段上,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工作操作层面上找准着力点。一、调研规划先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阶段和重点。1.应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各政策研究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深入乡村基层,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农民群众的发展意愿,分地区、分类型、分领域地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家底,实事求是地形成研究报告。2.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内生力量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动农民。通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村庄内部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的建立,探索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是新农村建设必然的路径选择。乡村能人是重构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正在消亡,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农村文化的发展问题上,政府更多地注重“送文化”,都忽视了“种文化”,使农村文化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内生机制,以至缺乏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势必影响到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以及农村文化长远发展的考量,农村文化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然要走一条内生与外供相结合的道路。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文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上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但制度建设非常重要。石屏县大桥乡白尼莫村围绕“三村三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长效性村级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发展“一品化”、农村绿色经济“特色化”、农民收入倍增“多样化”跨越发展“三化”行动,实现了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三村联创”,成功探索了制度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农民自始至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组织又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推进和完成的生力军.在社会转型期,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率与成败.所以,进一步加快、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探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方法,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动机制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技术的扩散机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机制、消费环境的优化机制和现代文明的传播机制等五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若要取得持续、健康、长期的效果,必须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