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覆盖不同群体、横跨不同领域、超越传统媒体的全新平台。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网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兴起。网络问政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山 《前沿》2010,(17):16-20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网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的产物,网络问政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赵燕君  屈辉 《电子政务》2011,(7):102-105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成为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载体。概述了当前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了网络问政存在的不足,并从制度建设和网站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宏森 《传承》2011,(15):30-31,63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网络问政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官员既问政于民,民众也求答于官,通过官员与网民的对话,实现政民互动,构建和谐。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6.
罗雄 《前进论坛》2010,(7):58-59
<正>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思想观念的显示器、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随着国家领导人与网民交流,"网络问政"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引发人们思考。网络问政是新兴事物,目前政界、学界都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以为,网络问政的内  相似文献   

7.
《协商论坛》2011,(5):23-23
案由:网络问政是2010年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特征,眼下,“网络问政”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河南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关心,政府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沟通,听取网友诤言、良策,坚持问政于网、问计于民,提高执政能力。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化解民怨、疑心聚力,共商河南发展大计,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因此,政府要与时俱进重视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社会影响力、认同度,以及不同人群对于网络问政的看法与意见,从而找到促使"网络问政"工作链条连贯、持续、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本文就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伪民意冲击民意真实性、党政官员问政能力不足、数字鸿沟的存在对网络问政的效果和可持续性造成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并为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在提高自身网络执政能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公民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而消除数字鸿沟,多种措施并举,使网络问政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能力要向网络延伸,必须善于运用新兴媒体。随着微博的蓬勃兴起,微博已经成为网络的舆论中心,成为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阵地。微博问政,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作为党政干部,要善于利用网络空间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要勇于、善于到虚拟世界里充当意见领袖,把党和政府的正确舆论向大众传输,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陈莉 《人大论坛》2011,(3):42-42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之八:完善行政问责,建节约型政府。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强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月221B《广州日报》)广州市将“网络问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政府公民意识深化的体现,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1.
张纬东 《乡音》2012,(2):28-2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是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也是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你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已不仅是网民意愿表达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公民的问政平台和政府履行公务的场所,并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便生活等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更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刘文萃 《桂海论丛》2014,(3):99-103
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诉求的价值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总体而言存在着建设理念偏差、缺少整体规划、形式主义突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须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以加强公共服务和民主建设为基本诉求,以科学规划和加强立法为手段,大力推进地方网络问政平台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升其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整合和提升网络问政平台公共服务功能,强化网络问政平台健康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积极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今日海南》2009,(8):28-3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当下,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虚拟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娱乐、交友、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并通过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在中国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而如何认识和对待民众透过网络表达的各种诉求,迎接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仅是对党政干部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改变执政方式的一个有力杠杆。为此,《今日海南》以"‘网络问政’:挑战和机遇"为主题,于7月26日组织了一次专家"三人谈",就党政干部如何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民意"、"网络监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明燕飞  毕腾飞 《求索》2012,(3):37-39
网络问政具有虚拟性与现实性、平等性与特殊性、直接性与间接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等特征。基于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基本框架分析,运用第三方政府、整体政府、公民参与理论,提高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公私合作水平、整体化服务水平、物质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构建服务型网络问政平台,服务政府与百姓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界 《今日海南》2016,(1):26-27
政府与百姓间网络互动已不是新鲜事.每年"两会"期间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总是炙手可热.海口市最近借助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的形式推动"双创"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时至今日,网络问政方式已从最初的信息发布、电子邮件、在线留言,发展到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技术轮番升级,花样不断翻新,效果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陈开冬 《群众》2012,(1):88-88
网络问政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可以促进公民与政府更近距离接触,加强交流互动,是一种成本较低、速度较快、效果较好的解决政府工作问题的渠道。政府部门通过网络既可以使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又可以了解民情、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从虚拟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青年组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与政府官员共同构成了网络问政的重要主体.网络问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理性客观对待,警惕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疏于责任以及青年网络问政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洪华  张立 《前沿》2013,(22):27-28
本文概要分析了“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意义,重点阐述了“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的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重点难点等.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给出有关网络问政及政府形象传播研究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舆论形势与政府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