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市县     
《今日浙江》2007,(8):60-61
浙江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业绩明显,浙江将加大传统特产申请力度,浙江各地会展业发展迅猛,浙江“价格指数”频出引起国际关注,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浙江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建设,江苏将投资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呈现出"高要求、大格局、高起点、全链条和新模式"等规律和特点.一是高要求,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球科学中心为目标,高标准设计实施方案,高效率组织实施,高规格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大格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依托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工业化发展,长三角区域正在从工业增长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其中县级区域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专利数明显上升的事实说明创新型国家的地域范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县级区域成为制造基地和创新集聚区,替代了传统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力的空间扩展速度及范围是惊人的。其政策含义就是有更多创新产出的区域应该积累更多的科技资源,而国家科技资源流向技术创新能力上升的区域将会提高整个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必然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9月28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跨地区调研组,就"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专题来苏调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阎立、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孙丽芳、南京市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参加。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在建立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设"江苏省科技资源大数据云"、强化政府资金支持、探索市场化手段促进开放共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徐飞 《北京观察》2023,(3):32-33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北京工作,高瞻远瞩擘画了大国创新,并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培育和拓展新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应围绕"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科技创新优势,着力深化区域治理协同、技术研发协同、产业协同、服务保障协同,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城市群和产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科技中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瓶颈,需要创新思路,切实加以推进。高端服务能力不足科技中介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机构。近年来,北京市围绕科技中介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然也是国际交往、技术交易和资金流动的中心。但与国际领先的创新中心相比,北京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由于我国移民签证、跨国投资、外汇、技术并购等审批政策,国外专利代理机构、跨国公司、国际产业组织和联盟等进驻的审批管理,以及科技研发用品进口和离岸服务外包等存在成本高、审批周期长等因素,对科技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跨区域、跨国际流动并形成集聚效应产生一定影响。国内A股市场IPO实行审批制,标准过高、程序繁琐、上市周期长,风险大。  相似文献   

10.
王平 《群众》2011,(6):70-71
科技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科技创新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江苏在全国率先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之后,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水平。为此,“十二五”期间,应该促使科技服务平台放大“链式效应”、突破制约瓶颈、优化关键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江苏创新型经济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北京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这一要求,就是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为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市委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这里是只有180亩的南宁市集智创新的人才硅谷,形成了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的火花大放异彩。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创立1年多以来,引进了33家行业重点企业和52家孵化创新企业,捷佳润、特飞云天、慧云信息、峰值传播等一批园区企业在国内外以科技创新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20)
正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国家科学中心是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有利于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将有力推动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服务业不仅自身对经济和就业作出贡献,还能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省有必要进一步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优化科技服务业结构,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一、聚焦特色,塑造品牌效应。遴选和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基础设施,促进科技资源向其集聚,打造服务品牌。推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档  相似文献   

15.
正制约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于融资,而关乎融资顺畅与否的重要环节在于融资方式的便利及顺畅。现代经济中,科技创新与金融已成为最活跃的两大因子,如何有效地促进两者结合,对于构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京是全国科创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万家,占全国近两成,数量居全国首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创新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活跃于技术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沟通机构间,特别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流动,促进创新体系内各主体间的互动,进而实现创新体系内在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赵超 《岭南学刊》2020,(2):99-104
通过联手港澳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殷殷重托,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但是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力度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技术扩散效应不突出,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信息流动不够高效有序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推动湾区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依靠科技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海安最响亮、最有含金量、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作为66家"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的一份子,海安县政协积极出谋划策,着力化解企业发展难题。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县政协注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抓"早",坚持早培训、早发动、早组织。新年刚过,政协机关就邀请康桥油脂、俊启粮油、金牛机械、天源阀门等四家结对服务企业召开座谈会。根据县政  相似文献   

19.
石峰 《长江论坛》2021,(4):19-27
对武汉与上海高校科研系统、中科院系统及部属和地方科研系统创新资源的比较表明,武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总体力量较弱,表现为一流科研机构数量少、一流创新人才数量少、一流科研基础设施数量少、面向国际前沿科技的创新力量弱.对标上海,武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夯实创新实力,补齐创新短板,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正确处理行政主体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唐河县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强化科技服务,打造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经河南省科技厅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位居南阳市各县区前列。南商农牧科技公司、中盛汽配科技公司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唐河县高新技术企业的空白。2016年,唐河县科技创新工作荣获南阳市目标管理第一名。为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