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结构是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因素.自阶级社会以来,多元利益的冲突与整合是一种常规现象,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利益的冲突更为明显,利益的协调也就更为重要.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承认和容纳利益冲突,又要化解和协调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协调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它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正视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提出建设程序化是建设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改革年代,传统的命令控制与训导机制日益难以适应利益整合的需要,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新的机制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作为替代选择,谈判机制在解决利益冲突与利益分配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制度环境、谈判技能培训缺失等原因,基层政府在与民众围绕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展开的谈判中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从而对加强基层政府谈判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利益是社会关系的实质与核心。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阶段,这些矛盾的本质是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执政党,只有强化并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这样才能够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需要结合动员、组织、利益聚合与协调多重政治功能,尤其需要政党组织履行利益聚合与协调的功能.政党基层组织应当更充分地扮演利益聚合的角色,搭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桥梁;在各种利益冲突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基层组织可以更多地发挥协调作用;在利益协调中建设社会和谐,为执政党谋求政治支持.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好利益关系,必须找准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度是实现利益关系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利益协调的制度不仅仅需要统揽全局的总体要求,更需要具体的体制机制设计。和谐社会理应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惠 《实事求是》2013,(3):51-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战略,它为党的社会整合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也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指明了着力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必须正视利益分化的现实,以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为归宿,建构起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制度整合为保障、以价值整合为基础、以组织整合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社会整合机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对当代中国利益分化社会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利益冲突的边界划分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调节或缓和利益冲突,且能够在利益边界空间中寻求利益张力平衡的状态。基于尊重利益边界的前提,通过划分利益边界、平衡利益边界结构、规范利益冲突制度、整合利益观念等利益冲突整合机制,以遏制当前日益加剧的利益冲突,达致利益表达、利益竞争、利益实现的有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湘云 《唯实》2006,(5):8-11
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着道德体系的不同.在市场经济下,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传统的完全利他的道德理念受到了挑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体系因具有利己为他的内涵而更具有合理性和时代性,在道德基础、道德心理和道德价值等方面都表现出现代道德的最优性.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要形成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党委通过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畅通非公企业劳资矛盾表达渠道,规范劳资利益协调途径,有效地缓解了劳资矛盾,其经验做法对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协调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利益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利益冲突及其预防制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权力道德伦理视域中的利益冲突,亦即公共权力主体自己或者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对抗、抵触、背离,主要有交易型、影响型、旋转型和集团型等四种类型.利益冲突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加快推进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尽快构建科学、严密、规范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基本框架,努力提高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信访是民意诉求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锦 《求实》2007,(5):59-61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压制民意的诉求,而是允许不同的利益诉求充分地表达出来,并在制度化的框架内有序地解决与协调。信访就是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我们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有关部门处理得当,信访就会成为利益冲突的“调节器”和“稳定器”;如若处理不当,信访很有可能成为各种矛盾的“积聚器”和“滋生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使信访工作法制化、有序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李海青  赵玉洁 《探索》2005,1(5):184-187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必然造成市民社会中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团体之间关系的紧张。市民社会只有依赖法律,才能对利益的多元性、集团化倾向进行有效协调。在成熟的市民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交往沟通使得社会内部逐利行为的格局得以平衡与稳定,从而奠定现代法治的思想基础。而在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失衡更加表明了法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民康物阜”、“国泰民安”、“和为贵”、“政通人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但和谐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利益冲突层出不穷。因此,必须要有融洽和谐的利益表达机制作为沟通的桥梁,营造出和谐社会的宽松氛围。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中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制度与治理危机,面临落入转型陷阱的严峻挑战。然而,中国社会转型陷阱的治理表现出极大的惰性,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制度的累积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转型路径闭锁;行动者的认知局限造成社会转型中的"过渡性制度"定型化;现有的宏观政治社会环境引致社会转型的制度供给短缺。社会转型陷阱治理中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化解逐渐增多的利益冲突为动力;以控制无效的"局部性改革"现象为要务;以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制度安排来推进和完善。与此相适应,应积极稳妥地通过信息协调、利益协调和政治文化协调促成社会转型陷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创设利益均衡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当前存在的贫富分化、社会再分配能力、社会保障体制以及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应从合理分配权利资源,加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正确回应群众利益要求,正确定位利益冲突,寻求合理解决的渠道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而当前的利益失衡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主要因素,利益失衡必然会引起范围和程度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社会利益对立的典型表现即公权与私权之  相似文献   

18.
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分配正义和利益关系的均衡则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与功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以建立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趋于均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日渐凸显,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也有日益增多和激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和谐社会。这对当前做好社会利益协调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就如何围绕缩小贫富差距来做好社会利益协调工作,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一、利益协调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目前,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利益协调问题,但有些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换句话说,我们在讨论利益协调问题时,应当注意避免陷入若干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利益协调不等于承认所有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