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它对人的素质培养尤其是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它的出现将有助于青少年学习观念、平等意识、全球意识、效率观念、奉献精神的培养及人际交往、求知途径的拓宽等。但网络对青少年的素质培养也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与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念及家庭与社会有密切联系。本文就创新教育的基本要素即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新行为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活动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它往往由一定的需要、动机、兴趣引发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的探索倾向、超越意识和科学精神。青少年时期的好奇心、兴趣、幻想、求知欲等,并不能就说已具备了创新意识,它仅仅是创新意识的萌…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是一种超前性教育,带给青少年的将不再是阶段性而是面向终身的教育,将弥补传统教育的某些滞后性的缺陷。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青少年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并且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平等、互爱的思想。但网络也有可能使青少年淡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淡漠亲情,缺乏爱心。  相似文献   

4.
体育舞蹈是音乐、舞蹈、体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引起广大青少年要积极对待体育舞蹈,把它当成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消费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消费教育的对策包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重视学校消费教育,建构遏制消费主义的阵地;要加强青少年理财能力的培养;家庭要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环境;要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和高效新奇的特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为了降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应当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并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们对网络使用的状况及效果,通过实施网络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网络素质是避免网络消极化使用的关键因素.网络素质教育主要从培养和增强教育主、客体的网络意识与网络能力入手.通过对网络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使教育主、客体树立网络中介意识和网络主体意识;通过对网络能力的培养,使教育主、客体提高网络实践能力和网络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面向世纪的韩国青少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韩国政府在制定青少年政策的过程中,不仅把青少年看作未来的主导者,而且把青少年看作当今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青少年政策将从过去的以青少年保护、引导、教化为基础转向以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参与为中心;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和主导21世纪社会的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城市建设与青少年素质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上海、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分析中心城市、文化名城、山水之都的建设和国际性功能的发挥,对青少年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并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青少年素质现代化的重点是三个方面:即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开发、青少年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传播性和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全球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使青少年的人格和人际交往出现严重障碍,道德意识减弱,政治观念淡化,导致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识别能力弱,法制教育缺位,自控能力低。有效防范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应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上,尤其是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