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2.
台湾少数民族丧葬民俗文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主要表现了其原始性与分散性的特点。本文从墓地选择、葬具构成及丧葬礼仪几个方面,反映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台湾少数民族丧葬民俗文化演变的历史状况,从一个侧面认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特色,通过比较,从更多方面透视台湾少数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与近代平地瑶的经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经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实体。平地瑶迁居平地后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近代其传统经济形态发生重要的变化 ,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导致近代平地瑶经济变迁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当代平地瑶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良性生态环境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胡美术 《前沿》2010,(7):167-171
文化变迁是一个常量,其变迁的动力由内外因中多方因素的合力构成。经济转型从外围破坏了文化生存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构建了新的文化变迁环境,加剧了文化变迁。将文化置于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以历史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为依托,可以更清晰地理清文化变迁的动因与规律。在经济转型视角下探讨蓝靛瑶历史上传统纺织文化的变迁动因,为新时期经济转型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积累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5.
阎颖  田强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107-111
跳丧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丧葬舞蹈,至今仍流行于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其基本动作和表现的内容同古代巴族歌舞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是古代巴族歌舞的继承和发展;其表现出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寓意,成为别具一格的民族标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跳丧舞发生裂变,形成官方与民间的文化分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迁,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改变。文章分析了传统经济文化形态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指出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环境发生改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实施《淮北市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出台了实施方案,对殡葬改革工作进行责任分工,突出了齐抓共管。 1、县、区政府负责宣传殡改方针、政策及法规,抓好遗体火化工作:建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推行树葬、塔葬等骨灰处理方式;开展平坟还田,严禁乱埋乱葬和装棺再葬;清理丧葬用品市场及规范丧葬秩序和行为;加强辖区内殡改工  相似文献   

8.
这里有让人惊心动魄的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绝技,有多姿多彩的瑶乡歌舞,有功效独特的瑶医瑶药,还有悠久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更有秀丽迷人的山水风光……地处我区中部偏东大瑶山里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有盘瑶、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和山子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拥有瑰丽博大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原型与转型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原型研究是社会转型研究理论根基的历史追问.和合本位、仪礼本位、宗法本位和土地本位构成了中国社会原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母本,在"历史时空"的延续和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外来文明的冲击,其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异,但中国社会的"基因"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原型转型的重要外在因素,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四大标志构成了社会原型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王芝兰 《人民论坛》2015,(8):226-228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海南社会对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文章从黎族农村家庭养老、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婚嫁丧葬习俗、经济生产、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系统、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方面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进行了梳理,并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变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姚同发 《黄埔》2009,(1):52-54
民俗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异的历史流动载体,它含有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丰沛的积淀物,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由这历史决定的民族心理特征、文化特质。我们了解一地的民俗文化,便不难窥知其民族历史文化之来龙与去脉。本文正是通过台湾原住民和汉移民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生育文化、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节庆年俗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考证,使我们发现了两岸源远流长的俗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古代,在我国东南和西南的广袤地区,分布着百濮和百越两大族系,百濮行悬棺葬式,百越行岩穴葬制。岩穴葬,有的史家叫幽岩葬或洞穴葬,这种丧葬习俗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延续的时间长,有的民族一直到今天还保留了此种丧葬形式。根据文献记载,试述古代黔、桂地方,实行岩穴葬的一些民族。  相似文献   

13.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表现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娱乐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 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它加以调查研究,乃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民族的社会历  相似文献   

14.
李锦 《思想战线》2004,30(2):98-102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聚落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分化,旅游聚落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力增强、边界扩大,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而泸沽湖周边最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适应性,为我们正确认识聚落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个案.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它不但从一个侧而体现出本民族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想意识。下面就民族学资料谈谈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古代骆越居民的二则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16.
清代,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武宣,使武宣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族群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长期的杂居与聚居生活中,土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有经济上、文化上的冲突,乃至武装械斗,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民族、族群之间逐渐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融合.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河清 《求索》2005,(1):94-96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汉化问题已日趋明显地凸显出来。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原则。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文化变迁这一角度入手,就转型期传统文化变迁对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预警、民族旅游文化创新及民族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有七百四十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水、彝、仡佬、回、壮、瑶、满等。由于各民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自然环境的差异,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又有大致相同的“不落夫家” 的习俗。这一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心理素质。正如  相似文献   

19.
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的丧葬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些田野调查的实例可以看出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情况 ,这种变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心理变迁成为我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少数民族心理的生成是被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着的。然而,随着实践方式即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变迁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我国少数民族出现了对生产方式变迁和民族文化延续性断裂的不适、哀伤和惆怅的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身份认同的茫然和迷惘。对我国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社会现象,我们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去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辩证认识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培育适应城市化与现代化、符合历史必然性的少数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