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他将身体紧紧贴我还从眉心开始轻轻亲我耳边的呼吸烫热我的一切令人忘记理智放了在何……” (《坏女孩》歌词第一段) 这不是一名热恋中的女孩向她的女友诉说的“悄悄话”,也不是她写进日记里的隐私。这是一首前不久风靡香港流行乐坛,并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的歌曲,这支歌就是大名鼎鼎的《坏女孩》,这位坏女孩随着电台二十四小时的广播,电视台声形并茂的表演,录音带千万次的回转,带着一身的风骚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招摇过市。如果你在  相似文献   

2.
从未谋面的“房地产富商”网上发贴招聘情人,要求应征者将自己的祼照发过去“验证身体”。这种鬼把戏估计一般女性都会认为不是恶搞,就是骗局,可重庆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却信以为真,发现上当后,她不得不报警。  相似文献   

3.
11月14日,《纽约时报》刊登特别报道,纪念其创刊150年。这是一个迟来的纪念。1851年9月18日,第一张《纽约时报》问世,那时的名字还叫《纽约每日时报》。经过150年的世道沧桑,时报在各种危机之中生存下来。就在时报准备纪念的时候,美国发生“9·11”事件。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4.
拉姆斯菲尔德一向以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专横跋扈而著称,不仅丢了美国国防部长的差事,还丢出了高水平:美国四大军种军报:《陆军时报》、《空军时报》、《海军时报》和《海军陆战队时报》在中期选举前的11月6日同时刊载社论:“是拉姆斯菲尔德下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曼玉女士: 您好。我们这些在合资、独资企业里工作的青年,都喜欢看《南风窗》,也很注意看每期的《香港信箱》,杂志一到,我们就聚在一起议论您回答的各种问题。有一次,我们谈到国营和集体企业里的退休金问题,一位香港主管人员说:“嘿,在香港,光是失业救济金,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元,别说是退休了,就是公司明天执笠(关闭)也不怕!”我们想: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接触的香港工人还是怕失业呢?  相似文献   

6.
拯救泉州湾     
曾经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正在打一场“扫黑战役”。此“黑”非黑社会黑势力,而是污染所致的“黑水”。泉州湾海岸带污染造成的“黑水”已经成了泉州的心头之痛。两个月前,福建媒体《海峡都市报》两名记者搭乘直升机航拍海岸,俯瞰泉州湾,惊奇发  相似文献   

7.
荒诞川剧《潘金莲》在香港引起了轰动。按本地观赏兴趣,香港人把该剧改编为歌唱舞台剧,剧名也改作《一女四男》。但奇怪得很,无论是街头的海报或是报纸上的广告,均把《一女四男》写成《一女三男》。据说,这还是有名的摄影家水禾田先生设计的呢。有报纸说,把“四”写成  相似文献   

8.
李睦 《工会博览》2014,(27):32-35
近些年,随着《空镜子》、《东北一家人》、《谁来伺候妈》、《我和老妈一起嫁》等电视剧的热播,演员彭玉也被不少观众称为“国民母亲”.彭玉是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也许是因为她塑造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和她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对她的评价都是“认真、开朗”,今年已经80岁的彭玉说:“只要一演戏,我什么病都没有了,年轻得都忘了自己多大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在“巨龙杯”银利来桥牌赛的颁奖会上,刚刚获胜的聂卫平想起了海峡对岸的好友沈君山。目前按台湾当局的做法,他们仍无法通邮。“聂大帝”(现时北京流行的聂卫平的绰号)在宴会间求教各人;“我怎样才能让沈君山收到我的信呢?”有人说:“你把信写好,装两层信封,外面一层写上寄给香港朋友的,里面一层写沈君山的地址。当香港朋友收到后,撕掉外皮,把信从香港发出,不就可寄到台湾去了?!”大概这方法还是麻烦,“大帝”沉吟未语,这时  相似文献   

10.
两岸一邮痴     
海峡解冻,断鸿复飞,一部以“两岸40年邮政史”为专题的邮集,在海峡两岸邮政史上写下了不寻常的一页。集邮者名叫方未艾,现任福建《港台信息报》副刊主编。咫尺天涯传尺素 1979年元亘,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进而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海峡上空黎明的曙光,深深感动了一个人的心,他,就是方未艾。  相似文献   

11.
近时最令我触目惊心瞠目结舌的案件,是普宁民警杀人案:七名民警擅自枪决四名无辜村民,事后谎称四人是歹徒,在逃跑时他们被迫开枪(见今年1月27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法制日报》)。对此案,秦朔已有深入分析。在此倒想谈谈两宗旧案。 一宗是张志新案。1979年首次披露此案的《一篇血写的报告》有个细节:“把她按倒在地,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许多读者追问这句话的意思,《光明日报》在以后的文章如实披露:“枪杀  相似文献   

12.
示弱教育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世强先生讲《易经》“阴阳八卦”时说,“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个阴一个阳”。地靠什么去拉住天?就靠地心引力而已嘛。她不说话,所以你看妈妈就是地,她不说话,爸爸都听她的。你一说话爸爸就反感,你说那么多,你不说我都听你的,很奇怪。因为大地不说话,结果老天都听她的,就是因为她懂得把天捧得高高的——你是天,你是我的夫君——他就做牛做马。  相似文献   

13.
我国曾出现过两份天方夜谭式的报纸。一份是只出了一张纸的《顺天时报》另一份是每天只印两张的《南方报》。《顺天时报》原来属于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刊印的报纸,创办于一九一六年。本是日本人为讨好袁世凯而发行的。后来,该报转向抨击袁世凯称帝。当时《顺天时报》有袁世凯的御用记者!怕得罪袁世凯,便私下组织了赞扬袁世凯的稿子,冒用《顺天时报》的版头,印成一张报纸,送给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标题来自一个女人的演讲。她生于1940年的上海,1948年随家人移居香港。1962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政府公务员,以公职为终生事业。离开公职时,她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也即香港19万公务员的首长。 这个叫陈方安生的女人曾经这样描述她的生活—— “我在香港生活的日子里,目睹数以十万的难民及移民,为逃避内战纷纷由内地涌来,在香港落地生根,其中也包括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16.
样板戏美学的“地下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年春天,青年小说家薛荣在浙江作协《江南》(2003年第1期)上发表了小说《沙家浜》。很不幸,它与二三十年前风靡神州的一部样板戏重名。更为不幸的是,在薛荣的《沙家浜》里,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居然碰撞出了“三角恋爱”的火花。这份“公开的情书”很快遭到声讨。在2月18日的《浙江日报》上,“萧河”(这个名  相似文献   

17.
办刊之师     
《南风窗》1985,(9)
要“杂而有味”读完了第二期《南风窗》,我以为最值得自豪的,是登载了《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它长了我们的志气。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人仿佛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才圆,“香港风”自然是香风,而缺点错误则只有自家才有,象《女骗子》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南风窗》杂志,显得杂而有味,人们爱看。在我周围办事的,把这本杂志传来传去。前几天  相似文献   

18.
IT新传奇     
读张爱玲散文《公寓生活记趣》,描写她在上海的日常生活。读到“我们的开电梯的是个人物”一句,忽然想到:原来这“人物”早已有之,我还以为是“潮语新词”呢!张是写人高手,她用种种琐碎小事,把这“人物”写活了。但从上文下理看来,张爱玲并不很贬低这开电梯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八方荟萃——优化‘大珠三角’营商环境研讨会”上,香港大学教授迈克尔·恩赖特先生讲起,他在广州考察的时候,多次听到人们眉飞色舞地谈到广州新机场,说它建成后将会如何如何雄伟、壮观,到时候珠三角就会有一个真正的国际机场。迈克尔很惊讶:“人们似乎忘记了,香港与澳门都各自有一个国际机场,而且也是在珠三角。” 迈克尔向《南风窗》记者求证,是不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7,(10)
与顺德人谈话,常常会听到“香港”、“新加坡”这两个词。尤其是官员们,在谈到某项措施、某个改革时,常常不知不觉地谈到香港如何,新加坡如何,而我们又应如何。甚至在某些机构的设置上,也往往能看出来自海外的影响。这或许是顺德成功之谜的又一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