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更新法律意识湖北荆州师专杨尧忠撰文认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需要转变以下几个观念。首先,在法制建设的目的上,应由传统的法律的“国家本位论”向法律的“公民本位论”转换,只有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才能保证每个公民由一切...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法律权威的缺失已成为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最大障碍,国家在法制合理性上的问题是其明显的表征。要通过法治力量来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当务之急在于推行立法和执法的合理性,以消解法律的局限性、滞后性和疲软性而增强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和必行性,为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本文结合商业贿赂的问题谈谈法律权威对于培育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刈 《人大研究》2002,(3):25-26
一、普法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一个法治国家中 ,公民都有较高的法律意识 ,人们知法、守法 ,甚至把法律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信仰。因此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 ,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起不到作用甚至形同虚设。而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及法治信念是可以通过教化而现实的。在公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是法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我国自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把加深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基本方针。其法制思想的核心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他把保障民主,依法治国,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新要求,并且认为,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是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依法治国□谈振好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公民法律意识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受到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制约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必须着力于改造和重构公民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余平 《人民论坛》2010,(9):90-91
培育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价值取向、内容及途径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公民现代法律意识进行了探讨。对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应该受到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下简称法律意识)是关于社会主义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知识和态度的总称。它对于加强公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法律意识的提高,加强公安法制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本文就提高法律意识在公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与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懂得了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所谓“打官司”在法律上称之为诉讼。官司有民事的、刑事的和行政的,而与之相应的法律则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这三种诉讼法构成了我国诉讼法律的整体。尽管三种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一致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可诉性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切实保障权利、维护法律公设判断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自身的权威性,进而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加快了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却有大量的法律不具有可诉性,这不仅使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使法律失去了"生命力"。通过对法律可诉性的缺陷分析可知,立法技术的缺陷、公民法律意识不强、中国法治历史的短暂性是导致法律不具有可诉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相应的权利救济制度、追究破坏法律可诉性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重视典型案例的作用来提高我国法律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的复杂性第一,重视、信任社会主义法律的思想逐步成为公民法律意识的主流,同时,轻视法律的意识还相当普遍。一方面,以法律为准绳的行为取向正在逐步形成、壮大;另一方面,"以权废法"、"以言代法"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一些干部中,政策意识的作用比法律意识更强。第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主流,但基于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产生的各种非社会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的合理性和法律效力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体制基础;西部开发战略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政策基础;宪法及相关法律的授权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法律基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意识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应当以这些基础为依据,大胆创新,全面构建开发法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一平 《理论月刊》2013,(1):147-149,158
从身份之维、知识之维、意识之维、行为能力之维等维度对合格公民进行理论架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个体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认同与政治-心理公民身份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身份认同也是对国家共同体认同的真实表达,强化着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掌握相关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民主法制知识是对合格公民的知识要求;树立法律意识、政治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是对合格公民的意识要求;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具备相应的参政议政技能、参政议政道德是对合格公民的行为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陶波 《新东方》2005,(3):58-61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有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而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自由之保障、权利之源泉,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本源,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则。它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现代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因此,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  相似文献   

14.
公民法律意识是地方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和思想支撑,构成地方法治建设的评价尺度和精神支柱,有助于地方法律制度的良性实施、运行和完善以及形成外在良好法律秩序。在地方法治建设中要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就要求地方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必须在内容和程序上都贯彻民主、法治的理念和精神;以规范和制度促进执法和司法公正,通过公正执法司法行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通过对法律教育内容、方式、途径和对象的更新增强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执法实践中,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取证时一些了解案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出于各种原因,有时不能如实提供情况,甚至拒绝作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律不了解。我国法律规定,作证是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作证行为受法律保护,公民拒绝作证或作伪证应承担法律责任。作证是公民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国家安全法》第三条重申了这一原则规定,并将其具体化。如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  相似文献   

16.
人大依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几项任务第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江泽民指出:"搞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义务,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做自觉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第二,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立法。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以《教育法》为主的相应配套的教育法规体系,已经有了推进科技  相似文献   

1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一靠法制教育,二靠法制实践,而法制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办事,这既包括公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包括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就必须严格执法,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的紧密结合。一、“严格执法”的科学内涵严格执法就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  相似文献   

18.
从1986年开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10年,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从1996年起到2000年实施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通过继续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为此,特作决议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与法治进程的推进及加速,都离不开信仰法律、崇尚法律的公民亲身参与和积极投入。但就目前我国社会现实的状况来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理念、法律信仰和法律追求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与缺失。我国法治的现状还不能最及时、充分、有效地满足广大公民的利益需求,法治还缺少应有的刚性和力度。本文仅对此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作了具体的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立良好的区域经济法制环境,对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地方经济社会法制建设与法律效率提升进程加快,法律的权成性不断增强。然而,也出现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与问题,特别是行政执法与用法行为不规范,导致法律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损害了法律的形象,有碍法律权威与威严。透视这些有悖法制建设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加强经济社会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建设法制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