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质疑"以事实为根据"的若干论说本身就经不起质疑.案件事实是一个没有被界定清楚的模糊概念,它不仅指客观事实,也可指确证事实和法律事实.客观事实在诉讼中不可把握,但导源于它的确证事实和法律事实具有可操作性."以事实为根据"是支持法治的原则,我们应当在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它.  相似文献   

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的一项法制原则。什么叫事实?传统理论和司法实践一般将其理解为案件本身的客观事实,随着程序正义观念的加强,在现实的刑事诉讼中,不仅案件事实,而且程序事实、证据本身真伪性的事实,也纳入了证明范围。因此,刑事诉讼中的事实,应当包括在诉讼中具体体现的案件事实、程序事实和证据事实,并在事实推理的基础上,达到作为审判结果的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3.
法律事实是法律适用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具有客观事实的属性,而且还带有规范性.因此,寻求法律事实的过程既是发现证据证明客观事实的过程,也是与法律规范密切相关的、需要分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以“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作为认定证据的标准,一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实践中许多法官把“客观事实”作为裁判依据,这不符合司法的基本原理。用“法律事实”作为裁判依据不但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审判资源,及时地审结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同时也限制了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对防止错案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苏力先生的“耕牛”案中,“搭伙”关系更可能是一种租赁关系的。司法三段论的小前提(即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形成的相对独立性,是法官裁判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在司法程序中,双方诉讼当事人的参与使得“作为辩论的案件事实”能够从一个无限庞杂的案件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法官应当穷尽“作为辩论的案件事实”的全部细节来进行法律评判,从而形成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而非援引法律规范从案件客观事实中将其捡拾。  相似文献   

6.
"以事实为根据"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外,对客观真实的无限夸大追求也是此原则的最大弊端."以事实为根据"原则的重新定位及正确释义应以程序公正为出发点,力求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实际上,司法公正的崇高价值在于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最大程度的吻合.为此,需设计相应的制度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事实"的概念出发,以法文化解释学的方法,从"理解的理解"的立场出发,重新界定"客观事实"、"案件事实"、"法律事实"三个概念,希望能够以此厘清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民事诉讼法上的"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裁判文书说理的整体性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理不管是古代的例案文章,还是当今的法律文书,其说法都一致,即通过对客观事实和问题的剖析评判,从而辩明是非,阐明自己观点,表明自己态度的表达方式。说理,简而言之,也称理由的说明,它主要包括事实理由与法律理由两大部分。事实理由指对法律事实及其证据的分析、认定,法律理由主要是指对具体案情的法律认识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9.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虽然在事实发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发现案件的客观事实为目标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它们所认定的法律事实都能贴近案件的客观事实。但由于受认识手段的影响以及为了限制法官恣意和保护人权等多种原因,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经常发生背离。我国证据制度忽视了对法官主观随意性的限制和对人权的保护,应当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0.
一、“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本文所说的客观事实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反映事物本来属性和面目 ,符合客观实际的事实 ;而法律事实指的是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确认的事实。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民事、行政司法实践中 ,一直把“客观事实”作为案件裁判的依据 ,主张作为案件事实必须客观真实即每个案件事实都应做到 :所有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 ;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应有矛盾或矛盾已得到合理的排除 ;而且得出的结论应是惟一的 ,具有排他性。为了追求这个目标 ,有限的审判人员不得不…  相似文献   

11.
法律关系不仅是法律事实的法律后果,本身也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和变更的法律事实.在夫妻共同财产与共同债务的认定上,法律将婚姻关系持续的事实规定为不同的法律后果,违背了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要求.在克服法律的困境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扮演着当事人行为准则和司法原则的重要角色,同时我们也需要立法的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12.
刑法因果关系论之危机、反思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中研究因果关系是为了解决归责问题,因而不能用哲学因果关系的研究代替之。而事实因果关系根本不需要在刑法的领域探讨。刑法所要解决的只是法律因果关系的问题。为了与刑法的宗旨相连,并且坚持因果判断上的客观性,不如将法律因果关系的概念转化为客观可归责性的概念,并借鉴德日有关理论,创设具体的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3.
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乃是侵权损害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对该因果关系的判定却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过程。这个悖论命题必然导致在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判定过程中出现偏差。我国应考虑采纳英美法系中因果关系的两分法,借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对法律因果关系的界定方法,以便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真正实现侵权法公平正义之法旨。  相似文献   

14.
法益与罪数     
将法益作为判断罪数的唯一标准,确实不尽合理,但是,法益于罪数论意义重大.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关于区别在于,在想象竞合情形下,没有哪一个罪名能对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作出全面的刑法评价,相反,在法条竞合情形下,其中一个法条能对法益作出全面的刑法评价.由于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侵犯的都是数法益,从全面评价法益的角度讲,应当实行数罪并罚.认定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事前行为的关键在于,看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在本犯之外是否侵犯了新的法益.  相似文献   

15.
与国外发达法律体系相比,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设计仍存在诸多缺陷和完善改进的空间:(1)无罪推定原则并未被正式规定和完全认同;(2)沉默权在我国应及早确立;(3)在程序法上,应把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加以区分,法律真实才是司法诉讼证明的首要任务;(4)简易程序的设计必须符合正当程序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事实错误是指对于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的主观意欲与客观现实的不一致。与对象错误相对应的是行为偏差。对于同一构成要件范围内的错误即具体的事实错误而言,处理对象错误,法定符合说具有合理性;处理行为偏差,具体符合说具有合理性;对于非意欲的结果,不能认为构成故意犯罪的既遂。国外解决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即抽象的事实错误的抽象符合说不具有合理性。处理抽象的事实错误,构成要件没有重合部分的,原则上构成故意犯罪的未遂和过失犯罪的想象竞合,构成要件有重合的部分时,在重合的部分构成故意犯罪的既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