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奋勇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总部同时决定,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从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渡河。5月29日,红一团二连连长廖大珠率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链冲向对岸,占领了泸定桥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欲借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四川省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队伍抵达大渡河安顺场,由于河水陡涨数丈,太平军乘夜强渡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与太平军安顺场之战相隔70余年后的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24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了安顺场并寻得一只小船。次日,红军第一团二连的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的率领下,冒着敌守军的猛烈火力,战胜大渡河的急流…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5月中旬,红军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准备过大渡河。红军到大渡河有两条道。一条是沿宁雅正道,上好的公路,但是有蒋介石20万重兵把守。1935年5月15日,蒋介石任命川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同时调刘湘第二十一军王泽浚任旅长的第六旅,担任大树堡对岸富林之守备。川军杨森集团全部6个旅又3个团共2.4万余人,担任富林至峨边段大渡河下游防务;刘文辉第二十四军第四、第五两个旅,担负富林至泸定段大渡河上游防务,其中杨学端任旅长的第五旅防守安顺场至富  相似文献   

4.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凉山,在冕宁成立了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支红军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组建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队伍——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朱德总司令签署并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5月22日,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小叶丹派彝族同胞护送红军迅速通过百里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时间,粉碎了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3月下旬,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在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红军接连调虎离山,对贵阳、昆明虚晃一枪后,于5月初到达金沙江边。此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急忙调集军队围追堵截。金沙江波涛汹涌,涛声惊天动地,两岸群山陡峭,高耸入云,自古便是天险,蒋介石试图利用金沙江围困并消灭红军。危急之时,川滇37名船工鼎力相助,协助红军抢渡金沙江。由此,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脚踏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红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化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大渡河行动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虽前后不到10天,却是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围,靠指挥员的正确决断,更靠红军政治优势和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当时,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  相似文献   

7.
1935年5月上旬,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在会理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5月15日,红军离开会理,向西昌、大渡河方向急行。中革军委指定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军团政委聂荣臻带领红-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排及肖华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先谴队,由刘伯承任司令,聂荣臻任政委,为红军北上开路。  相似文献   

8.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9.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0.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一路上途经会理、西昌、冕数县,抢占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歇斯底里地嚎叫:"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  相似文献   

11.
海峰 《新湘评论》2006,(7):62-63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连,是毛主席亲自创建的一个红军老连队,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赫赫战功的英雄连队。一九三五年五月,在长征路上,上级把我从军团教导营派到一连当连长,时间过去快要半个世纪了,可是往事历历,至今还很难忘。一、大渡河边抓俘虏红军长征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来到冕宁,这时上级开始反复动员起来,说要执行紧急任务,要急行军,要日夜兼程。当时的情况很严重,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包围追击,红军主力部队离开中央苏区,先后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红军踏上征程后,冲出敌人在桃江、韶关、粤汉铁路、湘江沿途重兵把守的四道防线,先后取得突破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等胜利。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派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去上海恢复党组织并设法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飞夺泸定桥     
光荣的任务五月二十五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数十分钟,数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同时,蒋介石正在命令四川军阀杨森等部坚堵大渡河,并命令薛岳、周浑元部衔尾猛追。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的。蒋介石也梦想着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当时,很多爱国进步的人们也都在忧虑: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历史的悲剧会不会重演?  相似文献   

15.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已取得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时只有3条木船,红军  相似文献   

16.
调虎离山渡金沙金沙江古称丽水,为长江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当时,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为顺利渡过金沙江,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迫使敌滇军仓皇东调。红军则经过几天几夜的急行军,直达金沙江的皎平渡。从5月3日起,红军凭着7条小木船,在当地船工的大力支持下,用了7天7夜的时间,胜利渡过金沙江。红军巧渡金沙江,不但成功地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计划围歼红军于川滇地区的企图,而且实现了红军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6,(10):89-89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皎平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调军队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水急,山高地险,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5月25日,红1军团第1师第1团17名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革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160公里,于29目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并在桥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被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A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湾河.使国民常想计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破灭。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06,(6):62-63
调虎离山渡金沙 金沙江古称丽水,为长江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当时,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为顺利渡过金沙江,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迫使敌滇军仓皇东调。红军则经过几天几夜的急行军,直达金沙江的皎平渡。从5月3日起,红军凭着7条小木船,在当地船工的大力支持下,用了7天7夜的时间,胜利渡过金沙江。  相似文献   

19.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17位勇士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由于渡河的工具只有3条木船,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一天天向红军逼近,红军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文武全才的军事家、政治家石达开。这位当年在湖口、九江打败湘军水师,险些生擒曾国藩使清军闻风丧胆的杰出人物,1863年5月14日率2万将士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即石棉县的安顺场),为何会全军覆没呢?毛泽东需要立即了解冀王石达开兵败的情况。5月25日夜,当他获知83岁的清末秀才宋大顺熟悉这  相似文献   

20.
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19日红一方面军离开遵义北上,至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止,历时3个多月,辗转5000余公里,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零10个团,俘敌36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红军赢得战略转移胜利的关键战役。这个胜利,是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而彭德怀在这个过程中既努力贯彻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又从实际出发,前后8次提出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