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斌 《求索》2010,(6):104-106
作为相对独立的行动主体,政府及其官员也具有相对狭隘的部门利益。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追求和实现其部门利益的过程。因政府利益诉求而形成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安排及导向,会导致社会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不公、契约性关系与强制性关系的对立、专业照顾与社会控制的角色冲突、专业价值与行政化要求的张力、行政评估与专业评估的取舍等职业伦理冲突。为此,作者建议应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引入社会工作行政、强化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去调适政府利益诉求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张力与冲突,使二者之间实现深度契合与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除了从业者和受助者中女性占多数之外,还潜藏着"细腻、关爱、包容"等柔性社会治理的意涵,这种特质对于预防和应对当前中国的妇女与婚姻家庭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借此,对应欧美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文章倡导一种契合本土语境的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涵盖相关的妇联工作、邻里帮扶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等。以此三方为检视对象发现,妇联工作当前仍然发挥主体作用,然其行政管理功能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服务功能,面对新的问题其专业性和行动性显现不足;邻里帮扶作为重要补充,不断受到现代性的冲击而表现出低水平性、零散性、偶尔性并趋于消失;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科学,表达性和现实性张力较大,本土化问题依然艰巨。由此,我们尝试融合三方,构建行政性、志愿性和专业性融合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工作视角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回应与行动,认为产生于西方价值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与中国情境下的农村养老福利之间必然存在一定"不适":价值理念与传统养老性情倾向的张力、专业方法与农民行为特征的不契合、专业力量与本土势力的较量。双方"调适"策略在于:价值观念上必须以发展人文主义社会工作模式为主;介入主体坚持行政力量主导,注重行政与专业的深入对话;介入方式以宏观层面为主,辅以微观服务。  相似文献   

4.
黄春梅 《传承》2009,(16):104-105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设计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本土性;专业教育应走向职业化,以职业发展定位专业教育;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设计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本土性;专业教育应走向职业化,以职业发展定位专业教育;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类现代风险事件的发生,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社会工作作为抵御和治理风险的重要力量,重新明晰自己的定位对风险的治理和专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作为框架,探讨了社会工作在风险社会治理方面的作为。得出主要结论:社会工作应该在培育自主性公民;构建以社区为本的能动性预防与治理机制;倡导发展性、积极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三个方面努力,方能在本土风险社会治理中展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91-92
熊跃根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社会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袁光亮 《前沿》2011,(24):23-25,117
在我国推进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但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并不等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也不等于本土社会工作人才。能够积极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只能是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以及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了培育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必须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购买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概念是为解决西方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产生的。社会政策是在制度的层面制定反贫困的战略和策略,并通过具体的计划和项目使之可操作化;而社会工作则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将政策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社区和个人身上。本文从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以促成我国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达成良好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22,(18):56-57
<正>本土化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核心路径是“融合发展”,即专业社会工作要与国家治理体系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构融合,与基层实际情况融合。山东省滨州市以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融合发展,整合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用实践回答了基层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借助布迪厄的惯习概念,探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是联结社会工作与社会理论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尝试。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感体现在无所适从感,表现为当前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的迷失。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分化为社会工作法律、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并呈现为四种关系类型。中国社会工作者惯习结构表现为社会工作者性情倾向吸纳社会工作法律与伦理,社会工作伦理吸纳社会工作法律。在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惯习建设中,需要推进专业场域建设、跨领域合作、反思性专业训练、个体专业性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重要会议     
<正>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10月22日在重庆市召开,交流各地社区社会工作和"三社联动"经验,明确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思路与任务。李立国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顾朝曦副部长主持会议。李立国部长指出,"三社联动"是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创造的新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得到了重要启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创新机制、完善平台、强化保障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空间扩大、专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及职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的机遇,又面临着体制性约束、运行机制的约束、专业价值体系选择的困惑及专业情景性限制的挑战。因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应制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目标、实施办法与评估标准;加快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步伐;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感;强化实践中社会工作的统筹规划力度,完善社会工作的参与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及实践领域中的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既有内部结构性因素的参与,也有外部环境的催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的结构性关系。随着网络社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嵌入到社会工作发展的各个方面,网络的流变性与匿名性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互动关系,改变着社会工作"点、线、面、体"的链接方式,为社会工作关系结构的变迁提供了动力机制,使得关系主义社会工作学的形态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专业社工介入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瓶颈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特性要求在其精神救助系统建构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而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只有当其成为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才能在制度层次上使得精神救助成为社会性突发事件,乃至人们相关需求的常态服务.在此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转变、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服务本土化切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历史上的第四种重要的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专业认证是美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督导机制。而其中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专门的权威认证机构及其科学系统的认证标准、严谨规范的认证程序和严格合理的认证人员选拔管理制度,是美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得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保障。我国为期三年的第一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评估即将结束,虽然美国具体的专业认证制度未必完全适合中国,但是美国经验表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认证机构及其权威性问题、认证标准及其与教育质量的相关性问题以及认证过程及其风险控制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评估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借此提升社会工作干预效力。但实践处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都在挑战工具理性的实证主义专业模式。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往往遮蔽了反思性能动主体。因此,把理论研究嵌入反思行动的实践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对话,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好社会工作价值投入和干预效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及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等两个主要阶段。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的;相关的价值理念特别是社会福利理念的转型是支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力量;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制度化的空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提升福利服务地位与效果的必然选择;等等。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民政》2011,(10):14-14
社会工作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进行创造性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会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者、社会公平的积极维护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嵌入是理解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概念之一。围绕嵌入如何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争论未曾将嵌入结构纳入分析视野。比起单层嵌入,层级嵌入使得行政与专业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A市妇联社会工作专业试点服务案例显示,无缝式层级嵌入有助于缓解委托—代理困境,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然而,受财政与人力资源双重约束,层级嵌入模式在政绩驱动的试点扩张过程中演化为隔断式层级嵌入,并且产生了逆专业化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