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2.
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的重要表现形式,东南亚的众多印度教神庙一方面体现了相同的宗教源头,另一方面体现了印度教多样的本地化过程。印度教神庙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建筑风格分为吴哥式、占婆式、爪哇式、巴厘岛式和泰米尔式等5种类型。笔者认为,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与移民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呈现出与其他宗教建筑的巨大差异。为了适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印度教神庙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变,特别是通过祭祀活动与灵魂崇拜结合,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保证了宗教影响能够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3.
近年,从前任总理瓦杰帕伊突破禁忌,打开高层对话开始,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开始不断地升温。从经济层面不断地向政治、军事、安全和防务等高层次发展,借此印度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东盟的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这种全面合作的加强正体现了印度的务实外交,把20世纪90年代拉奥总理的“东向政策”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一、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进展历史上,印度与东南亚地区一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佛教的传播,到大批旅居东南亚的印度裔,从穿行两地的商贾船队到飘香东南亚的印度咖喱,印度政治、宗教、文化对东南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后来相…  相似文献   

4.
朱明忠 《东南亚》2011,(4):57-62
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在两干多年的发展中互为影响。印度教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如天文、数学、医学、哲学、宗教等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曾经从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5.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6.
一、先秦时期稻作农业技术的初步传入东南亚水系纵横的地理环境以及暖热多湿的气候特征 ,决定在中国古代农作物文化体系中对东南亚农业发展影响最大、亦最为深远的当属稻作文化。以前由于学术界在亚洲栽培稻起源问题上多持印度说 ①,故此 ,在探讨东南亚稻作农业源起时 ,也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艰难地探寻其与印度文化之间的联系交流中。近几十年来 ,随着相关考古资料的相继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学者对此论产生了诸种怀疑 ,他们从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范围的广阔、品质资源丰富之程度、野生稻酶谱变化、以及栽培稻考古遗址的密集和时代…  相似文献   

7.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印度提出"向东看"政策,拉开东进东南亚的序幕。2014年,印度进一步提出"东向行动",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印度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是在美国、日本等国推进"印太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国平衡外交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是为了对冲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的影响。印度与东南亚合作对地区的潜在影响较大,印度有可能成为东南亚地区又一重要战略力量,东亚地区秩序也可能随着相关国家"印太战略"的推进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扩大与印度在东南亚的合作,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华人移入与开发东南亚,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古代我国与印度等西部国家之间海、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印度文化在到达东南亚其他地区前,就由海陆两路进入缅甸,给予缅甸最大的影响。但是,它到十一世纪,即缅族建立的蒲甘王朝(1044—1287)阿奴律陀(Anawratha)在位时(1044—1077),才创建成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缅甸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缅族创建蒲甘王朝,统一缅甸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基督教在东南亚社会中具有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选取菲律宾和越南的天主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教堂中的体现。笔者认为,第一,教堂建筑为了适应东南亚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大量外形上的变化。建造教堂的工匠又在建筑的细节部分加入了许多本土文化的元素。第二,殖民统治结束以后,教堂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在现代东南亚社会中,教堂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东南亚文化与东盟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文化界定 东南亚文化,从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它实际上是指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而绝非仅指东南亚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汉唐时期,北部湾沿岸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该地区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之间的一条远洋贸易航线,它是古代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古代中国运用这条贸易航线发展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知名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保护本土民俗文化、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紧迫的任务。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东南亚地区的9项非物质文化列入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首先梳理了“口头非物质遗产”这一文化概念的定义,以及其中的社会话语内涵;然后把入选的9项代表作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它们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这些代表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流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占婆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历史上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马来世界本土化的伊斯兰教在占婆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伊斯兰教特点又与伊斯兰教具有很大区别的婆尼教。通过观察伊斯兰教在占婆的传播,可以分析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内部传播过程中的"二次本土化"现象。经过二次本土化的文化现象,在表现形式上与文化源头的相似性减弱了,而民族文化的成分增强了。本文还在梳理关于占婆婆尼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等方面对《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一书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9.
130多年前,天然橡胶从原生地亚马逊流域传入东南亚后,逐步从一种野生植物变为文化的载体,文明的工具。它的锲入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甚至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人们“愉快”地接受它,以其特有的“弹力”整合着地球资源,改写着文化谱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有一个壮泰族群,她的基本文化特征是:共同聚居区——连片带状分布,共同历史渊源——族群同源异流,共同体质特征——个子中等的黄种人,共同语言——基本用语相同,共同经济生活——"那"文化,共同的精神文化——宗教、节庆文化相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