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春秋》2007,(5)
今年是冯中一老师84岁诞辰,他离开我们已经13个年头了,我深情地怀念恩师。在对冯老师的怀念中,人们无不痛惜冯老师的早逝,正如张蕾教授在纪念文章里所写的:"虽然说,人生无常,寿夭不齐,但你的死,不能不说和你晚年过于繁忙、过于劳累有直接关系。"的确,繁忙和劳累,不仅由于身兼数职:省人大常委,省作协主席,省写作学会会长,民进山东省委副主委等等,而且更由于像作协主席这样的工作确实过于繁杂也过于沉重了。  相似文献   

2.
微观     
《小康》2013,(1):16
@作业本:不管有没有世界末日,过了12月21日,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曾经有过那么多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让你对哗哗流去时间几乎不再坚持,国家对个人的忽视,陌生人对你的无礼,被恋人放弃,和朋友无可避免的告别分离...等过了这个被赋予太多故事的日子,最后都会万事如意。你好,世界末日。想你,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2012     
《民主与法制》2013,(1):39-39
“不管有没有世界末日,过了12月21日,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曾经有过那么多人或事让你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让你对哗哗流去的时间不再坚持。国家对个人的忽视,陌生人对你的无礼,被恋人放弃,和朋友无可避免的告别分离……等过了这个被赋予太多故事的日子,最后都会万事如意。你好,世界末日。”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有着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记得"经济浪潮"涌来时,我还是一个大学教师,生活清苦。有人对我说,你不笨,如果做生意,肯定发大财。我当时只是报之一笑。回想这段往事,我有很多遐想。面对在座的各位老师以及未来的稚嫩的教师,我要说,如果我年轻40岁,我还要选择做教师。——许嘉璐  相似文献   

5.
佚名 《中国减灾》2004,(12):59-59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不对,是人的眼泪。”“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让我们节约用水。”“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多好的老师。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值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  相似文献   

6.
果子 《小康》2012,(8):99
《中国天机》腰封上,有几个粗体大字很是显眼:我要跟你讲政治!7个字,仿佛一拍惊堂木,让人不自觉提起精神,准备聆听。这样的气势,唯王蒙这样经历、背景的作家才有吧。王蒙自然有理由"跟你讲政治"。按他自己话讲,5岁到11岁,他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11岁开始,追求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15岁,他已离开学校,成为一名青年工作干部了;19岁,他开始对文学义无反顾的追求;23岁,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相似文献   

7.
百味书屋     
《台声》2005,(1)
《在春天回想一个比我年长的女人》    作者/乐小天 玲姐对我说:" 天,我比你大一倍!你四十岁的时候,我都八 十岁了!"我告诉她不对,我四十岁的时候她应该是五十八岁。 " 姐弟恋",还要做名词解释吗?打开网页你就会发现," 姐弟 恋" 早已升级为最热门的话题之——所以,《在春天回想一个比我 年长的女人》也更有了受欢迎的理由。 一段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姐弟恋"故事。小说的男主人公小天18 岁时爱上了一个比他大18岁的女人玲姐。这段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 的恋情经过5 年的历程,终于以完整形式保存下来,这其…  相似文献   

8.
尹传红 《中国减灾》2011,(24):22-23
地裂了,山崩了,楼倒了,大水漫过来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又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震撼上映之时,一位记者打来电话采访,让我谈一谈为什么世人总有一种世界末日情结。对此我的一个简单回答是:世人对末日的兴趣,与人类普遍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是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我还提到自己年幼时的一个亲身体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  相似文献   

9.
我为人师     
算起来,我当老师已经有20多年了。 我22岁那年,农村小学的办学权力下放到大队,我们村里缺老师。老支书找到我说:“你去当老师吧,孩子没人教。”我吓了一跳:“我哪行?”支书说:“咋不行,矮子里边选将军。”打那时起,我就当上了民办教师。 我挺喜欢当老师。我小学毕业那年染上时疫,多亏老师帮忙才得  相似文献   

10.
张兵 《前进论坛》2011,(6):35-36
1997年底的一个晴朗的中午,我突然接到孝感学院尹中民老师的电话:"你在办公室等我,我要给你送一份礼。"尹老70多岁了,是20世纪80年代加入农工党的老党员,当过两届支部副主委,他平时比较严肃,对请客送礼等不  相似文献   

11.
车祸姻缘     
教育工会组织全镇中小学教师去南昌秋游,顾老师就带我们到他妹夫家做客。他妹夫家里里外外一切都是新的,看得出是先富起来的那种人家。回来的路上,我们问顾老师:这么远的路,你妹妹怎么嫁到这里来的?顾老师说,故事还得从两年前一场车祸说起。 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是作文誊抄课,校长喊我去接电话,听对方说:“喂!我是肇事司机,你父亲挑着橘子,横穿公路,在官田路口出车祸了……”搁下话筒,校长要我马上去看望父亲。我心急如焚地赶到现场,现场血迹斑斑。我赶到医院,见那肇事司机也在那里,父亲在病床上呻吟。我怒不可遏,真想上去揍他几下,但想到自已是个受过教育的老师,不能动手打人,先得问个清楚,便没好气地吼道:“你是怎么开的车,我父亲要是有个好歹,我饶不了你!”那肇事司机25岁  相似文献   

12.
答应过谭国营,今天去参加他的婚礼,给他们做手语主持。一大清早,谭国营的父亲就来接我了。人家大老远特意跑来接一趟,我很不好意思,气喘吁吁地跑到小区门口,保安先凑过来说:"我看看这位老师是谁,你的学生家长一停下车就开始夸你……"一句话让我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教好孩子是我的本职工作,家长却一直挂在嘴上。谭国营是我的第一批学生,从语训班开始到初中毕业,我教  相似文献   

13.
四叔     
正叔叔对我说,到他读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开始跌落下来,他是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读了十年书。叔叔是省内一所大学的教授,应当说是知名教授。我第一次见到省作协副主席许行先生时,得知他在叔叔任教的那所大学当过校长,我说我四叔程希岚在那所学校中文系当老师。许行说:"你叔叔是古汉语方面的权威,在教材编写上有独特的建树。"叔叔病重时,我去医院服侍了几日,听来看望他的老师说:"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早带研究生的人;是最早开学术研讨会的人;是最  相似文献   

14.
张鸣跃 《传承》2008,(21):18-18
刘亚军,上中学时学习不咋样,只有一样很出奇:胆大。无论课内课外,只要他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能干成。但平目他就像是个没睡醒的懒狮,叫不应提不起。政治课堂上,老师叫起打盹的他提问,他不会就反问:"你知道我将来干什么?你知道我一定能用上这门知识?你知道当我需要什么知识时就不能边干边学?"老师说:"我担心你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七年前,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是医生,干脆把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我的手上。主治医生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您是老师"。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医生,不论对谁,你应当尽一个医生的义务。这是你的责任。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待病情吧,就当我是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家属。"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一所小学教室的玻璃黑板,被两个同学打闹时撞破了,教师询问:"谁打碎了玻璃黑板?"明明当时室内有十几个同学,竞无一人如实向老师报告真实情况,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地佯称"没看见"、"不知道"。老师私下问一位学生:"你明明看见了,为什么不说?"答曰:"我何必得罪那个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原则,此类事在学校中并不乏见。有一个教育科研单位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测试,题目是,如果你一个人在校外看见两个窃贼偷割电线,你怎么办?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有18人表示"上前制止",占15%;有26人说要"高声大喊",占21.7%;有25人说"报告派出所",占20.8%;有51人说"悄悄走开",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大学     
<正>我不是"学霸",也算不上当下意义的"学渣",然而我的大学之路一直非常坎坷。我5岁上学,姐姐7岁上学。因为城郊学校离家比较远,父母担心姐姐一个人上学路上不安全,就让我提前背上了书包。可惜我不是早熟的"神童",姐姐上3年级了,我还留在1年级的教室里"苦读"。唯一的记忆是我第2次留级的时候,老师找到我妈,诉说我的愚笨,还悄声对我妈说,你儿子是不是有点傻?我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这件事铭心刻骨,在学校再也不敢贪玩逃课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08,(8):67-67
一天傍晚,正在打扫房间卫生的我突然听到门铃响,打开门,一个陌生的女子捧着我的《一路花香》站在门外,我注意到她手上的书已经很陈旧,并且散了架。女子见了我,有些木讷地问:"是杨老师吧?我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了你的家。"  相似文献   

19.
放假的前一个晚上,15岁的小李同学跟我说:“老师,回家了。”我随口问:“明天谁来接你?”小李说:“爸爸。老师,谁接你回家?”糊涂的孩子,他不知道,老师这把年纪,早已不再需要父母接送。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