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产生早,创业需求大,但是创业知识相对匮乏,这为创业教育提出了重要课题。从H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发现,文科专业创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效果有待提高。应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引导文科专业学生从事公益创业,把创业教育与文科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服务相结合,加强文科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促进创业的主要经验,大连市制定创业扶持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扶持,政策配套,贯穿全程。目前大连在建设"创业型城市"中主要存在着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创业融资难、创业活动质量不高、创业氛围不浓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力等问题。建设"创业型城市",大连市政府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完善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二是强化创业金融支持,增加融资渠道;三是构建全民参与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市民创业能力;四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五是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3.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中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我创业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加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组织和交流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业实践。为大学生积累日后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三驾马车”,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软件”,因此,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具备这些素质特别是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等内容;与大学生创业活动有关的创业心理主要有四种: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直接发挥作用的创业能力主要有三种: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三驾马车”中,创业意识是基本的动力结构,规定了心理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在各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4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创业意愿、有创业意愿的创业动机,有创业意愿与无创业意愿大学生对激发创业行为因素的认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过半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毕业即创业的意愿不强;有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动机多元化,经济回报、自我实现与兴趣对其创业有重要影响;资金、机遇、阅历和能力成为促进无意愿创业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要因素,而有创业意愿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资金、社会经验、创意与创业方向。  相似文献   

6.
简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年轻大学生担负起创业的历史重任,就业压力增大也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但由于创业教育薄弱,创业资金紧张,创业知识不足,创业经验缺乏,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促进大学生创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扶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秀丽  丁俊丽 《前沿》2010,(11):95-98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更注重创业者的创新、创意与创业活动。创业者是创业型经济的灵魂;创新与创意是创业型经济的动力;创业型企业是创业型经济的主体。基于创业型经济基本元素的视角探析创业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年创业发展,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泽平宏观联合开展青年创业专题研究。中国创业情况整体蓬勃发展,不仅创业数量大、创投活跃,而且创业质量、创业生态也逐步向好。基于2021年8月组织的8319份调查问卷,从创业者的基础特征、创业资金、创业驱动力、创业现状、面临困难五方面刻画中国创业青年群体画像。基于现有创业理论和国内外相关创新创业测度研究及数据获得性,从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创业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体系,共涉及17个具体指标。选取199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各城市的创业发展指数对城市进行排名,评选出50座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为进一步促进青年创业发展,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参与创业的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数量越来越多。女性创业者与男性创业者既有共性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15名创业青年为调查对象,从特定群体中的性别视角切入,对青年创业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山东男女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区域选择、创业政策获取渠道、媒体舆论引导、创业认知度、所在城市创业环境变化趋势、创业具备素质、创业失败主观原因、创业最大制约因素、创业初期贷款额度、政府在改善创业环境上的举措等方面差异不大。而在所从事的行业、企业方展方向、资金需求、创业困难期寻求帮助、创业顾虑、创业政策、创业环境、创业培训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赵文 《青年探索》2016,(6):62-6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再掀热潮。当前城市青年创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大多处于准备阶段,对创业知识信息了解与掌握不够理想;创业动机总体积极,机会型创业占据主导地位;创业领域的选择理性务实,多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创业;创业资金来源多样,但以个人和家庭资金为主要来源。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一是缺少专业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二是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信息不足;三是支持青年创业的环境与氛围较差。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到:大力加强青年创业教育与培训,努力提升青年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建立高效便捷的青年创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使青年畅享创业信息资源;构建青年创业资本市场的支撑体系,使青年创业资金真正得到保障;积极打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健全青年创业政策、法律与制度,形成促进青年创业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1.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呈现出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偏低、创业资金来源单一、个人成就型创业动机明显、创业能力发展不均衡、创业服务评价不高以及创业政策认知与政策供给错位等特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创业资源匮乏、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善、教学与实践融合度不高、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不佳等问题,建议从破解资金供给瓶颈,构建多元化创业融资渠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出台专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创业能力,克服"求稳怕变"的择业心态;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切实转变贫困家庭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入手,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拓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为他们的发展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为此,必须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整体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等教育,并将创业教育与“三创教育”、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典型教育结合起来,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兰花”创业培训针对的是具有创业意向的城乡劳动人员,为其开展有关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项目选择在内的多元化创业培训。该项目实施至今,在帮助创业人员提升创业质量与成功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文章以南平市延平区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作为基础,对新时期下“马兰花”创业培训的实践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创业培训策略,主要包括紧跟市场变化大力推动网络创业力度、政府引导做好创业“引路人”及依托特色为创业搭建“引擎”。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概述了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行为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创业资源支持、加强学生创业实践、培养创业导师队伍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毕业生真正能自主创业的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创业却有些优势,因为生存压力更大。在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创业是高职毕业生较好的生存之路,所以创业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大学生创业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也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充满激情,却看不到创业的艰辛,表现出非理性行为,存在今天创业,明天就想成为成功人士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肖陆军 《人民论坛》2014,(32):61-63
创业政策是促进创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健全创业政策体系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国内通行的做法。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我国现行创业政策体系,并按照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完善,以便实现我国创业型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创业型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成为我国青年创业的主力军,但因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等问题,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有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大学生在遭遇失败后缺乏有效的修复机制,导致其选择继续创业的比例很低。因此,需要从大学生创业者、高校和政府三个主体系统构建大学生创业失败修复支持体系。为此,大学生创业者应正确认识创业失败,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创业失败观,增强防范创业风险意识,并提高创业失败学习及修复能力;高校应主动开发创业失败教育的教学内容,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并培养专门从事创业失败教育的师资队伍;政府应完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扶持政策,营造包容的创业文化,应用政策提升再创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情况及创业资源瓶颈,健全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湖北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受到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扶持政策、自身创业能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制约,并分析其原因,从优化政策资源、健全融资环境、拓展服务资源、完善培训环境、营造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厘清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入手,通过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创设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社会、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路径及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路径包括: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建立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机构与组织等。在实践层面,高校及有关部门应树立良好的创业理念、增加有效的创业教育举措、组织安全有效的创业实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