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各国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在我国已经签署了相关的国际公约后,理应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在立法上初步确立了这一原则,体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但还不能说已经全面地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这势必会影响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在理论上探讨无罪推定原则,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使这个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得到贯彻,对推进法制建设和法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3)
无罪推定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已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刑事程序所采用。然而由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理想化的"不枉不纵"理念并不能真正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以及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惯常形成了"宁枉毋纵"的思维逻辑,这两种刑事诉讼理念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我国还没有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同时,在我国主张"宁纵毋枉"的诉讼理念,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原则即任何人在未经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宣告有罪以前被推定或认为其无罪,它有利于准确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制度走向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合理内涵,如起诉方负证明责任、取消免予起诉制度、疑罪作出无罪判决等,但无罪推定原则的全面贯彻在立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了解我国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现状,探讨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及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等,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明智性,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被告人认罪认罚撤回权,这既与无罪推定原则在本质上具有契合性,也是被告人认罪认罚意思形成障碍后的救济途径,更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实现司法正义的要求。为防控该撤回权在司法实践中可能的异化风险,应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对该撤回权的行使主体和方式、行使的期限、次数和理由、行使的法律后果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还需要强化被告人行使认罪认罚撤回权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确立羁押替代性措施,必须以其理论基础为依据.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确立羁押替代性措施的三项原则,即无罪推定原则、比例性原则、司法审查原则;二是羁押属于例外的程序性保障措施;三是羁押替代性措施的确立必须依附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保释作为无罪推定原则衍生的重要诉讼制度,在维护人权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罪推定、权利保障和控辩平衡等是保释的基本理念.在比较分析保释与取保候审的差别后,可知我国的取保候审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原因是其程序的制度化设计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基本理念与现代意义上的人权保障相冲突等.在吸收保释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我国取保候审中存在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改革并使之完善,以便推动和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有罪推定: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论坛》2016,(5):70-74
鉴于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渐受认同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日益普及的权力监督应当从中获得启示,在明确监督目的的同时秉持有罪推定的理念。虽然这一理念难以超越以无知为据的逻辑困境,却具有无可否认的价值理性,即能够改变对权力的传统认知,强化权力监督的制度创新,提升全民的监督能力。将有罪推定设定为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石,则能够筑牢其理论基础,丰富其理论内涵,促进其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8.
论有保留的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第12条规定的理解,刑事诉讼法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1996年立法机关没有采纳专家学的修改意见而直接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但是,联系整个法典的条来看,除了对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予以保留外,已经肯定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绝大多数基本内容,可以认为确立了有保留的无罪推定原则,或说是不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武鲁华 《学理论》2009,(15):96-97
举证责任及其适用是诉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控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被告方不承担责任,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但是被告方仍要承担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本文就刑事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介绍一些国家的具体规定,以期对我国刑事立法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池元超 《学理论》2013,(8):128-129
"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对于打击犯罪、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刑事司法效益方面确实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争议,还有值得完善的空间,例如:"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的理论基础、"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污点证人"的信赖利益保护、"污点证人"做证豁免的司法审查。唯有解决这些问题",污点证人"做证豁免制度才能发挥良性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常青 《理论探索》2011,(1):128-131
现场指认作为侦查机关经常采用的侦查行为,虽与讯问犯罪嫌疑人、现场勘查、侦查实验、辨认有一定联系,但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侦查行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现场指认存在一定问题:违反无罪推定原则,违反侦查秘密原则,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和导致犯罪嫌疑人脱逃。为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和规范侦查权力,有必要通过立法规制现场指认,具体包括:立法应明确规定现场指认,明确现场指认需遵循的原则,确立现场指认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2.
张一菡 《行政论坛》2005,1(6):53-56
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阙如,这种结构性缺陷致使行政审判陷入困境。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衡平关系是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价值根基,三大诉讼的司法同质性、行政案件简繁有别是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客观基础,相关国家地区成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我国设置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可资借鉴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司法预控模式、社区矫治预控模式、多机构协调预控模式为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策略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践及其经验.域外经验的借鉴及对比,对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多主体协作的泛体预控机制、单一预控策略的多元化、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治理系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一、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坚决贯彻疑罪从无的规定人权通说指一个人在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上所享有的权利。对于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应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保障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二是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特别是被害人的权利;三是通过惩罚犯罪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不受犯罪侵害。这三个层面既相互区别又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作为恢复性司法理念孕育出来的新型司法制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刑事法律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刑事法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司法领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借鉴国外刑事和解的理论与经验,积极探寻和整合本土资源,并结合我国已有的刑事司法实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本条规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即无罪推定原则。这是1979年刑事诉讼法所没有规定的,该原则的制定,不仅弥补了旧刑事诉讼法在这方面的不足,而且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的制度,对切实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防止错案的发生,顺利地完成新刑事诉讼法所赋予的任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罪推定的原则 (一)无罪推定的定义 无罪推定,是指被告人在未经法院确定有罪以前,应推定为无罪的人。这项原则是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具体表现,它的具体内容是: 1.适用的对象是被告人或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是指被控告犯有罪行并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中心人物,没有被告人,其它诉讼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可能是被科刑的对象,也可能是无罪的人或者是被害人。因此,被告人实际上是一个被追究、待证明的对象,这就要求,在诉讼中必须对被告人既不能开始就把被告人、嫌疑人当作罪犯而剥夺他的诉讼权利,也不能放松对被告人的追究,而只能随着诉讼程序的进展而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项晓微 《学理论》2010,(18):159-160
目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已成为检察机关指导司法实践的基本刑事政策,但如何正确理解"宽"和"严"的确切含义,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则仍是司法实践的最大难点。必须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适用的原则有一个全面、确切的理解,才能够在检察实践中作到在个案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原本只作用于民事实体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正式以诉讼法原则的形式确立于民事司法领域。入法后的诚实信用原则得到广泛关注,但焦点多集中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具体适用上,而有关该原则对法院的影响却缺乏系统性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范围进行界定,在肯定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法官的前提下,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对诚实信用原则之于法官的具体适用及适用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制度完善之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核心是证明责任的分配。诉讼构造、司法证明活动的盖然性、犯罪构成理论作为背景性制度因素对证明责任制度构建有重要影响。具体刑事诉讼证明责任中,存疑有利被告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更具操作意义,举证责任倒。置的推定则是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规定。我国证明责任制度之完善当注意与转型时期诉讼模式、客观真实诉讼理念、证明度要求等现实语境中相关制度吻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之一,为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提供了重要的形式。听证源于自然法的概念,表现在自然正义原则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中。听证作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通过介绍其自然法渊源,有助于在行政程序法制定过程中移植自然正义等思想,并促进"正当法律程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