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涵盖了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而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目标,突破了以往我们对小康社会限于物质文明方面的认识,对小康社会的内涵作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本文试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进步、追求人类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物圈的协同进化。这一切均是在人类有意识、自觉的努力下完成的,它带来人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化表达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2.
陆冠勇 《今日广西》2008,(14):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也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在推动生态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地处边境一线的环保部门,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中国一东盟重要通道的南疆国门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就是建设“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科学发展新形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省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这是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时期,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可靠的政治思想保证,离不开离智力支持,必须以社会主义神明文明建设作为强大动力来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从近几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来看,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尤要坚持“五个把握”。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逻辑起点上提出的 ,它丰富了现代社会文明观的内涵 ,改变了人们划分社会文明结构的思维方式 ,对加深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佛有  蒋燕 《当代广西》2005,(17):49-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桂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通道经济的集聚效应,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最终达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桂林采访时,负责长廊建设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黎志逘一语道出了长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目前,长廊虽然还处于建设初期,但其发展成效却已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并享受得到的。而这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了“小康”一词的源出及“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之理解方式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量化标准 ;论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襄樊市近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按照细化责任、逐项落实、突出重点、奋力争创的要求,扎实推进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须加大创建步伐。  相似文献   

1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新阶段,应按照“四新”要求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思路,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载体,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导向”,而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则应向深度拓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必须强化“三个导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应切实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农村,大力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必…  相似文献   

12.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大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认为,绝不能将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仅仅放在物质生产上而忽视农村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同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5,(4):18-19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海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独特品牌。至今,全省已创建文明生态村3800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为开展“美德在农家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根本要求、战略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孙恩恩 《前进》2004,(5):21-22
的十六大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现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三个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阐述了市场经济对于三个文明的积极作用。深入探究三个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大力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思考和严峻的现实背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也作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欠发达地区而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并列为三大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必将把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王萍 《中国人大》2013,(8):16-21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凝聚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还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全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团结奋斗。在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限制的约束,在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可以预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压力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文明单位建设和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因此,探研和认识社会主义企业文明与企业道德建设问题,对于促进企业的文明单位建设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和解放生产力,调动人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企业文明与企业道德的关系,企业道德在企业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企业道德准则和企业文明的中心内容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