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共和国掀起的反腐狂飚,使一批“公仆”曝了光。“公仆”是有权的人。然而,“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使他们走向人民的反面。 揭露腐化,反贪倡廉,显示了正义的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并正在继续取得辉煌的成果。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是有力量有决心的,必定能够战胜一切丑恶腐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民族禁忌与中国早期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模式或文化形态最早发端于禁忌。“禁忌成为原始社会唯一的社会约束力,是人类以后社会中家族、道德、文字、宗教、政治、法律等所有带有规范性质的禁制的总源头。” 禁忌(taboo),来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为避免遭到惩罚,禁止用“神圣”的东西,禁止触犯和接触“不洁”的人和事。最早的禁忌是原始人对大自然充满崇拜、畏惧而产生的,尤如冯特所说禁忌是对掩藏于某一事物中的魔鬼力量的信仰,它的起因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切勿激怒魔鬼。在人类社会形成的蒙昧、低级阶段。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经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由于生产力和智慧低下,原始人的思维相当  相似文献   

3.
杂文的尴尬     
关于对杂文的赞美文字挺多,如“杂文之挺拔正直如伟岸岩松,杂文之冰清玉洁与不染莲荷如出一塘;杂文较之于傲雪之寒梅,铁骨铮铮。”……但我以为,在所有文学样式中,杂文算是较为尴尬的一类:其一,招惹是非。杂文乃激浊扬清之马前卒,系鼎新革故之排头兵;是针贬时弊、抨击丑恶的匕首、投枪,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良药。嫉恶如仇也好,歌功颂德也罢,笔锋所触,入木三分。杂文对事不对人,然“对号入座者”不少,“自愿入围者”甚众,“恼羞成怒者”颇多。于是乎,“回马枪”之类明枪暗箭势如飞蝗。的确,你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一不小心也许就得罪…  相似文献   

4.
某种“社会丑恶现象”一出现严重的势头,就有人提出建议,主张应当通过新的立法,将其按犯罪加以打击。这类“丑恶现象”中典型的有卖淫嫖娼行为、吸毒行为、性贿赂行为、见死不救行为、赌博行为、观赏淫秽物品的行为,最近还有人建议增设“欠薪罪”。以上看法其实是不了解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科学规律的盲目建议。其实刑法是宽容的,而不是万能的。对  相似文献   

5.
黄成 《法制与社会》2011,(31):274-275
自然状态在霍布斯心目中是一个暴力横行、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任何道义和原则存在,有的只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而卢梭则相信自然状态其实是一个最理想最和谐的状态,没有堕落没有奴役的完美状态。同是自然状态差异却天壤之别,我认为自然是中性的则更可取,因此从根本上讲全然的自然状态和反自然都是不可能成立的,美好和丑恶都可以由我们来评价来发挥,我们的未来则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理性的引导了。  相似文献   

6.
论点集锦     
舆论监督有利社会稳定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在全省17个市地中开展了一次“舆论监督与社会稳定”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5.5%的人认为现在的新闻媒体中批评性栏目不太多,55.5%的人认为现在安徽新闻传媒上舆论监督的深度“一般”,另有44.4%的人表示“不够”;有82.3%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民众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不满。因此,在回答“是否认为对社会阴暗面大量揭露会严重影响稳定”时,76.8%的人选择了  相似文献   

7.
腐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倡导廉洁和廉政、反对腐败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腐败可以说是和“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同时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制约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是人按其本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伸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2页)。这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确认,在现代社会里,主要是通过法律实现的。法律适应人类的权利要求而产生,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为使命。人权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键 《政府法制》2010,(16):55-55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机是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具有“自然人”的独特性,这是根本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性机构的一个特性。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企业并不能独立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又是一个“社会人”,它的一切活动都依托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当中,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企业也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0.
犯罪对象是刑法理论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犯罪正确定性量刑,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有力的斗争。目前,法学界对犯罪对象的概念有的观点认为“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种影响的具体的物或人”;有的认为“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但它本身并不是社会关系”;还有的认为犯罪对象只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物或人”。上列观点虽表述不一,但其含义基本相同,即都将犯罪对象指为具体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监督”辨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但是,人们对这一术语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些误区。有的把“法律监督”视为“监督法律的实施”的同义语,有的把“法律监督”解释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一切立法、执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监视、督促并对违法活动进行检举、矫正的行为的总称。这些理解都是对法律监督基本内涵的泛化,在实践中导致了对不同监督行为性质的混淆。其实,法律监督与监督法律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人都有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把任何监督法律实施情况的行为都视为“…  相似文献   

12.
墨帅 《法治研究》2006,(1):26-27
“律已是以服人,量宽是以得人,身心是以率人”——(宋)林逋《省心录》 俗话说:“虾有虾路,蟹有蟹道。”生活在尘世上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生存,无非是让这个世界能够容纳你,接受你;反之,也需要你去适应和容忍这个世界。再说得极端一点也许就是,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接受一切不能改变的。虽然每个人的生存能力以及所处环境存有差异,但每个有所抱负的人都在不断思索和开掘适宜自己发展的空间,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获取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赌博活动在我国严重泛滥并出现了新的特点:网络赌场迅速蔓延,公务人员参赌现象严重,跨境赌博活动猖獗,“豪赌”事件层出不穷。赌博历来与“黄”、“毒”并称为社会三大丑恶现象而为法律所禁止。然而,奇怪的是,法律越是禁止,赌博越是泛滥。因而,笔者以为,在分析我国刑法对赌博罪的规定之前,先分析一下赌博之所以泛滥的原因也许是有所裨益的。一、赌博活动泛滥的原因好赌,也许是人的天性,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在结果未出现之前总都倾向于认为幸运之神会降临在自己身上。这也许是赌博活动所以“长盛不衰”最为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执法者,往往把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勇于任事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他们嫉恶如仇、“敢于和一切丑恶行为作斗争”,比如流传千古的包公形象就是代表。清代袁枚《子不语正编》记述了一个古代执法者的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们在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的翻版,所以重新讲出来,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15.
我打开《南方周末》“实验特刊”,读完了《没完没了之海灯案》一文。该文调查对象共五人,各执其辞。唯独海灯的养子兼弟子范应经的谈话耐人寻味。范氏咒骂作家张扬,公然说:“他是一个流氓作家0我永远不会见他,也不会告他,和这样的人打官司有辱我的人格,也有污法师的阴灵。”我读过张著《海灯神话》,根据张扬先生在该书中对范氏的态度,根本不可能有与范氏相见一面的愿望,更不可能有谋面子范氏的表示。可是,范氏的“我永远不会见他”缘何而发?此事还美关系到张扬是否是作家之中的流氓问题。于是我与张扬先生通了电话。当我谈到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里事故频发,大量质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不禁要问:建筑业怎么了 ?工程质量问题真的是建筑业的不治之症吗 ?  在每一起工程质量案件的背后,人们几乎都能发现腐败和权钱交易的丑恶痕迹,正如重庆市市长蒲海清在组织全市拉网式检查中查出 143个不合格项目后所指出的“几乎所有出了质量问题的工程都与腐败有关”。解决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应首先从治理腐败入手,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腐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其它行业相比,建筑业的质量问题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关于做一个有尊严的“法大”(中国政法大学)人,我有如下3点建议送给同学们,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做到“理性平和,坚守底线”。理性平和,就是持有冷静、自信、勇敢和实事求是的立场及态度,就是为人处事、处理问题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全面认识和深入分析人和事,理智地处理问题,不冲动、不偏激、不感情用事。“无厘头的愤青”、“约架”、“谩骂”、“打小报告”等,永远不应是我们“法大”人的选择。今后,无论你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坚守底线”作为人生的信条。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没有底线;人可以有私心,但不能没有理性。底线是生命线,不能旦夕失守。  相似文献   

18.
史春东 《检察风云》2005,(16):54-55
我国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占成年总人口2%左右,这是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虽然同性恋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因为涉及个人隐私、性倾向异于主流人群,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地下人群”。记者通过较长时间采访,深入到同性恋活动的酒吧、公园、聚会点等,看到了他们中的人和事。因为身份的“灰暗”,将压抑转换为性行为混乱,同性恋者成为艾滋病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19.
阎巍 《中国公证》2006,(2):40-41
四、和谐的着眼点——人与人的身份关系 (一)天道和谐与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从事农作的先民们时常与自然接触。所以它们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拜。那么在他们眼里,“自然”或说“天”是什么样的呢?《豫&#183;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武。”天道阴阳规律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日月和四时的往来,既不过越又无错差,总是顺其自然而发展。体现着一种和谐有序的永恒过程。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因为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和谐的状态。怀着“农”对“天”的一种崇拜和敬畏.古人认为天既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自然的规律,当然也就是人的准衡。邵子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语录》程伊川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  相似文献   

20.
一、人权与社会恩格斯说:“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一切社会现象。人权问题自然也不会例外。资产阶级把人和人权同社会分离开来,他们的理论所理解的“人”是孤立的、封闭的、利己主义的人,即个人独立于他人,独立于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