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典当业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多种融资方式的需求,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典当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人们在一时急需资金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筹措时,以典当物品换取融资救济,不失为一种选择。既然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范加以调整,使之健康发展,为经济生活服务。笔者拟就此谈点浅见。典当是指设定动产质权,即指出典人将其所有的合法物品交付特定的承典机构以获取典当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返还典当金及利息而赎回典当物的行为,在典当关系中建体分别…  相似文献   

2.
论典当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已从我国社会生活中消失的典当业,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又重新出现。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典当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必要的补充,人们在一时急需资金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筹措时,以典当物品换取融资救济。不失为一种选择。既然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范加以调整,使之健康发展,为经济生活服务。本文拟就此作点粗浅的探讨尝试。典当的法律特征本文所称的典当,系指出典人将其所有的合法物品交付特定的承典机构以获取典当金,于约定的期限内返还典当金及利息而赎回典当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典当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我国一些辞书对“典当”一词的解释为:旧中国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向劳动人民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解放后,由于经济制度的更变,典当随之停业。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典当业又得以复活。然而,今天的典当无论在经营的目的、经营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典当物的内容都和旧式典当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经营的目的上,旧典当是乘人之危,任意压低当价,对劳动人民进行盘剥掠夺。新典当是适应现阶段经济环境的需要,方便群众生活,方便生产,促进流通;在经营的主体上,旧典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新典当有国营、集体、个人合伙经营三种形式;在服务对象上,旧典当主  相似文献   

4.
绝迹多年的典当去年年底在我国出现,“成都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正式开业了.由于旧制度下的典当具有高利盘剥的特点,建国以后,典当被禁止营业.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改变了人们对一些经济制度和社会事物的看法和观念,对于典当关系人们也开始探索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典当具有简易、快捷、安全等特点。在贷款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更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常见的一种民间融资方式,很多公证处也办理了典当合同公证。但因为我国关于典当的法律规定严重滞后,实践中不少典当合同公证办得比较简单,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起纠纷。例如笔者最近碰到如下一个案例:2011年3月20日,甲典当行与乙公司签订了房地产典当合同,乙公司用其名下的房产作为当物抵押给甲方,典当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月利息为0.3%,月综合费率为2.7%,典当期限6个月,双方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一些法律文书和报刊杂志上,常出现“房屋典当关系”的词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当,值得商榷。 “典当:亦称‘当铺’或‘押店’。旧中国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向劳动人民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辞海》缩印本,1980年版,第29l页)典当作为一种行业,  相似文献   

7.
是房屋典当,还是抵押借款·施汉嵘·案情简介:田某夫妇因急需购车资金,于1995年4月25日与某县典当行经过协商,订立房屋典当合同一份。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田某夫妇将其所有的两间房屋向典当行典当,典金计人民币18000元,典当期限6个月;典当期限内,典当...  相似文献   

8.
议典当活动的法律规范徐澜波目前典当活动在我国逐步活跃起来.各地不同规模地开设了不少典当商行.由于调整典当活动的国家法规和地方法规未及时出台,各地的典当活动以及对典当活动的管理缺乏规范.典当业在发挥了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暴露了不少问题,因此,亟需制定相应...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顺昌县谢蓉问:1975年,甲将其房屋出典于乙,典价60元。至1993年典当期满,甲是否应按60元典价回赎,可否按资币贬值因素而上调回赎典价?本刊法律部答:房屋典当,是房屋所有人在急需情况下,将其所有的房屋以低于房屋当时的实际价格的价格,出典于承典人,房屋所有人收取典价,承典人占有房屋;于典当期满时,房屋所有人依约定的典价向承典人收回出典的房屋,或者依约定到期不赎,出典的房屋作为绝卖归承典人所有;在出典期间,房屋所有人不收取房租,承典人不收取典价利息这样一种法律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房屋典当是一种合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典当法律规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当,通俗地说就是"以物换钱",即典当双方从事的以借贷为形式、以质押为条件的融资活动。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中第3条对典当的定义是:"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  相似文献   

11.
一、典当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典当即以个人财产或者可转让的证券或者票据向典当商质押借贷.美国<印第安那州典当业法>规定"典当意指个人财产由典当商占有作为贷款担保";香港<当押商条例>规定"当押商指经营贷出款项的业务的人……并以当押取得的物品作为抵押".由上可知,典当是指典当商收取当物并支付现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典当制度发展至今,在我国和国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我国关于典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一些纠纷,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空白,常常导致法院判决上缺乏依据。特别是对典当借款中综合费用预先扣除问题,法院常常参照民间借贷中的预先扣息来进行认定,笔者认为,这种认定是把典当费用和典当利息混淆所导致的,有必要予以澄清。文章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交易习惯,来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典当经营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谭永多,葛承书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市顺德、石湾、城区等地法院先后受理了十余起典当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典当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典当的内涵对于典当的内涵,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典当即典,是指...  相似文献   

14.
绝当后,消灭当户基于典当合同对当物的回赎权,既不违反法律规定,也符合典当行业的惯例和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15.
离婚与道德     
(一)离婚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法律行为。离婚制度作为婚姻家庭制度的一部分,既体现为统治阶级的一定的法律规范,同时也体现着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一定的道德规范。婚姻的离异情况千差万别,但总起来说,不外  相似文献   

16.
《律师世界》2001,(4):1-1
研究道德的历史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之所以制定道德原则,就是为了人类整体的发展,约束群体间的行为,减少群体间的过分的、破坏性的行为,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情感,增加人们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法律则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准则。由于统治阶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使得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吸收必要的道德原则。而且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某些道德原则规定了极高的法律地位,对某些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采取了极为严…  相似文献   

17.
一、典当的概念及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典当是个组合概念,即典与当的组合.所谓曲是指一方支付典价,占有他方的不动产且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当是指一方以动产为抵押,从另一方获得当金,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赎回原物.现行的典当,是指一方以自己所有的财产(包括动产或不动产)向另一方作抵押,获取一定数量的货币.期限届满后还本付息回赎自己财产的民事法律行为.支付货币的人是典当权人,以自己财产向典当权人作抵押的人是典当人.与传统意义上典当不同的是即便典当人典当不动产,也不是把不动产交由典当权人占有、使用、收益,而仅仅是把不动产的权利证书交予典当权人作抵押.因此,从本质上说,现行的典当更接近抵押借款,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借款.二者的不同处在于若典当入与典当权人在典当合同中约定了逾期不回赎即绝当,则典当权人必须承担典当标的物的价格风险,即形成绝当时,典当权人获得典当物的所有权,而不论其价格相对于典当时是涨还是落.而抵押借款,借款人若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抵押权人则不能当然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只能以抵押物作价或变卖而优先受偿,受偿后多余部分仍须返还抵押人.  相似文献   

18.
典当那些事     
芦红 《法庭内外》2014,(5):31-32
典当在中国已有1600年的历史,其兴盛于明清两季,衰落于清末民初,曾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典当行业中涌现出很多新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笔者结合典当纠纷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相似文献   

19.
审理典当合同纠纷案件的几个问题□周文海张德山典当是指设定动产质权,即以动产交付于典当商行,从后者借得短期现金,于当期届满时还本付息,而取回质物的制度;当事人基于此而设立的合同即为典当合同。担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  相似文献   

20.
“拿波伦酒吧典当担保纠纷案”研讨综述●丁以升近年来,典当业在全国方兴未艾,典当纠纷案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立法滞后,法院在审理这类新型案件时基本上无法可循。日前,国内首例典当担保纠纷案——“拿波伦酒吧典当担保纠纷案”在上海诉至法院。该案的审理给典当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