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民主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必然要走西方式的自由主义民主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结合杜威式的社群主义民主,从自己的文化里发展出自己的民主化道路,开拓第三条民主化道路,儒家社群主义民主便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志明 《时代法学》2009,7(3):52-55
中国法治建设必须结合本土的法治资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是中国法治道路的目标,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法治道路的基础,三者同时也是中国法治道路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三条道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法律现代化从1842年开始至今,持续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其中经历了中华法系改良、全盘西化、全盘苏化等三条道路的生死搏斗。应该说这三条道路走得都不成功。三条道路的失败,呼唤我们寻找更加理性的第四条道路。而这就是对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一切法制遗产兼容并蓄,搏采众长,不存在任何畛域之见,真正走“中西合壁”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底发生持续至今的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似乎已告一段落,该地区多国政局的动荡,其由来和特点都有共通之处。作为同是发展中国家及现代化转型国家的中国,探索转型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道路,我们从中东北非发生政局动荡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升级我国初级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各项社会制度建设,解决人民呼声强烈的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建设和谐幸福社会提供政治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妥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应走什么外交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种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求政治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威合法性的削弱、“软政权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治参与上的政治冷漠感。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构建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7)
我今天要说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家知道,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粉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国内一些较大城市已开始将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人们多从经济的视角提出各种思路。笔者认为,建设国际性城市离不开完善的法制环境。换言之,改善法制环境是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必由之路。 一、国际性城市与法制环境的必然联系 国际性城市的关键在于现代化和国际性。现代化是国际性的基础,国际性是现代化的动力。在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都必须对外开放,将自身溶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走现代化道路,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治社会,大学生权利的救济必须走法治化道路,而行政救济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救济方式。因此,为适合时代的发展,必须构建起我国大学生权利行政救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科学概念,作为关键词贯穿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具有战略考量,也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法治中国。明确法治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定位,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作为上层建筑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层面的法治,突出体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特色,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是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民族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资本逻辑推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和积累了它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日益显现的颓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审视与批判,基于对世情与国情的深刻认知和把握,坚持独立自主的制度和道路选择,自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社会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列宁晚年国家观的创新发展经历了三步曲:一是1921年春,提出转向新经济政策,同时阐明了进行国家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二是1921年底,提出继续坚持新经济政策,同时深化国家职能的改革创新;三是从1922年起,提出把新经济政策作为长期坚持的道路,同时必须坚持国家战略和国家制度的创新发展,以保障新经济政策顺利推进,防止官僚腐败症的蔓延危险。列宁晚年国家观,是我们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上的源头活水,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一种战略选择.本文开篇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为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依据,立足中国争平发展战略的必然性及理论内涵,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三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存在政治盲从现象;第二,政治参与个人目的性日趋明显;第三,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不协调.结合以上问题本文强调政府引导的必要性,并给出关于政府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杨丹娜 《政法学刊》2004,21(5):107-111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邓小平提出过系列的发展观.它包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必须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改革的制度创新;必须坚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机制创新和必须坚持全面开放和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发展视野创新等系列发展观.这一系列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体系,为"五个协调发展"的新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显明 《法学研究》2014,36(6):8-12
正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定什么制,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综观世界各国的法治经验,凡是法治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走对了路,举对了旗,定对了制。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就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相似文献   

18.
翟峰 《法治与社会》2013,(10):18-19
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不仅九次提及"中国梦",而且明确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时,习近平主席还用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必须坚持“五个”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司法工作的科学发展:一是坚持政治性与法治性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