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勇 《河北法学》2012,30(7):2-11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和土地税费法律制度来获取财政收入以充实本地政府财源的行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负效应的分析显然更为重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有其深刻的制度成因.解决“土地财政”的法律措施是完善财政收支法律制度,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限;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2.
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需要。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政府间事权、财权不分;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规范、不完善;计算方法不科学;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德国转移支付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者上下级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便会产生纵向财政不均等,进而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实现。因此,中央政府需将一部分结构性剩余财政用于转移支付,以弥补地方政府财政的结构性赤字。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众多,转移支付法制制度亦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诸多缺陷。财政法治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容之一,必然要求财政转移支付法治化。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法治的基本原则,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规制财政转移支付行为。  相似文献   

4.
权力一旦失去约束和监督就会产生腐败。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乱收、乱罚、乱支,甚至贪污、侵占、挪用等腐败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现行的政府收支缺乏完善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财政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因此从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制度及有效实施机制入手,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强资金监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的重点。要通过法律形式约束和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政府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必须由一系列法律规定构成的财政制度加以约束,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5.
财政立宪主义论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龙  朱孔武 《法学家》2003,88(6):96-105
财政立宪主义是一种关于国家和人民之间公法上财产关系的理念与原则,涉及赋税、财产征收以及预决算等政府的一切财政行为.财政权问题既是宪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又是宪法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财政立宪主义在我国历史上有其萌芽形态,并对我国现行宪法体制产生了很大影响.财政立宪主义对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目前处于一种失范、失衡、失控的状态。此种格局的存在使得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时代课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条块分割"的权力体制以及民主发展的相对滞后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的三大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的基本方略:一是行政区划与政府层级的重构;二是事权明晰划分与分税制的全面建立;三是财政资源整合机制与府际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而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在实现途径上有维持现状方案、法律改革方案与宪法改革方案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之所以存在部门利益驱动行政执法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门利益机制出现偏差造成的。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必须重塑部门利益机制。 一、部门利益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门利益与政府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按照一般规律,政府部门的经济利益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收支管理统一于政府财政。部门不构成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制度实质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政府经济行为的机制,它通过对财政支出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实现财政分配的职能,因而该制度也构成了政府财政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的现状出发。充分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应建立起我国主体多元、贯穿全程、标准化运作、注重实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4,(3):92-101
伴随着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经历了政府和企业投融资分离、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划分以及财政投融资向平台投融资变迁的演化历程。但从公共财政、财政分权和法治政府三个维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政府投融资体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市场深化的背景下,政府投融资体制有必要从推进政府投融资立法、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拓展政府融资渠道以及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方面进行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若英 《中外法学》2011,(2):270-284
我国关于政府征地制度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较多集中于赔偿标准和地方土地财政,但我们还应关注第三个维度:针对征地制度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以征地项目为单位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信息不对称使部分地方政府在强制拆迁中的暴力行为和其他权力滥用行为造成"柠檬市场",影响公民和媒体对政府征地行为的判断,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被拆迁人的救济都难以理性地进行。建立以征地项目为单位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将会增强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用性,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公信力,为公民知情参政权的实现提供制度和人力资本保障,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实现民主财政这一基本宪政价值提供更坚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