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页 《小康》2005,(5):54-55
初见袁瑞良先生,是在文汇出版社在上海主办的一次新年活动上。萧关鸿社长介绍他的时候,把南通市副市长的头衔先抬出来,然后才告诉大家,他同时是新书《晚年叶飞》、《南通游记》、《阅江楼赋》的作者。这样的介绍未免让人得出某种推论,以为他大概是个附庸风雅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宋集镇地处豫皖两省结合部。1996年前,它给人的印象是“贫穷落后”。如今宋集发展了,它的名字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河南日报》等各大报刊传播。在这日渐响亮的名字背后,人们忘不了一个人,他就是宋集镇党委书记张家明。1996年...  相似文献   

3.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于2001年2月8日晚在台中病故。在他享年103岁的时光里,有近半生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吁。陈立夫昆仲于1949年败遁台湾后,失宠于蒋介石,遂自逐赴美,以养鸡为业。20年后返台,潜心于儒家、老庄、周易等祖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研究,颇有见地撰写了《中国文化之特点》、《弘扬祖德,以利人群》、《孔孟之道永存》、《弘扬先祖的智慧》、《四书贯道》、《人理学研究》、《中国文化与世界前途》等书,还翻译了英国人李约瑟所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他在潜心钻研学问的同时,始终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第三次…  相似文献   

4.
学习列宁的《给代表大会的信》、《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晚期著作,综观他关于加强监督的思想和实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他对扩大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实行群众监督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十月革命刚胜利,他就探索实践他一直主张的“工人监督制”。随着执政实践的发展,他针对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在人员构成和决策机制上的不足,反复向中央提出将两个委员会委员人数由几个人、十几个人分别增加为100人,而且直接从工人农民中选拔。这样一方面扩大中央领导层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制约个人集权和…  相似文献   

5.
薛德震同志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40论》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继《人的哲学论说》、《人的哲学论纲》之后,在3年前出版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的基础上新增后来写下的一些篇章,又一部新的专著。作者自2003年10月党中央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来,面对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继续深入研究人的哲学问题,本书是他对人学研究的新感悟、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梁志超现任尉氏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他不仅是一个公务人员,还是一个画家。他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尉氏县文联副主席和县美术家协会理事长。十多年来,他先后有三十余幅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和获奖。梁志超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是获奖作品《七月之晖》、《夏之梦》、《光照人寰》、《红荷》,还是入选全国花鸟画展的作品《在河之洲》、《冬之梦》等,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他的才气与纯朴。   中国画讲究人品和画品的统一。梁志超诚实厚道、谦虚谨慎、心胸豁达、勤奋好…  相似文献   

7.
重在抓落实     
“他很平凡,很平常。说好,他就比一般人好那么一点点;说差,一般人也就比他差那么一点点。他所做的事情,大家只要愿意去做,都能做得到”。读《英雄震撼心灵一王庆平烈士追思》的文章(6月14日《解放军报》),就会被王庆平的事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9,(5):29-29
我们很多人是通过中学教材中的《囚歌》认识叶挺的,知道他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但对他的人品、他的显赫战功、他的传奇人生、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却是一知半解。感谢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把一个真实的叶挺交给了全国观众,把一个令所有共产党员动容的叶挺交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9.
最爱李贺、王维,娶走北大才女,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学界颇有人气,甚至有人专门开题来研究他。古籍堆里消磨了数十个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个向往生活在南宋的美国人,读过的唐诗却超过上万首。最近,他的后唐诗研究专著带着墨香上了书架,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书店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  相似文献   

10.
一本集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好书──评革命回忆录《回忆人生路》沈奕巨沈耀勋同志是广西防城县人,副军级离休干部。他逝世前写了一本革命回忆录,叫《回忆人生路》(下简称《人生路》),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4万字,叙述其一生的革命经历。《人...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和背诵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三字经》、《论语》、《唐诗300首》、《古文观止》……能整篇整篇地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能背到一字不落。他研习《二十四史》、《易经》、《孙子兵法》,喜欢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他喜欢挑战,60岁时还要体验跳伞的刺激。他的座驾是一架直升机,他常常坐着直升机在马尼拉上空飞来飞去,指挥着他商业王国的运转。  相似文献   

12.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13.
杨洪彬 《春秋》2009,(4):47-48
闵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人中名列第一位的颜回之下,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尊崇的大孝子之一,广而流传的《鞭打芦花》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闵姓之考 闵姓源于姬姓,据《左传·闵公》、《闵子世家》和《闵氏家乘》载:闵姓源自于辅佐周武王伐纣建周的姬姓周公,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东郊一所简朴的居室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就是被人誉为“神针王”的王修身大夫。数年来不知有多少台湾同胞飞过台湾海峡,到北京这个诊所求医治病,也不知有多少台胞因此而成了王老的朋友王修身大夫年过花甲,祖辈是清宫御医。他8岁随祖父学医,熟通医理,精通经络穴位。祖父手把手教他进外。王大夫常以自身做实验,深得满医针灸之精华。数十年来,他的诊所接待了几十万人次中外各类病人。《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人才报》、《望》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单位均报道过他的成果及事迹。他曾被美…  相似文献   

15.
李大晋  刁传梅  李平 《春秋》2011,(6):46-48
刘洪(约129—_210),字元卓,山东蒙阴人。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珠算发明人,人称“算圣”。在天文学方面,著有《七曜术》、《乾象历》。《乾象历》是第一部引进月球不均匀运动的历法典籍。在数学方面,著有《九章算术注》,与学生徐岳问答而成的《数术记遗》,刻印于1212年,比欧洲最早的数学印本早近三个世纪。他发明了珠...  相似文献   

16.
树高千尺     
最近在新出的《柳江文史资料》里读到一篇文章:《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但是,文章作者韦日荣的名字已圈上了黑框。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韦日荣原为柳州地区行署副专员,1984年退休后,他自愿回农村老家——柳江县上龙屯定居。2003年秋,我和县党史办的同志去看望他时,80高龄身体欠佳的他,还在整理将要出版的第二本书稿《夕阳异彩》,写他的新作《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2004年5月3日,他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7.
肖巩 《今日上海》2008,(7):46-47
戴敦邦先生,沪上丹青大家,其《水浒》、《三国》、《红楼梦》等系列人物画为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人物画领域,戴敦邦先生犹如一颗熠熠星斗,有人以保守眼光估计,今后二百年,他仍将散发其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8.
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高气爽的一个日子,61岁的冯梦龙,已经编撰完成《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后,就任寿宁县令。他带着《三言》中理想化的人物,来到了“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寿宁县,一呆便是整整的4年。  相似文献   

19.
杨立新走入人生新境界文图伊夫尽管杨立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舞台上蹦达了那么多年,尽管他在京味十足的《天下第一楼》里演活了大少爷,又去关东风情的《田野,田野》中充任七老爷子,继而又索性装扮成美国人饰演《哗变》中一个温文尔雅、矜持自信的角色;但是他杨...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熟悉、喜欢赵文瑄,是因为他在一部部影视剧中塑造出的一个个精彩的荧幕形象。从电视剧《雷雨》中的周冲,到《大明宫词》中的薛绍和张易之,再到他三次成功扮演革命先驱孙中山,赵文碹以精湛的演技、端正的容貌、冷峻的气质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当红影视明星还是一个慈善事业的热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