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是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通过外包引入和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均等化,推进了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在缺乏制度引导下出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范畴不一、购买主体单一化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界定出政府可以购买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范畴,让更多的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参与竞争性购买,完善政府购买、监管和评价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3.
樊国华 《政府法制》2014,(15):28-29
现代社会常常把法律当成一种实用的工具,其实法律更应该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吉清 《河北法学》2002,20(5):7-11
法治之本在立法,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但人类恒久不变的事实却是法律的具体决策终归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到现代的代议制度;从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到麦迪逊的共和政府主张,反映着人类在强权与公理、权力与法律、专家统治与人民主权之间寻找平衡的种种努力。通过对公民身份、人民主权、法治国家、程序正义等与立法公众参与关系分析,阐述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我国立法公众参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2,(35):10-10
“享受法律”,是笔者以学者的身份向包括公民和法人在内的全体法律消费者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是一种“公共物品”,可消费性是这种“公共物品”的一大特质,法律可算是公民的消费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和现代文明社会“法治化生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杂志立足于陕西,积极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准确传播法治陕西的动态,在三秦大地播下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15年持之以恒,构造了法治权威的生长机制,也成就了一份主流期刊的光荣与梦想。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人类曾一度迷失在崇尚暴力的"森林法则"里,迷失在对"哲学王"的天然期待中。历经了迷茫与困惑、荡涤了硝烟与血腥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法治,法治成为现代公民身份皈依和福祉存附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法律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法治的国家均应注重公民的法律教育,加强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法律教育是国民的重要方面,在当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实现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法律教育在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法治化发展道路,即在政府主导下强制性地完成社会制度变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的法治发展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自身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公众的参与正在成为法治发展的动力。本文以时间为序,把中国的法治进程划分为初始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平稳发展阶段,并以公众中极具代表性的网民群体作为分析范本,以当前网民参与法律事件为例,结合目前我国所处的法治阶段,分析了网民参与法律事件的性质和特征,以期进一步探讨中国法治进程和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公众共用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共用物系指不特定多数人的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气、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环境和自然资源。公众共用物既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私有物,也不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财产。公众共用物是公众自由活动、相互交往以及与自然交往的地域、空间和舞台,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食粮,是激发和促进人的思想、理想、情操、美感和艺术的渊源,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为生态人社会人、人之所以得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源泉和基本资源。目前我国公众共用物因受到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污染、破坏、损害、侵犯而面临着退化、萎缩的危机,急需加强法律保护。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指不特定多数人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资格、自由和力量。作为公众中一员的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对公众共用物的保护和法律调整,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三只手;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政府调整、市场调整和社会调整这三种调整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中央集权、自由竞争、公有制和私有化手段,而应该根据现实需要适度地进行集权、分权、自治和实行公有、私有、共用措施。我国的法律应该充分发挥公众、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逐步建立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综合调整机制、善治机制,避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所谓的"双重陷阱",通过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健康和可持续存在,保持和维护私用财产、公务财产和共用物的合理比例、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如下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保护、改善和治理现有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防止不当减少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以及规划、统计、信息公开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将确保公众共用物与私人财产、政府财产的比例适当和协调发展,满足公众对公众共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环境民主的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环境公众参与原则有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却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环境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规定。本文主要对环境公众参与主体中的"公众"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有一个确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周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2,(30):192-194,196
公益法律服务群体通过公共法律服务的公共领域,拓展了公众参与的空间。在相对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中,公益法律服务群体的公共特性使其与媒体、公众形成了信赖服务的亲密关系,又因其专业性的突显与社会公众形成角色身份冲突关系,进而构建起平等互惠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秦涛 《中国律师》2011,(8):44-47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是影响国家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下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为给法律理论、实务各界人士提供思考和交流的平台,使法律人社会责任在内容、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元。让这一关乎法治进程、社会稳定的理论思考能深入人心,成为法律人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法律信仰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并就如何培养国人的法律信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日前,司法部印发《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规划》提出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的深人推进和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政府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思维及法律方式来解决公共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重大复杂疑难社会问题、政府重大工程决策、突发公共事件时,开始借助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的力量来化解、减少政府管理中日益突出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倾力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也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本文试图从社会治理的理论保障、建设目标和切入点,探讨一下在法治保障下的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上海市的法治建设总体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肯定,但是在法律实施方面存在着重大的挑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其中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自身存在的问题、执法主体的法治意识、法律监督的漏洞等均构成了法律实施不佳的重要因素。发展中的处于初级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既是上海法治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标志,也是上海在走向法治社会过程中实际所处于的历史阶段以及基本的现状。上海在实现法治社会目标方面,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矛盾往往是一个综合体,因此领导干部在决策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而在当今的法治时代,领导干部的决策作为一种公共决策总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法律发生关系,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还不够.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十分熟悉和善于运用法律.熟悉和运用法律不仅仅要全面了解法律,而且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处理各种矛盾.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20.
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忠 《法学评论》2004,22(4):24-28
现代传媒凭借其强势的“话语权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我意识产生习惯性的支配作用 ,这种作用亦延伸至儿童身上 ,对儿童的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表达权、休息和闲暇权等产生深刻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传媒“话语权力”对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的侵蚀与消解 ,必须重视和完善对儿童该项权利的法律保护 ,以帮助儿童在传媒世界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