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否规避"历史周期率",是一个关系国家存亡与兴衰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为新中国规避"历史周期率"指明了一条民主建国之路,邓小平则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监督执政的视阈,探究"历史周期律"的规避路径,构建起破解"黄炎培难题"的理论体系框架,为今天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历史周期率"是抗战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交谈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一个常见的历史现象:社会个体、团体或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够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而在环境好转时却容易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直至衰亡。《共产党宣言》蕴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刻思考。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资产阶级从执政前"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到执政后"不能统治下去了"的惊天巨变,"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表明资产阶级受到"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获得统治地位之后的资产阶级由"革命阶级"变成"保守阶级","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丧失历史进步性。更可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构想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途径,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一、"历史周期率"揭示的执政者从严到松、从勤到怠的嬗变过程"历史周期率",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语出《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句话揭示了夏商两代兴亡的现象和原因。1945年,黄炎培在与毛泽东窑洞对谈中,根据中国古代社会王朝兴替的历史事实,把这一兴亡周期现象上升到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描述了"历史周期率"的嬗变过程。无论是兴勃亡忽的最初表述,还是黄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努力发展民主的同时,还找到了和谐新路,因此我们能跳出的不只是中国政治的"历史周期率",而且是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5.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可靠的工作保证、坚实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基础。一句话,与时俱进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谢海军 《理论探讨》2012,(4):135-138
毛泽东与黄炎培延安“窑洞对”中关于摆脱历史上执政者兴衰成败怪圈的问答,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原点.尽管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模式呈现出变迁、丰富和发展的轨迹,但总体上沿着三条脉络展开:一是在“民主”的基点上,升华为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制度前提条件,以人民当家做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基石;二是在“人民监督政府”的基点上,发展为以健全公民权利为主线来丰富和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形式和渠道,解决执政者与人民之间权力的授予与监督的问题;三是跳出“历史周期率”从“民主”和“人民监督政府”两个基点逐步走向对党的执政规律的全面探索,形成了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游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果然是建筑雄伟,大气磅礴,构思巧妙,美不胜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更使我感兴趣的还是乔家家规,家规有6条:不纳妾,不赌博,不嫖娼,不吸鸦片,不虐仆,不酗酒。这在当时社会,对一个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是很难做到的,但乔家子孙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乔家能兴盛百年、六代不衰,跳出"富不过三代"周期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学珍 《理论导刊》2003,(10):46-47
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 立执政为民对跳出历史周期率、掌握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等起核心作用的现实理念,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中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从严治党"布局是缜密理性思考、深邃科学谋划的党建新思维,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思想内涵;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治党难题的党建新举措,极大彰显了应对考验、提高能力的务实精神;是凝聚民众之心、切合民众之愿的党建新标尺,极大体现了为民谋利、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为积极跳出执政兴亡"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党建思想基础、选择了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确立了正确的党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强调人心向背是最终决定政党前途和命运的铁律;强调必须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品质;强调反腐必须经常抓和长期抓,从源头上整治腐败,以防患于未然。习近平的这些论述拓展了社会主义"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和理论上的清醒。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科学运用我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概括起来讲,这些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需要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科学运用中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古代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把获得群众拥护、国家治理有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话语创新,是对西方政治学“合法性”“有效性”概念的扬弃。通过民主新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真民主,实行真监督,党获得群众拥护;通过自我革命,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国家治理有效,党获得群众拥护,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14.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找到了第一个答案“民主”,习近平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坚持自我革命,必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坚持问题导向,践行三点基本要求,处理好四个关系,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初心和使命相统一、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至此,我们党从毛泽东在1945年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中提出的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开始,历经70多年不懈的跋山涉水,终于开创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没有采取自生自发演进型的反腐败模式,而采取执政党动员型的反腐败模式。作为支配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政权兴亡周期率,能否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里得到遏制,这将是一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的合法性地位所面临挑战的深刻反省与体悟,成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生成的动因。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几十年中,为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做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率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封建政权摆脱不了的宿命。历代封建王朝盛极而衰、农民起义军先胜后败,一个共同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的艰辛探索中,终于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既要靠民主,又要靠法治,还要靠治理,从而形成了“从民主、法治到治理”这样一条切实可行的政治发展路径。可以说从整体上实现了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有效性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并且,这一发展路径既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即不同历史时期在处理合法性与有效性关系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同时又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即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并非相互替代而是逐步递增的过程。而从实践维度看,则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突出治理的重要性,于是,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要求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谢海军 《理论导刊》2012,(4):47-49,53
追溯历史,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模式呈现出变迁、丰富和发展的轨迹,总体上沿着三条脉络展开:一是在“民主”的基点上,以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基石;二是在“人民监督政府”的基点上,以健全公民权利为主线来丰富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形式和渠道,解决执政者与人民之间权力的授予与监督的问题;三是从“民主”和“人民监督政府”两个基点逐步走向对党的执政规律的全面探索,并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需要从政权外部变量的条件维度、内部变量的本质维度和动态平衡的系统维度予以考量。民主之路构成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与外部条件,党的自我革命则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与内部基础。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民主之路是自我革命的动力之源,自我革命是民主之路的引领之力,双方统一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四自”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四自”建设效能,以民主之路与自我革命互动衍生的合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规范化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和关键因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的自我革命的理念、原则和模式更加集成与系统,这标志着强规范性特征的形成。强规范性体现在观念规范、组织规范、制度规范和责任规范四个方面,它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制度保障、重塑政党组织伦理的主体要件和破解政党治理非制度化的实践路径。这种强规范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规范化导向、传统文化的责任伦理和现代政党治理需求有机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