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要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法律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携手为中国法治发展的下一个30年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驰 《法人》2009,(2):12-15
在过去这个充满巨变的30年中,几乎每一部经济法律法规的诞生和完善背后,都能看到一批商界能人黯然倒下的背影。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创造过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与法律的龃龉,他们在30年中先后离开了梦想的舞台——本刊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向法治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商界同行更加健康,与中国的法制建设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法治之路奠定了基石。然而,法治的实现仍需各种条件,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的确,我们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否则,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确实无从谈起。先秦法家不是也讲“依法治国”、讲“法治”吗?但是,他们的“法治”说到底是专制。因为他们作为法治前提的法律是同作为现代法治灵魂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今天搞法治,其前提之一是要有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此外,这种法律是应当得到贯彻实施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丕祥 《法学家》2022,(5):1-14+191
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文明社会法律发展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阐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坚持同中国具体法治国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建构了既体现世界法治现代化一般定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法治现代化理论,深入研究了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国情基础、推进方式、价值准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法治之痛     
在过去这个充满巨变的30年中,几乎每一部经济法律法规的诞生和完善背后,都能看到一批商界能人黯然倒下的背影。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创造过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与法律的龃龉,他们在30年中先后离开了梦想的舞台——本刊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向法治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商界同行更加健康,与中国的法制建设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法律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携手为中国法治发展的下一个30年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位,必须坚持法治这一最高原则,在社会转型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应该进入法治时代。法治时代是一个讲法律理性和逻辑方法的时代。法治时代的法治理念承载不了太多的内容,我们应该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原则下,熟练掌握法律思维、法律方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成为法治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8.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刑法的修改不仅与普通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承载了一个社会法治文明进步的期待,历来受到民众的瞩目。此次第八次修正,是我国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来较为全面的一次修改,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影响可想而知。从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看,修正案(八)草案不仅在合理限制死刑、提高刑罚体系科学性上进步明显,顺应了刑罚轻缓化和法治文明进步的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主流民意的良好回应。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华诞,是中国人民站在改革开放30年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崭新出发。在承载了太多欢笑与泪水的一年。法治印记也格外坚定而清晰。法治道路始于足下,法治进程只争朝夕。承载着法治的梦想与激情,感受着正义的力量与艰辛,历数这些足迹,我们一起回忆,一起珍藏,一起前行。  相似文献   

10.
张驰 《法人》2008,(2):14-17
在过去这个充满巨变的30年中,几乎每一部经济法律法规的诞生和完善背后,都能看到一批商界能人黯然倒下的背影。他们都曾通过异乎寻常的手腕和想象力,创造过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与法律的龃龉,他们在30年中先后离开了梦想的舞台——本刊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向法治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商界同行更加健康,与中国的法制建设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2009,(5):I0001-I0002
2009年10月,中国政府与人民以各种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法律》谨此编辑制作特刊共襄祝贺。特刊以60年60个重要案例的编年,与60年颁布的60部重要法律,展现60年中国法制与法治的具象历程。通过这两个“60”,我们可以看到共和国60年来法制与法治中的曲折,也能看到成长、进步与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其实近100年来,我们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都已承受了太多的痛苦,经历了太多的煎熬,虽百折而不挠,却没有什么能比法治的愿景更让我们心驰神往的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法制进程的现代化背后是根深蒂固并且也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法律文化进程。中国从古至今,法律文化的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并由现代化了的人所主动接受的动态法律观念价值体系,从而反过来推动中国现实的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中国的法律文化自先秦时期就呈现出关于人治与法治的激烈论战,其中关于人治的论述一直称为世界上关于人治社会哲理的典范,那么中国的法治进程也在传统法治文化的演变中一点点推进,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这条主线当中交织演化。中国现如今的法律文化,却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经历过此消彼长的漫长时期。本文将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法律文化遗产中溯本求源,同时分析现时期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为何缺乏制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法治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历程,1986年开始的旨在"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运动,使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并转化为公民自觉的维权行动和公民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积极参与,成为推动法律发展和国家法治进步的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然而,在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中,"受伤"的总是私权,因此不可高估公众参与对于法治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无“法治”根基的我国传统社会里实行行刑法治,国人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移植了西方行刑法治文明,完成法律文本革命。这一革命应该起始于清末监狱行刑改良的立法和实践。如果从清末监狱改良算起,我国的监狱行刑法治进程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的时间中,我们经历了“拿来”,“承袭”,“弱化”,渐现中国特色监狱行刑法治之曙光,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具有中国特色监狱行刑法治的形成等五个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了监狱行刑法治进程不仅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相一致,而且本身就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我国监狱行刑法治进程的艰难凿折的漫长路途,尽管如此,我国的监狱行刑仍然是沿着法治的基本价值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7.
加强地方法治经济社会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便民用法与服务的良好环境。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地方经济社会法治滞后,尤其是部分区县,甚至出现行政法治腐败行为,有碍于法律效率提升与依法治国进程。专家指出,法治社会进步,说到底是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掌握、遵守与运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行政法治加强与法治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一部写法独特的立法史《大立法——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立法进程》曾引发了众多读者特殊的阅读感受和思想体味。时下,该书作者、本刊特约记者阿计又向世人奉献了一部最新力作,他潜心撰写的《法治备忘——共和国立法、执法实录》一书,  相似文献   

19.
“法治战略需要战术(法律方法)的配合”是一个中国语境的命题,因为该命题在西方的含义是颠倒过来的:“法治战术(法律方法)需要法治战略的配合”.西方是先有细腻的法律方法或技术,然后才出现了法治战略.然而在中国,首先是政治上开启了法治战略,然后发现政治上法治战略与法学上法律方法、技术是割裂的,在法治战略中没有法律方法的位置,战略布局没有战术的配合.当我们思索法治战略与战术结合的时候,却又发现很多西方政治家提出了警惕法律方法在法治战略中走向极端的问题,认为过于细腻的法律方法很可能引领思维走向法治的反面.在中国,因为法治战略中没有法律方法而难以推进法治,因而需要提醒把法治战略与法律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习到西方法治的经验,并使法治在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了真正的法治进程。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而要依法行政最关键的又是调整我国行政人员构成。只有行政人员具有法律人的头脑,他们才会掌握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确保司法独立,实行依法行政,保障人权实现,使每个中国公民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