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理念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自认与同时代的新儒学学者不同,以思想家和实践家自居.他所著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是一部概述人类文化和论述以儒家价值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复兴的一部文化哲学理论著作.梁漱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文化哲学著作来探索中国现实社会的具体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2.
《皇越春秋》是一部越南古代汉文长篇历史小说,记述1400—1428年间的越南史事,侧重描写越南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深刻矛盾纠葛。在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语境中,《皇越春秋》以不同于中国古代叙事文本的话语,对中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他者的文学虚构和文化阐述,传达了越南古代汉文历史小说所承载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此文基于在法国里昂所从事的以法国人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为主题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从中国视野出发来理解这一有关文化他者建构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法国社会文化背景,指出在当下的法国社会中,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不但仍旧充满了西方社会眼中的他性,中国文化如今在当地的消费社会中还逐步被商品化,人们对中国的文化想象也已经陷入了景象中国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4.
张仁颖 《德国研究》2002,17(2):73-76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 ,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6.
亨利·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他以一种欧洲文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外交传统,分别从地缘特征、思想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例外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二元对立等基本属性.同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政策本身已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一部分.从沃尔特·米德所提出的美国外交传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辛格的思想及政策归入杰斐逊传统兼具汉密尔顿传统特征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村一品(OVOP)运动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并成功地影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其经验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整理中外文献,结果表明:日本OVOP运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行、相互补充促进,人的培养和振兴是其核心和灵魂。借鉴日本和中国一村一品运动的得失,中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在理论上需要构建起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围绕"人的精神振兴和创新",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最终实现自然、人、社会、城乡等要素的同步和谐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理论构建是前提,产业兴旺是基础,三产融合城乡共同发展是核心,优化教育实现农业农村文化复兴是关键,完善机制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是保障,开展国际合作则是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林莺 《法国研究》2014,(1):61-63
法国小说中的中国镜像,不仅体现了"东学西渐"的魅力,更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基调使东西文化产生碰撞。中国文化对于法国思想、文学具有一定的浸润作用,法国作家在展示自己民族个性的同时也汲取着中国元素,形成了"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福柯的话语理论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异质"文学风格的产生。"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从本质上反映了东方的神秘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是对于个体自身反思所产生的"他者"环境下的"自者"实现以及对于自身之"道"的体悟。  相似文献   

9.
戴长伸  王芳 《当代韩国》2004,(1):98-100
对中国神往赵东溧 81年前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乡下 ,家境相当贫寒。他的祖父虽是个农民 ,但毕生喜爱中国 ,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研究颇深 ,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儒学学者。赵东溧 7岁时 ,祖父就开始教他认识中国的汉字 ,给他讲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他年幼的思想里虽然似懂非懂 ,但中国古代那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纯朴智慧的形象却扎根在他脑海里。幼时的赵东溧即对中国产生了神往。由于家境贫寒 ,赵东溧中学毕业后没能上大学就进入银行工作。其间日本军队侵入赵东溧的祖国 ,国家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牧民心书》是由朝鲜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朝鲜实学家丁若镛(号茶山)所著的一部政治学著作,该书探求治理国家之道,以爱民、为民为中心思想,旁征博引,叙论精微,从中可以了解朝鲜古代的历史、文化思想及中韩政治、经济、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11.
赵鸣 《法国研究》2009,(1):81-86
狄德罗不仅是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和作家,他同样也留给了我们他对于文化艺术的思考,例如其《论绘画》。18世纪的创作大师层出不穷,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是狄德罗所欣赏的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作者给我们赏析了画家的名作《乡村定亲日》,细致、通俗易懂地展现了画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学者,日益引起学界重视。笔者着力从佛教艺术的角度来考察佛教对和辻哲郎的东方文化转向所产生的影响。其中,除了个体性格和经历体验等外部刺激之外,由佛教艺术延伸出来的文化思考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下具有内向性意义。通过分析和辻哲郎在奈良巡礼前后的思想演变,试图探讨佛教因素是如何促使他从西学研究决然地转向了东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思想、文化由朝鲜半岛辗转流传入日本,经由日本民族吸收改造,呈现出崭新的形态。在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领域中,日本学者沟口雄三以概念比较为切入点,结合两国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史实,通过文献、语源、社会调查等多元化方法,对中日哲学思想中的"天""公私""理"等概念作出了比较。通过比较,探讨了中日思想概念在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诠释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试图重新建立起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认知,同时,也提供了跨学科、跨领域文化比较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曾然 《法国研究》2013,(1):77-81
法国的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以他的一部哲理童话《小王子》而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熟知。从他其他有关飞行的作品中,从他作为飞行员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了解到的是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传奇的人生境遇。他的突然离世又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想象和未知之谜。而他的妻子龚苏萝留下的作品《玫瑰的回忆》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圣埃克絮佩里。本文试图通过对《玫瑰的回忆》这部作品的解读,卸下围绕在圣埃克絮佩里周身的各种光环,从而为读者还原一个原本的圣埃克斯,揭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小王子。  相似文献   

15.
北一辉是二战前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他的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圣经".北一辉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中国革命领导人相交莫逆,他所撰写的<支那革命外史>在二战后被誉为描绘日本人参与辛亥革命的最佳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北一辉的两部著作--<支那革命外史>和<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五四运动对北一辉有关亚洲国际战略构想的影响,以期揭示五四运动期间北一辉思想的变化在他的法西斯主义国家改造论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丸山昏迷是一位民国时期在华工作的日本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一位日本初期的社会主义者。在北京亲历五四运动之后,丸山昏迷受到极大震动,深切感受到青年学生是引领中国走向更大运动的新生力量。他通过与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人的密切往来,参与到“五四”后中国的社会运动中。丸山昏迷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主要围绕教育展开,他强调教育普及是中国改革的根本。继而,丸山昏迷尝试用教育帮助中国女性的觉醒,推动了北京女高师的访日考察活动。最后,丸山昏迷坚定地支持了“非宗教大同盟”运动,加入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阵营。从教育运动、社会运动到思想运动、文化运动,丸山昏迷一步步推进在华活动的深入。丸山昏迷以纯粹的社会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的社会改革,同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活动过程中逐渐明晰与深化,既形成了积极有益的互动关系,也成就了近代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7.
关群德 《法国研究》2002,(1):102-107
作为哲学家的梅洛 庞蒂在哲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虽然他自称其哲学思想许多来自胡塞尔的启示 ,但是他对胡塞尔的理解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故意的误解 ,也许胡塞尔本人也会这么认为。作为萨特的同事和朋友 ,他的哲学常常和萨特的哲学被认作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 ,然而 ,他在不同的地方或明或暗地批评了萨特的哲学观点。在其一生中 ,他对哲学的看法也有许多改变。前期他的哲学思想以《知觉现象学》一书为标志。按照一些人的看法 ,这就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 ,甚至也许是可以改变西方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此书中 ,他大量引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安东兰·阿尔托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一代怪才。他留下了丰厚的文稿——二十六卷文集,然而迄今为止仅只有一部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被译成中文。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的翻译研究活动,分析我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中几个关键词的不同翻译所传递出我国对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不同接受。  相似文献   

19.
始于20世纪末的全球资本扩张加快了东南亚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老挝乡村社会面临着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压力,其乡村现代化转型展现出特有的文化形式与实践策略。一方面,现代化促进了灵性文化传统的“复魅”,表现为仪式活动形态与特征的多重变化;另一方面,通过“魂—群”共变的形式,仪式实践策略由内而外地引导着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变革。老挝乡村灵性文化的“复魅”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与老挝的市场经济改革相关联。仪式的复兴既体现出乡村改造传统文化的努力,又表明了村落共同体参与现代化转型所具有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比灵顿是当代西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的三部关于俄罗斯文化的经典作品的研究,可以透视他以及受到他影响的西方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比灵顿坚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独特认识:对大自然的特殊感情、东正教信仰及对来自外界新生事物的周期性激情,是塑造俄罗斯文化的三个核心因素;俄罗斯文化的每一种形式都经历着"模仿-创新-摧毁"三个阶段;俄罗斯文化发展与其政治进程具有同构性;白银时代需要高度重视,白银时代的文化成果与苏联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