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部社会史就是人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理想,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目的本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各种观念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历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真正主体。社会历史就是生生不息的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不可忽略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各阶级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使得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正是人类社会由必然走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目的的,又是合规律的。人类在形成、实现并校正自己的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展开着自身活动的规律。在社会规律的体系中,我们看到全域性的所谓一般规律,也看到局域性的所谓  相似文献   

4.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同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成和发生作用的。本文阐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试着解答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任何社会历史观都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什么我们屡犯错误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或无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1)颠倒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 )在理论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生产力自身的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 ;(3)没有认识到人是生产力系统的中心 ;(4)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必须自觉遵循生产力自身的特点和内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青年对社会文化的艰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作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的结晶,不仅表现为知识结构、科技水平,同时还表现为民风民俗、伦理道德、法律观念、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理等。一定社会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社会文化又是一个庞大的意识形态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沿袭,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还包括反映该时代和社会(甚至一个时期)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类似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反观那段历史及随后的罗斯福新政,会发现大萧条绝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危机,它更是一种观念的危机和一种对"新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修正.然而,时隔大半个世纪,自由放任主义的政治哲学以各种伪装之态重卷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并伴随全球化越演越烈,让东方之国的我们也无法幸免于其所酿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对这场经济危机作系统的、历史的回顾和社会的、观念的反思,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8.
发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的把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绝对化,以致不加分析地把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等同于自然规律。这种理解认为客观性与主体绝对无关,脱离主体的主观因素及活动,仅从客体出发来考察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否定社会规律的发生及作用对人的活动的依赖,把社会规律当成高临于入之上的存在物,面人则仅是社会规律自我实现的工具。这些实际上并没有跳出唯物主义的巢臼。笔者以为,社会规律是一种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客观性是通过人的无数的合目的性的活动而建构起来并表现其作用的,它与人的主观因素和活动不可分割。因此,我们有必重要对社会规律的客观性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倡导民主精神以来,中国社会在推进民主化进程方面取得过辉煌胜利,同时也经历过惨痛失败。对于导致失误的原因,人们大多从中国文化传统、现实政治体制、个人品质特征去寻求解释,而很少反观五四以来中国人形成的民主观念本身。似乎指导民主化建设的民主观念是绝对真理,其之所以失误在于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限制未将这些民主观念付诸实施。其实这种看法大可值得怀疑。我们知道,民主观念的产生与形成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和  相似文献   

10.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和类存在物决定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对象性的关系。在这种对象性的关系中 ,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之成为历史客体 ,而历史客体又是人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 ,人可以直观自身的物质本质力量、思维能力、情感力量和意志力量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规律的理解是把握整个人类历史的关键。历史规律作为一般的生产规律,即历史创造的规律,在具体历史时空中展现了不同的发展脉络。从历时态和共时态来全面理解历史规律,确认历史规律是人创造历史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合力”必然性的历史规律,本身包含着多种历史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构成了人进行历史创造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活动在江淮荆州地区,作为九黎、三苗、南蛮前后三个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那时他们正处在原始部落社会,在文献上被称为“苗民”或“蛮人”。历经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朝代,开始向部落联盟社会发展。此时有部分人沦为历代奴隶制王朝的奴隶或属民,逐渐与华夏集团发生关系;另一部分人向着楚巫黔江南等地方向迁移,仍然处在原始落部社会。秦、汉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创设郡县制度,有些苗族开始编入郡县统辖之内。其在武陵(治今湖南常德)、长沙、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我国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在新的历史时期 ,年轻的大学生需要端正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大环境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总写照。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对社会和大学生个体都非常重要。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人生最为关键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大学生价值观一直处于分化与整合的状态。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互动中摇摆不定。这其中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 ,同时又有消极宿命、及时享乐和以物欲满足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石弘 《桂海论丛》2009,25(2):75-79
西方近代不少思想家立足于唯心史观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确立了其截然不同的研究历史规律性的方法论:历史规律性是根植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的,应当到那里去寻求历史规律.许多研究者把马克思早期根据西欧历史而概括出的"五形态"理论,错误地当作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没有看到马克思晚年在这个问题上所发生的看法的改变.真正可以代表马克思历史规律思想的,是"三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具代表性的西方知识界当代中国认知,既能体现出西方学界数十年来对当代中国的认知趋势变化,又具备其突出的自身特点。史景迁的当代中国认知背后呈现出鲜明的"识古鉴今"逻辑线索,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其认知亦表现出从警觉担忧到审慎乐观的动态发展趋势。同时,史景迁还通过其特有的大众影响力对西方公众不断传播当代中国形象,展望中国未来。通过考察史景迁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与传播,我们能够获得通过"他者"反观自身的契机,同时对于当下历史语境中我们如何更好地阐述自身也具备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洞口县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了“三民”活动。在月溪乡江现村的“三民”活动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和体会到:农村乡土实用人才开发,已成为牵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至关紧要的工作,其开发的观念必须普及更新,力度亟待加大,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江现村共有110户人家,经济状况大多处在温饱水准,甚至有的还处在贫困线以下,村民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只有25人。谈及致富,群众虽然普遍认为现在政策稳定,是致富的大好时机,但限于自身素质太低,制约了致富的步伐。现在全村经…  相似文献   

17.
任芳 《传承》2009,(2):48-49
和谐是一种矛盾,主要体现为个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则是个人与自身和谐的体现。和谐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人,人在这里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和谐反映的是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和谐的事物符合人的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刘国章 《湖湘论坛》2008,21(4):112-114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差异统一的状态之中,正是差异性的前提才有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相互作用才有了事物的运动,有了运动也才有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但是,相互作用及其过程可以呈现矛盾对立的统一,也可以呈现平衡互利的和谐统一。这是两种不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在事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都不能摆脱这两种规律,无论是遵循哪一种规律,都会获得相应性质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燕 《新东方》2004,(11):9-11
人类的发展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发展观的进步应该说是20世纪后半期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可以预言,人类关于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念,还会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进步。确立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我们还无从知晓未来社会新发展观具体而周详的内容,但它的基本取向是确定无疑的,即主  相似文献   

20.
《领导的成本》(张世和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领导观的新视野——领导成本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对领导科学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对领导活动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领导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全国领导科学学术研讨会上曾将此作为会议主题,张世和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领导活动的交互使动律,该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