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却很难落实。本文从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的往往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高危职业,农民工在工作中发生危险事故导致工伤的概率相对较高,工伤事故赔偿问题、职业病困扰着农民工群体。但是在我国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在实践中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维护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维权困难重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工工伤赔偿、职业病医疗问题是该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与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中,工伤维权已成为中国农民工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难题。由于制度和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步履维艰。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叶靓 《法制与社会》2010,(8):177-178
农民工是我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其最基本、最必要的工伤保险项目应得以优先确立。但由于制度和,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推进步履维艰。本文将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信息,分析南京市主城区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及维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是我国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其最基本、最必要的工伤保险项目应得以优先确立。本文指出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强、缺乏预防机制等问题,应参考各地实践和国际经验,健全法律法规,合理构建维权机制,逐步发展预防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劳动者,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法律和事实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劳动权益往往被严重侵害。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关键在于打造负责任的政府,强化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执法保护。要做到劳动权益保障中的严格执法,政府就必须做到端正认识、提供就业指导、承担培训职责、加强劳动监察、建立快速反应的执法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释义通常是指劳动者就职的用人单位,因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存续而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此期间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或某些特殊情况下遭遇意外事故或染患职业病等情形,导致劳动能力受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的,劳动者本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可依法获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始末,对推行工伤保险政策后的制度发展现状进行了扼要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工伤保险制度相关问题困境、完善对策等作出了深层次的探讨,试图找出制定和推行工伤保险政策的客观规律与实现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玉竹 《法制与社会》2014,(11):247-249
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特征,知识层次的提高使他们对体面劳动有了追求。体面劳动的重点在于促进劳动者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的机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但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诉求存在很大的困境,低收入与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这些障碍根源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法律保护的不到位和农民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着手。政府和企业应该将此问题提上议程,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增强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确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而使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本文指出农民工社会心态是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况,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同时决定着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因此,研究农民工社会心态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26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发行,这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又一重要立法,是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又一重要标志。为更好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原称:陕西省劳动伤残鉴定中心)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它预示着陕西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重要的法律平台。  相似文献   

11.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雄 《现代法学》2006,28(5):111-118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农民工的“国民待遇”问题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特别是2006年。针对广大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国民待遇”已向农民工大步走来。  相似文献   

13.
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将参加工伤保险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问题进行统一规定,但未明确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职工职业伤害的事实如何确定,责任怎样承担。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符合工伤事故构成要件,应属于工伤,工伤事故作为法律事实,应当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认定。基于工伤的社会风险属性,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应当实行法定的工伤待遇,而不能要求民事侵权赔偿。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在主体、劳动争议仲裁与裁后民事诉讼的关系、加大保护力度、实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将起到重大的意义。《工伤保险条例》共8章64条,分为总则、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规定,凡是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均有享受工…  相似文献   

15.
丁志岩 《河北法学》2012,30(11):120-123
维护农民工劳动权,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系统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当前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劳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对构建更加完善的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的法治保障机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答:《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工伤认定应当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首先,工伤认定是一种行政行为,需由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在我国,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部门是劳动保障部门,从事工伤保险具体事务管理的单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条例将工伤认定的权力授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不是经办机构。有关个人或者所在单位对劳动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以后,普遍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大量增加,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遭到较大威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增多。这给劳动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使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极端困苦之中。为了分担风险,确保工伤劳动者本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谈一谈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中的工伤及其范围与认定的问题。   一、工伤和工伤保险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指职业危险因素给处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造成的伤害,包括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急性工伤即…  相似文献   

18.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的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一部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是广大劳动者的一个福音,标志着我国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两年来施行的情况表明,一方面,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上升较快,山东省司法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以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为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仅为638件,2005年则上升到1021件;另一方面,在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否构成工伤等诸多问题上,广大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十分困惑和难以掌握,以致于造成了上下级法院之间、法院…  相似文献   

19.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管理的基础,也是解决工伤保险纠纷的关键。然而在当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和诉讼制度中,特别是证据制度的完善,效力先定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在诉讼过程中因当事人不服而面临司法审查的窘境。分析了劳动能力鉴定的本质特征,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建筑施工一线的主力军,同时农民工相对来说又是弱者。笔者认为,农民工具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律地位,与雇佣他们的劳务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必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又有必要防范与制止农民工及其雇主的违法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