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分为广义的现代化和狭义的现代化。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即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无论是广义的人的现代化还是狭义的人的现代化,都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教育。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人的属性是有别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界定的。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三大基本属性均有着文化的指向:人的自然属性表现的是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文化诉求;人的社会属性实则文化的社会生活层面;人的精神属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由此得出: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人的文化性的衍生是通过人的符号化与人的精神自由性两方面表现出来的,人的属性有着文化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的阶级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民的阶级性的认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深化了从理论的历史纵深维度上对农民的认识;通过对农民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因此而获得的历史属性的考察,可以看出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是以阶级的方式在社会历史中存在的的,其具有的这种阶级性是具有本阶级的特性的、历史性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学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对人的本质揭示及人的解放的诉求是马克思学说主线,对“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揭示,是一个正反合的发展过程,而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冲突则是马克思学说展开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分为三个阶段,从对人的本质的肯定到对人的本质的异化批判再到现实的人的本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展示给读者的罪恶主要有幼时的罪,童年的罪,青年的罪以及壮年的罪,事实上,之后当他正式信仰基督教,成为上帝的子民之后,他就停止了他的罪恶述说,转而探求罪恶的本源以及进入神学的解释,通过之前他述说的各个阶段的罪恶可以去探求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幼时的罪对应我们的幼年,童年的罪思考我们的童年,青年的罪反思我们的青年,壮年的罪展望我们的壮年。希望我的探求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些思想以及人生意义上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7.
“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人权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群的自由、平等、人权要求,是各各特殊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人权的共同标准,体现的是差别的统一、对立的统一;"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所反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直接理论来源,受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是在批判的继承前人关于这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确立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指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其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利益是以党为主体的利益,是党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它包括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利益,党的组织利益,党员个人利益.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的区别党的利益的暂时性与人民利益的长期性;党的利益的工具性与人民利益的终极性;党的利益的有限性与人民利益的广泛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理论上的一致性与实践上的潜在矛盾性.对不同层面的党的利益作区别对待的三个思路坚持民主执政,维护党的政治利益;坚持科学执政,控制党的组织利益;坚持依法执政,规范党员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1.
刘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9-219,227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两者的关系,却有主从之分,作品的艺术内容决定它的形式,一定的艺术形式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而产生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同,总是因为其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尽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会使内容增添光彩,发挥巨大的艺术效果。只有当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真善美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离开作品内容的形式,不论怎样优美,也是没有意义的。反之,没有优美艺术形式的作品,不论它的内容怎样正确,也是没有力量的。我们的主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利于审美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核心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评估实践中的困境与评估自身存在的核心冲突是紧密相关的 ,即评估的绝对意义与评估的虚化趋势的反差 ;评估区分功能和评估结果的模糊性的冲空 ;评估的理性价值与评估的主观倾向的矛盾 ;评估的效率价值与公平取向的冲突 ;评估的个体方式与团队工作环境的摩擦 ;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新趋势对传统评估体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时代的需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是党的生命,以党员的先进性为载体体现出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主体力量与非主体力量的统一、党所代表的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的统一、先进性与包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的关于人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思辨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本质的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扬弃了费尔巴哈人类个体的玄想,剔除了费尔巴哈的个体和类的观点,超越了黑格尔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的思辨观点,从而突破了个体和类的旧框框,从人的类本质转向了社会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本质的科学论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历史意义在于对人的本质做出了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文化系统中最深层次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 ,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 ,它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的选择。价值观的混乱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 ,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 ,价值观的失落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戒毒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而预防吸毒行为的根本就在于全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期盼全社会重视价值观的重建 ,找回共产主义信仰 ,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从根本上预防吸毒行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人的能力发展的思想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一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人的发展包括人的类特性的发展 ,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的自由的实现等。在人的发展中 ,邓小平尤为关注人的能力的发展。邓小平提出 :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来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潜在能力 ;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个体能力 ;坚持用“四化”标准选才用才 ,发挥领导干部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人的智力 ,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纯仁 《工会论坛》2002,8(4):91-92
一人对超越自身的追求是人的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是 ,人对超越自身的追求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则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 ,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为他的超越自我的活动所提供的条件。从理论上讲 ,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关系。但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运动中 ,人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和水平。究其原因 ,就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使社会主义实践偏离了其创始人的合理设想和正确预期 ,从而使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没有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有利条件。根据…  相似文献   

18.
虽然“以人为本”的“人”可以理解为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统一,但从实践生存论的视域看,其“现实的个人”的含义更为根本。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史基础,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个人观”形成的标志。“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建构规律”与“发展规律”的基础。澄明马克思的个人观并实现它的引领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国民现代性意识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现实问题。因此,开展对人权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这里想以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为指导,试图正面回答几个有关人权的理论问题。 (一)人权与人的本质关系问题 人权是人的一个方面,而人的本质是人的核心,人权应该从人的本质那里获得自己存在的根据。卢梭把自由、平等看成人的本质时,是把人权和人的本质混为一谈了。马克思认为一般说来,人的本质就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亦即劳动的能力,而现实的人的本质是离不开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因此,现实的人的本质是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中的劳动能力,人权的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劳动能力之中。婴儿呱呱坠地还只是具有成为人的一  相似文献   

20.
“法轮功”的传播是利用了一些人的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迷失所产生的迷信心理。这种迷信心理的存在受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 ,现实的、历史的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