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安 《新湘评论》2014,(9):62-63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集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主要观点。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以德国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机会主义者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歪曲和篡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污蔑历史唯物主义否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就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非议,其主要观点是把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歪曲为机械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极力鼓吹“非决定论”。如何正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归根到底是决定因素这一命题。本文拟从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层次划分的分析入手,揭示唯物史观社会结构层次决定的辩证特性,以期在实践上增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素德 《前线》2013,(10):87-87
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形式?尽管人们在这一命题上的最终答案莫衷一是,但一个观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那就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与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基础、文化背景、发展阶段及根本制度选择紧密相关,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民主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的所谓“社会学”中有一种论调,叫做“环境说”,或者叫做“环境决定论”。这一派的观点完全把人看成同普通生物一样。他们认为生物学上陈旧的规律不但对于一切生物永远适用,而且可以用于人类社会,于是他们就发出一大套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5.
“三观” ,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又称“宇宙观” ,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包括对整个自然界、社会与人本身的观点和看法。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以世界观为基础 ,由世界观所决定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但一定的人生观又反过来对一定的世界观产生影响 ,两者在现实生活中呈现为一种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价值问题 ,从根本上说 ,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钟国兴 《新视野》2002,(5):53-55
社会道德体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存其秩序而产生和发展的,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道德体系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不可能靠在另一种生存方式下形成的道德体系审视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集体加以发展和改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这要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人们生存方式的差别。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一个人都被固定在一个单位里,不能到外面自由活动。单位就像一个个房间,人在其中没有多少自由,如同被捆绑了手脚…  相似文献   

7.
许恒兵  盛辉辉 《探索》2011,(6):188-192
“经济决定论”是人们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总体而言,“经济决定论”是一种对呈现为有机联系的社会现实中的构成要素或环节进行割裂、并借助于旧形而上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构造历史的理论。既然如此,它就不可能超越传统理论哲学的范围,并因而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错误结果。故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并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精神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决定论形态进行阐释,以彻底划清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道德滑坡的危害及其对策黎青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人们忧心忡忡,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的观点是:一、改革开放时期出现道德滑坡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两者的关系,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下述八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第一,但在近代以牛顿力学的诞生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入“科技第一”的时代。此种观点的理由,在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处于经验形态,是不系统的,零碎的、分散的;很多科学理论知  相似文献   

10.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系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让能干事者有机会,不让老实人吃亏。这为我们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竖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吉炳轩 《党建》2010,(2):14-15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在固根强基上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学习,打牢思想理论根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言论行动。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思想观念的形成非常复杂,也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的思想观念形成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积极性是人的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根据心理学揭示的人的“思想——行为”链,是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实现某种满足。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激发新的行为和目标。人们的思想行为就是如此循环发展,奋进不止。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一位职工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一群职工中的每个人中在同一时期和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分层次”不好操作,于是我借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本兼治”这句术语来说明我的意思,也…  相似文献   

13.
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提法,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决定论。事物的性质不是由矛盾的一本方面(尽管它是主要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对于它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众说不一,各述千秋。人类历史表明,科学愈是向前发展,各门学科的分化和分工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进一步弄清思想政治工作这门学科,对于这门科学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决定性的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概括。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外因条件论和内因决定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肯定,人类的历史毕竟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种创造无论受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和前人遗产的制约,无论必须遵从何种客观规律,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讲的是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往我们对这一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孤立的和表面的层面上。孤立的理解是指没有把这一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表面的理解是指没有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问题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本文认为必须把第三条和第一条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深入认识这一问题展示了什么样的唯物主义。这个提纲第一条阐述的是必须正确发展能动方面的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一文里已有论证。本文论证的是,马克思在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17.
1.经济的政治决定功能经济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和政治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是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①。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以及它们构成的生产方式,相应也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由它们构成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的任何一次政治大变革,说到底还是由经济力量所推动、所决定的。邓小乎把经济直接定义为政治,"经济工…  相似文献   

18.
羽戈 《廉政瞭望》2014,(11):57-57
对于什么样的律师是最好的,我想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律师界乃至法律界没有上限,只有底线。说到底线,我们不妨来谈谈另一个问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需要坚守法律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农业社会主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择东的社会主义是“乌托邦”,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是民粹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说:勺936年c,史沫特莱访问延安时,以她特有的直觉,领悟到毛泽东可能有他独特的价值取向,说了一句意味深庆的话:”在毛泽东的意识深处,有扇门,一直没有向其他人打开。’这扇门通向何处?我个人感觉,理论上通向民粹主义,实践上通向‘文化大革命’通过对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前后的理论创造的考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因此,大文想以此为…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教师教育的使命就是向这些生命个体传授知识、传递思想,开发其智慧,培养其人格,把他们造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幸福与健全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师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