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试锋芒 国际述评一鸣惊人 1938年初,乔冠华经过多年的飘泊回到祖国。因抗战心切,他谢绝了金岳霖教授邀请他去西南联人执教的好意,辗转来到广州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2.
乔冠华是著名的外交家,他的才华深得毛泽东的欣赏,曾称赞他的文章顶得上两个坦克师,并戏称他“乔老爷”。乔冠华不负毛泽东的厚望,从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等,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炙人心弦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3.
苗生 《党史纵览》2001,(5):43-44
1983年9月23日,正值当年的中秋节,在北京医院北楼的118号病房内,弥留之际的乔冠华拉着夫人章含之的手轻轻地说:“晚年所以幸福,就是因为有了您。”  相似文献   

4.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就座的那一刻,无疑成为整个联合国大厅的中心。此时,有记者问:“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上有何感想?”乔冠华回答时仰头大笑,他回答说:“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在中国首次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时刻,“乔的笑”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多边外交谈判高手,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他的声音代表中国无数次响起: 他,被誉为中国的外交斗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畏强手,敢于斗争,勇于亮剑;  相似文献   

6.
刘文祥 《党史博采》2005,(1):122-126
作为国际关系的新事物,预防性外交在联合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冲突的新方式.从哈马舍尔德、加利到安南,都不断赋予预防性外交新的内涵,相继提出了防止外交、预防性行动等不同的概念.与维和行动的不可分割性和综合性是联合国预防性外交的两个最主要特点.实践表明,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凤凰网上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胡济邦,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是20多年前在北京见过她,一个小老太太,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的夫人。当时她刚刚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回国,却主动联系了我,让我晚上去她家采访。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北京哪一个城区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找到那个地方的。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5):22-23
中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搞好传统的国别外交;另一方面,拓展领域外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对象趋于多元化。与之相适应,外交布局也不断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多边外交思想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性国际组织.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新强 《党建文汇》2008,(10):17-17
近日,在马英九“外交休兵”战略下,当局又提出“五不外交”,即“不增加友邦、不涨机密预算、不强调以国家名义参与联合国、不主动建交、不墨守121个外馆数字”。  相似文献   

11.
帮也母≯j零曼零的影蓐是多i种i固专褰成的譬誊?墨筹节孳霉蘸耍的:_鸶举产__魂≯辱参豢创新拽和寺j时_褥羹鬟豢蘩羹蒸鬻蒸纛麟鬻鬻蒸黧熬滕鬃鳓黧鬻繁麟黜颦獭;;?中国.适应i这个世界络岳置方:法论写战话策略上;的;糖:导;!善雏ii誊蓦蓦蓦鬻舞垂誊善蓦差堇蓦嬲蓦囊誊蓦垂舞垂善誊-i囊誊蓦誊鬻嚣烈㈣篝i蓦i  相似文献   

12.
长城 《廉政瞭望》2007,(4):46-48
2007年2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沙祖康大使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这是目前级别最高的中国籍联合国官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国际政治理论,以主权国家的全球时代为背景,简要分析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维方法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国际关系性质认识上的理论创新等,以期对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作一比较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静  徐腊梅 《求实》2005,3(1):70-72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中发展的中国外交 ,积极回应这一历史趋势 ,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 ,拓展多边外交 ,谋求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 ,不断开创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第四次重大调整,不仅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对21世纪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思想指导意义。进入80年代,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是新时期外交…  相似文献   

16.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作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在 全球化背景下,多边外交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认知等方面,为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战略保 障,构筑了系统化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8.
“真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指中国人民所想、所盼、所追求的外交。中国的外交就是和平的外交,是符合和捍卫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外交,只要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准确把握中国的民心,就可以正确把握中国外交未来的走向,从而消除种种担心、疑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07,(4)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外交,依据参与外交的行为体的不同,将目前中国外交系统划分为政府行为、社会集团行为和公众行为三个子系统。同时选取大众传媒作为研究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小海 《世纪桥》2009,(15):22-23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和重点,某些时期甚至有所偏离,但是和平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特征。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它既是民族特性的使然,也是领导人在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并展望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