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靖州二中的“追星”教育源于榜样教育。榜样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推出了“追星”教育,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德育的实效。一是开展“明星”教师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首先,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以其良好的道德示范于学生群体及教职工,有效地促进学校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深入开展“明星”教师评选、宣传教育活动。在“明星”教师评选活动中,学校共设立了6种“明星”教师。“明星”教师的评比采取“民主评议、量化打分”的方式。做到每周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刚满“而立”之年的年轻学校,但该校的业务党校已经七岁了。自1999年11月第一期开班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榜样”在这里诞生。在学生业余党校的培养下,学生“榜样”不仅学习上优秀,思想上也更为先进,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和先进力量。这些优秀学生的进步又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典范,带动了其他普通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习劲头,从而使整个学校形成了“党校树榜样,榜样促先进”的良性风气,实现了全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003年,十堰市第一中学成为全国惟一一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光荣称号的中学。2004年,以较高的分数通过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成为湖北省省级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3.
李娜 《山西青年》2022,(19):151-153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风主要存在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要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校坚持20年如一日用雷锋精神治校育人,学生以雷锋精神为做人之魂而榜样永在;教师以雷锋精神为育人之魂而方向永明;学校以雷锋精神为办学之魂而动力不竭,被沈阳市文明委命名为雷锋学校。学校党总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为根本,以创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目标,以发展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宗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王焕玲 《世纪桥》2009,(7):120-120,124
学校应该发挥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主渠道作用,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社会实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五个方面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武胜县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在全县98个学校基层党组织、1500多名教师党员中大力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以教好一门课为切入点,做教书育人的榜样。“六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党员在各自领域内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7.
冯淑萍 《求贤》2006,(1):45-45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实践证明,若把教师看做是管理的对象,处处“严”,处处“管”,就很难体现出尊重教师,也不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目前教育系统的激烈竞争中,部分教师已经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学校领导者要审时度势地端正教师的工作动机,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一种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德育系列教育中开展了榜样、偶像专题教育。所谓榜样、偶像专题教育就是学校通过各种育人渠道,利用古今中外的名人、英雄等榜样人物、偶像的示范力量和激励作用,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贴近自己崇拜的榜样、偶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亲和力”是思政课所展现出来的亲近感、悦纳感,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维度。教育者利用鲜活生动的榜样教育人,对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榜样教育如果运用不当,亦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充分展现其育人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榜样教育目标亲和力、彰显思政课教师榜样引领力、增强榜样教育素材感召力、强化榜样教育方式吸引力,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刘文艳 《奋斗》2005,(3):24-24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记》更指出,教学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都是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把对学生的尊重看成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原则。这些都说明,“尊重的教育”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对革新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笔者试就班主任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喜悦──哲学随笔录朱铁志两个月前,我写过一篇《不“追星”让他们追什么》的杂文,为一些情感无以寄托的少年朋友鸣不平;也对我们这些为人兄长的“新闻界人士”进行反省。我以为,少年“追星”是以新闻媒介和某些企业家“追星”为前提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这般...  相似文献   

14.
教育     
《求贤》2014,(7):48-48
教育部出台《规定》对教师提出“六个严禁”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严禁牧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提出“六个严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教师牢固树立廉洁从教意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出现,下岗职工的剧增,以及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怕吃苦、意志薄弱、知行脱节,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紧密,于是出现了许多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这类学生锁定在“差生”的区域。因家庭或其它原因,没有管教好的学生,经不住不良因素的引诱,表现出怪异、与众不同的行为;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又“转向”进入不良行为行列,他们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曾几何时被教师们视为“双差生”。这是个极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他们正在“潜滋暗长”,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当忘记那个灰色的角落。  相似文献   

1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F0003-F0003
监利县玉沙小学建校近五年来,高举改革大旗,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学校以《五让教育研究》(让学生抬起头走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让教师弯腰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说我能行)为龙头,开展了5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举行了9届教研活动,接待省内外学生参观团一百多个,为荆州市、监利县提供观摩课八十余节,先后吸引市县兄弟学校教师一千二百多人次来校听课。校长叶祥佳被授予湖北省“十五”期间校长培训主讲教师。每年一届的“金孔雀艺术节”“科技节暨英语才艺竞赛”及每期…  相似文献   

17.
登封市实验高中牢同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尊重教育、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12年该校学生高考成绩本科上线人数966人,连续9年获得郑州市、登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发人深省。一些学校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尊重学生自由,无视课堂纪律;迁就学生要求,漠视教师权益等。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没有老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在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助导制”,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助导制”的培养管理、培训、实施效果等机制,让被教育者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大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