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而无道     
那天,我受一个报社朋友的委托,去步行街采访一个发了点小财的儒商。刚上公交车的时候,因为不是高峰时期,乘客寥寥。在人民公园站上,突然上来了一大批妇女,车上顿时拥挤多了。我遵照喇叭里的提示,穿过拥挤的人群,“向后门移动”。当我找到一个空位子坐下的时候,伸手往口袋里一摸,完蛋了,钱包没了!  相似文献   

2.
心扉信箱     
心扉:你好!我叫米小艳,是一个26岁的未婚女子。6年前我与现在的男友认识并相恋。他比我大一岁,在一家私营企业为老板开车。我还记得当时我与他好上后,我母亲和姐姐都十分反对,他们认为大凡做驾驶员的人,心都比较野,爱在外面游玩,怕我拴不住。但那个时候我也不知为什么,偏偏就对他一见钟情,当时我刚从财校毕业。我是一个漂亮文静的女孩,渴望在生活中遇到一个潇洒、开朗的能保护我的男人。我还记得认识他是在一个同学的生日晚会上,当朋友向我介绍他时,我并不太在意。后来在大家一起从同学家出来后,发现天正下着大雨,同来的朋友都被男友接走了,只有我孤零零地在同学家等着雨小回家。后来快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也不停,同学家也没有多余的雨具,这时,肖锋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5):53-53
是谁的? 那天我掏口袋不小心把钥匙掏掉了,当时没发现。后来回去找,看见路边站着一对情侣,只听男的激动地问女的:“是谁的?到底是谁的?”我以为他指的是钥匙,急忙冲上前回答:“我的,我的,是我的!”不料那男的怒目圆睁、挥舞拳头扑过来,我这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怜我的脸啊,疼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4.
一我到日本,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68年,我出生在长沙市一知识分子家庭,那时我们家幸福美满。80年代初,母亲托关系由一名英语教师调到一家旅行公司当翻译。1986年,即我读高二的那一年春天,家里发生了“急风骤雨“,母亲闹着要与父亲离婚。那次离婚离得好艰难,整整拖了两年多。我的精神几乎崩溃!但在第二年参加高考时,我凭着扎实的功底,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最后,母亲去了加拿大,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可这以后,遭受过离婚打击的父亲却似乎变得坚强起来。我决心以优异的成绩与辉煌来报答我的父亲,以减少他心灵的创伤。在大学,我的第二外语是日语。大学三年级时,我的一个姑父去了日本,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去日本的机会。也许在日本我能辉煌起来,我想。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刚结束,我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极力劝阻,退了学。我的身影消失在父亲的泪眼之中。到了日本东京,现实条件比我  相似文献   

5.
老公和老婆     
《农村青年》2010,(11):64-64
草鞋 我带老婆去同学家做客,发现同学家墙上挂着一双草鞋。问起这鞋的来历,同学深情地说:“我爷爷当年打游击穿过的,传给我了!”正当我陷入感慨时,忽听老婆向我同学问道:“你爷爷干吗把鞋传给你呢,你们两个脚一样大吗?”  相似文献   

6.
赵启喜 《工友》2007,(11):58-58
我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到同学手中有一套连环画册叫《智取威虎山》,心里羡慕得直发痒,兴冲冲地去借阅时竟碰了"钉子"。回家后就找父亲大哭大闹不休,父亲没办法就跑到商店去打听书价,一问要2.5元钱。  相似文献   

7.
偶来窘迫,我对缺乏浪漫的婚姻心生失望我是偶然间发现对自己的婚姻不满的。那天,报社来了一批加拿大的客人,领导临时让我去做翻译,当身着牛仔裤、脚踏旅游鞋的我兴冲冲地推开会议室的门,社办主任忽然瞪大眼睛看了我半天,弄得我非常窘迫。会后,主任认真地对我说:“晓琳,外事工作无小事,外事人员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你从外语学院毕业难道不懂这些?你看你,牛仔裤、旅游鞋,穿得跟打工的学生似的,哪像个翻译呀!“下班的时候,李江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报社门口等我。看着衣着随便、皮鞋上满是灰尘、车筐里放着一把生菜的李江,忽然有一股无名的怒火从我的心头蹿出,我不高兴地说:“谁叫你买菜的嘛,丢死人了!“李江不解地看着我,笑道:“有什么丢人的,又不是偷的!再  相似文献   

8.
酒场     
酒场,和战场、赛场、情场一样,都是人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进行竞争和战斗的一种环境。小时候看大人们喝酒,一口一杯, 很是潇洒,后来看见我父亲的一位同事喝醉了,才知道喝酒也有不潇洒的时候。那天,单位里有人结婚,大家都去喝喜酒。在那个年代,酒不太好买,因为新郎是一个小军官,从部队上弄来了一大坛“包谷烧”,管够。我父亲的这位同事姓周,是单位里的头头,也是新娘的上级领导,在酒桌上,周领导自然成了大  相似文献   

9.
我叫陈来宝,出生在崇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是一对老实巴交、纯朴善良的农民夫妇。我来到这个世界,既给家庭带来了希望,也给家庭增加了负担。在我4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抛下我与父亲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我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父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下我慢慢成长。1969年7月,我初中毕业。为减轻家庭负担,我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回乡参加劳动生产。不久,大队派我去做赤脚医生,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在大队学医。几个月后,我学会了上药、打针和一些基本的护理技术。1970年,公社对赤脚医生进行业务测评,我名列前茅,被借调到肖岭医院从事医护工作。不久,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经熟人介绍,我与复员退伍军人雷雨来结婚,并相继产下儿子雷凡与女儿雷蕾。当时我们俩口子的工资总共才40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们和客人一起坐在上海我家的阳台上,看着不远处的别墅,不停地感叹自己错过了不少发财的机会。听说1999年的时候,这里的别墅每栋还不到100万元,现在已经涨到300多万了。老婆说,要是我当初敢买一栋,现在就不用天天挤公共汽车去那个薪水不高不低的地方上班了。可是,我1999年刚到上海,一个月挣800元的工资,我拿什么去买别墅呢? 同事接着说:“嗨!我当时手头倒是有30万元,可以首付买别墅的钱了。可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当时谁又敢贷几十万去买我们并不奢望的别墅呢?我们也没有想到要去投资房产呀。”是呀,当时买别墅的钱现在只能在不太好的地段买不太大的房子了。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能把握住呢?我身边大多是懊悔的人,后悔当年没有买房子,或者后悔没有多买几套。当年我也还是有发财机会的,当时我还看中了这个小区  相似文献   

11.
维权的基础     
今年5月份.我到文山州麻粟坡县看望老人,到文山某车站转车,我去买票时,孩子吵着要喝水。妻子和小姨在车站内一小卖部买了一瓶营养快线,打开瓶盖后,有“再来一瓶”字样,小姨高兴地说中奖了,拉着我的孩子就去兑奖。小卖部的人说,没有这项活动。小姨说她在别处中奖都可以兑,为什么这里不兑?对方说不知道。妻子怕把事情闹大,拉着小姨,说不兑就算了,才一瓶饮料嘛。  相似文献   

12.
思念就像悬崖边的百合花和小莫开始恋爱的确切时间,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她一起坐在公园湖畔的石凳上,不成不淡地聊着彼此的生活。夜深了,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少,而小莫却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于是,我一脸坏笑着说.“要不,我做你男友算了,今晚就住到我那里去”面  相似文献   

13.
二马 《工友》2013,(7):64-64
多年后的我60岁的那天早晨5点,我起床,去公园晨练,回来后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8点。来到地铁站,人很多,一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看了看孱弱的他,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  相似文献   

14.
一我出生在位于湖北、河南交界的一个穷山沟里,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非常贫困。1993年,我高考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老师和同学都劝我复读,我也有这种打算。父亲知道了我的心思,哽咽着对我说:“闺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工友》2012,(2):57-57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民师”。 我总想,“民师”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我常为父亲感到悲哀,可父亲却固执地为这个“民师”劳碌着。  相似文献   

17.
心里有眼     
有些文字看过了,过目难忘。有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十分喜爱钓鱼,可是却从来没有钓到过一尾大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又来到湖边钓鱼,放好鱼线,安好鱼饵,一次次地将鱼线抛向湖水中。湖面十分平静,他和母亲守在那,等着鱼上钩。可是,很多时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就在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鱼线突然动了。他拎了一拎,发觉异常沉重,这肯定是一条大鱼上钩了。他兴奋极了,急忙快速地收鱼线,线越收越短,湖面响起大鱼拍激水面的声音,母亲取出网罩在湖边准备捞住它。果然是条大家伙。母亲打开手电,照着鱼身,发现…  相似文献   

18.
心扉:我是一个30岁的大龄女青年,我感到苦恼的是,从我父母到身边朋友无不为我的婚事着急,说实话,我也不是十分挑剔的人,但我总想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男人再嫁,不愿随随便便将自己的一生交给别人。几年来,我从同学和朋友的婚姻中看到了太多的失望,他们总是匆匆忙忙结婚又匆匆忙忙离婚,我不知道神圣的婚姻如何才能觅到。其实我个人条件不差,单位分有一套二居室住房。我的工作压力也不大,空闲的时间喜欢在家里自己动手设计服装,朋友邻居都夸我手巧。这些年  相似文献   

19.
曹祖兴 《农村青年》2007,(10):39-39
编辑您好: 我是于1997年结识《农村青年》的,那时我刚刚走出校园,暂时还没有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父亲从村委会给我带回一本1997年第9期《农村青年》。随手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精彩的内容和贴近农民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记得那天中午,我都没顾上吃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就读完了。  相似文献   

20.
“五四节”的前一天下午,县一中郑校长去给主管教育的钱副县长汇报工作。因为钱副县长中午喝了很多酒,他醉醺醺地对着郑校长说道:“我打算明天去你们学校过节。”郑校长觉得这是一个大事,它体现到对领导忠不忠的大问题。想到这里,他马上主持召开了一个全校教师会。在会上,他大讲特讲了这次接待领导的重要意义。然后,开始了周密的分工安排:“五四节那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