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我国的侦防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侦防模式.但是,面对二十一世纪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我国必将会有一批城市跨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成为国家政治、经济、金融、信息、交通、科学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着社会新潮流,侦防工作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实现合理化,应该通过超前性、可行性的研究,提出科学、明确的设想和规划,为侦防模式能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向内传播文明、进步和向外宣传自己优势的中枢。城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载体。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建设。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为实现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但我国的城市化仍滞后于工业化,这一局面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有的学者称为城市综合实力)促进城市化进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 2 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据世界银行统计 ,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75 %左右 ,中等收入国家为 6 0 %左右 ,而我国目前还只有 36 %。城市化滞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于成都这样一个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来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 ,受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 ,西部城市化只能走市场化的路子 ,经营城市势在必行。结合成都及我区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实际 ,我认为当前经营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所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而言 ,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城市化进程 ,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以往 ,人们在进行小城镇有关问题的研究时涉及公安工作的仅仅是户籍管理问题 ,这是远远不够的。要规划出21世纪适合社会发展的小城镇治安模式 ,最好的办法是公安机关自始至终就参与到这个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由于 2 1世纪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我国必将会有一批城市跨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成为国家经济、信息、交通、科学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该通过超前性、可行性的研究 ,提出科学、明确的设想和规划 ,为侦防模式能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此 ,笔者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治安的关系以及侦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侦防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浅议我国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象征和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城市化潮流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断下降,由此形成了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寻求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全面认识城市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理论前沿》2003,(21):32-33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就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我们肯定城市化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有背景的。并且,城市化进程本身也不是简单地用“农民变市民”便可以解释得了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联动的过程,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我们必须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城市化的内涵以及它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可能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才可能发挥城市化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的作用。(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必然结果,涉及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特定发展阶段。而要使城市化进程平稳进行,关键是做好失地农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保障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昆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分析,以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审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关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措施,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叶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城市是人才、商品、资金、科技、信息云集的地方。加快城市化步伐 ,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和二三产业集聚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控制城镇人口机械增长 ,抑制了城市化进程 ,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构建完善的城市化体系 ,营造结构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极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城市化体系的内涵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城市共同组成城市化体系。根据我国统…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经济迅速崛起为先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都市化转型、内部体制变迁和不断强化的全球化趋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为繁杂、壮阔的都市转型的社会图景。与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不同的是,现代都市转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现代城市转型的内涵和维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二,都市的功能越来越趋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城市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各种各样的新型知识互相汇聚、错综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与平台的过程;第四,关于城市理念的塑造,城市转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城市品格、城市精神和城市韵律的重构。都市领袖必须深刻理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领导”要义,即“领导”城市而非“控制”城市;政策服务而非狭义的技术技能;多视野而非单一的应急管理;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文型领导而非单一学科背景的专家。因此,城市转型时代的领导学研究必须广泛吸收各种学科的思想精髓,以推动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200年间,佛教在西方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佛教徒已从最初的异教徒,转而成为犹太-基督教传统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原先常把印度佛教、巴利佛教看成"纯粹佛教",而把汉藏佛教当作印度佛教的附庸,甚至是堕落的表现形式,现在,这种"退化史观"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佛教在19世纪被普遍当作一种"虚无主义",但到20世纪下半叶,竟成了疗治西方社会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催生欧美国家的"新佛教":注重禅修、强调参与、倡导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和城市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关系的认识.近一个多世纪来,这一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对立论"到"现代城市与共同体相容论",再到"现代城市共同体形成过程论"这样三个阶段,滕尼斯(F.T0nnies)的"gemein.schaft/seUschaft"理论、麦基佛(R.M.Maclver)的"community/aussociation"理论和奥田道大的"城市共同体"分析模式分别是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以前,强调政府权力"有限"一直是西方宪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旋律.经过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和理性思考,人们终于在近代初期摸索出一套以分权制衡为主体构架的限权机制,权力滥用与腐败的潜能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府"有限"论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和政策选择也被推到了顶峰,政府"有为"的作用和意义被严重忽视,结果导致诸多负面效应.于是,从20世纪起,西方各宪政国家纷纷摒弃了片面强调"有限政府"的"消极宪政"模式,转向努力寻求"有限"与"有为"平衡的"积极宪政".这种发展趋势至今势头不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30年来我国法理学的成就和内在的若干局限,旨在展望新世纪法理学的发展,法理学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我国法理学在新的世纪正面临着多元化课题。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末 ,美国第四十三届总统选举大战 ,形如拉锯 ,激烈而滑稽 ;总统迟迟难产 ,实为当代世界历史的笑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城镇化是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当前农村城镇化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制约了农村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强化农村城镇的规划和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进行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已经开始加速。城镇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征地问题。然而,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却得不到相应合理的补偿,自身合法利益经常遭受侵害。文章在研究现阶段征地补偿的现状基础上,从法律视角分析了征地补偿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