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制约了浙江民企的进一步发展和浙江“品牌大省”建设的步伐。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尚未出现;有些民营企业虽  相似文献   

2.
郑宇民 《今日浙江》2004,(22):15-16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有一组数据值得人们重视和深思:浙江有190万家属于民营性质的市场主体,但其中有165万是个体户,注册资本金平均只有2万元;浙江的土地资源紧缺,可开发园区的投资密度平均只有每亩38万元,而苏州是每亩200万元;浙江每天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设立,可每天也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浙江能源紧张,可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30%。这就要求我们对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视察民营企业时的讲话第一次对民营企业的质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即衡量民营企业强不强就看它是否…  相似文献   

3.
徐忠友 《小康》2007,(9):92-95
2007年5月15日,浙江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正式开学。新学校一亮相,就受到省内外特别是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来自浙江、广东、江苏等6省的30位民营企业的"少帅"前来报名学习。他们当中大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还有4名学员是刚留学回国的"海归派",年龄在30岁左右。在为期10天的封闭式学习中,这些民营企业的接班人研修了"修身立志"、"管理实务"等5大课程。照常理,企业高管一般都喜欢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攻读MBA、EMBA,但他们为什么要到一所由宁波方太集团创办的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镀金"呢?原来这所学校专门致力于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帅印交接"的难题,对浙江等地民营企业"老帅"、"少帅"交接班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2005年11月,浙江飞跃集团在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中国出口名牌”三项大奖的基础上又双喜临门,以92.917分处于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首位,并获得“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称号。飞跃集团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通过自主创新打响自主品牌的美丽篇章。  相似文献   

5.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3年前11月浙江民营企业出口134.6亿美元,占同期浙江省出口总额的36.2%,同比增长71.6%,进口41.46亿美元,占同期浙江省进口总额的23.3%,同比增长62.46%,全省拥有外贸经营权企业12274个, 1月至11月新批登记4020个,其中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约4000家,私营企业平均出口规模超过160万美元,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私营企业就有300多家,另外全省1月至11月国际经济合作营业额10.7亿美元,海外投资项目256个,投资总额8118万美元,其中浙江投资7002万美元,带动本地出口达12.3亿美元,这些跨国投资经营的主体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浙江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一直拥有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除了得益于我国不断开放的宏微观环境以外,也与浙江区域内的金融服务能够全方位及时跟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肖文  林呈生 《今日浙江》2011,(20):30-31
海峡两岸为了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寻求更多合作,于2010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这为浙江民营企业在产业战略转型过程中探索国际化、全球化道路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十二五"期间,浙江民营企业可借助ECFA签署带来的东风,通过契合台湾产业结构演进路线,入岛投资台湾相关产业,实现产业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7.
汪忠明 《政策瞭望》2003,(12):23-24
近年来,我国东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得到了飞速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亮色,“浙江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引人注目,其中尤以“浙江模式”那种坚持市场导向为主,放手民间自我发展的范式更值得有志于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学习。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浙江首家民营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5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会出现第2家IPO的浙江民营企业。被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确定首批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是3家。有人推算,即使按照每月1家的上市速度计  相似文献   

9.
于培伟 《今日浙江》2004,(22):13-15
“走出去”战略是中央提出的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民营企业领跑“走出去”,是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正在成为浙江扩大对外开放新的亮点。浙江省对外投资最早是从国有企业起步的,近年来万向、华立、飞跃、康奈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加入“走出去”的行列。2001年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批准项目数已超过全部批准项目总数的50%,其中温州市境外投资清一色是民营企业。2003年浙江共批准境外投资项目301个,其中民营企业投资项目204个,占总项目数的677%。民营企业“走出去”对…  相似文献   

10.
徐益平 《政策瞭望》2003,(12):12-13
40家民企申请造车有关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接到浙江40家民营企业的申请,要求取得汽车整车生产目录。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上市融资的主体.据浙江省上市办统计,在全省上市公司中,有5 2家是民营或民营控股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0%.同时,民企还是浙江拟上市企业的主体,目前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10家企业中9家是民企,在进入辅导期的企业中民企则占87%.……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上市融资的主体.据浙江省上市办统计,在全省上市公司中,有5 2家是民营或民营控股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0%.同时,民企还是浙江拟上市企业的主体,目前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10家企业中9家是民企,在进入辅导期的企业中民企则占87%.……  相似文献   

13.
孟怀虎 《政策瞭望》2003,(11):14-15
来自中国证监会杭州特派办的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上市公司的“生力军”。浙江68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浙江民企上市还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以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公司“浙大海纳”;第一个以自然人控股发起上市的公司“天通  相似文献   

14.
<正> 观察记者:当前是中国民营企业也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以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为主组织的“首届浙江民营企业峰会”目的何在?潘立生: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这些年经济界人士对“草根浙商”在发展中暴露出问题的批判也没有停止过,尤其到现在,中国加入 WTO 的5年过渡期已经过去了2年,但制约浙江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很多领域的缺陷还没有突破,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机遇面前,要冲出去,但当前“冲”的动能还没有爆发出来,总体的危机意识还不够强烈,这会制约浙江个私经济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影响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给予民营经济毫不动摇的支持、引导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环境的逐渐形成,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给中国的机遇,共同促成了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而这一切,要从“二年零二天前中国加入 WTO 的不归路”说起,从那一刻天始,中国企业真正面对与“狼”共舞的商战。因此,在“大开放”和“狼来了”的关键时期,对于并不强大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面前最好的发展机遇可能也是最后的发展机遇。在民营经济运行质量中国第一的浙江省,日前的“首届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传达出这样的官声、产声、学声:要抓紧实现浙江民营经济“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历时半年得到的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名单于2005年11月5日正式公布,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民企在50强中占有23席。这是课题研究小组在2005年4月围绕“品牌与民营企业竞争力”这个主题构建调查研究的基本框架后,依据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私营企业纳  相似文献   

17.
数据浙江     
金子 《今日浙江》2007,(15):7-7
胡锦涛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期间,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具体来说是"三个提高",即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总书记的要求,正是浙江民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浙江民营企业如何跟进并从中获益?在近期召开的以"海洋经济开启发展新空间"为主题的第二届后ECFA时期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们交流探讨进军海洋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4)
正为企业减负,就是为发展加油。近几个月以来,一系列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轻装前进的优惠政策和具体举措出台,为民营企业"补血",力争为它们的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民营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之一。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浙江也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的发祥地。去年10月初以  相似文献   

20.
<正>观察记者:如今,一说到浙江,人们不得不提到浙江的民营企业,他们凭借“四千精神”,创造了浙江经济的一个奇迹。然而在辉煌的背后,却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即很多拳头产品虽然是这些民营企业生产的,但牌子却是人家的,到头来很大一部分利润却被人家拿走了。是这样吗?吴家曦: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近几年,我在对浙江一些中小企业进行考察时,发现我们很多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