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柏 《当代贵州》2007,(3):52-52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2.
杨柏 《当代贵州》2007,(1):50-50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融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3.
信至国,召所从事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相似文献   

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9):38-39
一名与贪官同名的公务员则表示,同名也未必全是坏事。“拜他所‘赐’,我这名字很容易被记住。新来个领导,最先认识的一般是我。”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氛氮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  相似文献   

6.
赐茶(二)     
《新湘评论》2013,(2):25-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相似文献   

7.
赐茶(二)     
《学习导报》2013,(2):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即说此事。  相似文献   

8.
赐茶(三)     
《新湘评论》2013,(2):58-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相似文献   

9.
赐茶(一)     
《新湘评论》2012,(24):40-40
宋朝历史中有许多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相似文献   

10.
赐茶(一)     
《学习导报》2012,(24):40-40
宋朝历史中有许多皇帝向臣工赐茶的生动故事,而且赐茶讲究颇多。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梳理出来,甚为有趣,以供品味评鉴。  相似文献   

11.
赐茶(三)     
《学习导报》2013,(2):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  相似文献   

12.
皇帝请客     
君闻 《党建文汇》2014,(3):47-47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修和兄赐鉴: 面托物色兵工技术人才事,谅蒙办妥。兹派陈志坚同志来沪办理此事,请赐接洽。关于安家费用等项,亦请商同办理。费神之处,容候面谢。顺此谨致 敬礼! 弟 邓小平上 八月十七日于南京 这是邓小平1949年8月17日写给陈毅的堂兄陈修和的信。至今,已过百岁的陈修和仍保存着这封信的原件。1994年,为拍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我随摄制组专程去采访陈修和。老人拿出这封信,向我们讲述了几十年前他同邓小平交往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4.
悬檄督抚     
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江苏督抚张清恪,曾悬《禁止馈送檄》拒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阳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檄一出,果使行贿送礼者望而却步,风气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5.
秉持气节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分。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吏张伯行为拒绝地方官员送礼而发布的通告。通告表现出张伯行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和崇高气节。  相似文献   

16.
<正>一名与贪官同名的公务员则表示,同名也未必全是坏事。"拜他所‘赐’,我这名字很容易被记住。新来个领导,最先认识的一般是我。"9月上旬,《环球时报》刊文"起底"了激进的"港独"分子——曾杜撰所谓"香港民族论"的香港大学大四学生周永康。因他与此前被立案审查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同  相似文献   

17.
正生长于台湾,从小喜爱民族艺术的我,在学校期间常常穿梭在台湾的原住民村寨中,深感民族艺术的质朴与真实。我与贵州的因缘际会从1989年开始,拜开放大陆探亲之赐,得以踏上中国故居,过去所学地理、历史名词一一用脚来量度与印证。慢慢地,我发现最能留在心中的,除了历朝故土山河之外,居然是僻居各地的少数民族身影。其风土人情深深的吸引感动了我这来自台湾乡间的旅人。20多年来我探访贵州已不下百次,基于对苗族服饰艺术的热爱与缘  相似文献   

18.
在2007年第二届长篇小说“乌江文学奖”得主中,《傩赐》是受读者关注较多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正如《傩赐·编者按》0中所说的那样:“……王华以优美的情歌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叫摊赐的地方,因为贫穷,兄弟三人同娶外乡姑娘秋秋的故事。在那远离尘嚣愚昧的地方。贫穷和苦难演绎出的凄美爱情直抵读者心底情感最脆弱处,缠绵剧侧的爱情挽歌,令人潸然落泪。”  相似文献   

19.
梅桑榆 《唯实》2005,(2):62-63
在古代,官员是皇帝老爷捍卫臀下龙椅、巩固自家江山、治理国家的工具,故无论明主昏君,在主观愿望上均重视官员的选拔,因此乌纱的赐予,皆是根据其品德才能与政绩功勋而定(受奸佞惑弄而所赐非人,或任人为亲而乱赐乌纱者另当别论),故"原  相似文献   

20.
田康 《新湘评论》2004,(2):62-62
临澧赐田宋玉遗址,是一颗尚未拭洗的人文异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