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到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他们进一步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用得出的科学结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并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事实来检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今年新春伊始,全国掀起了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潮,奏响了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争取我国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开场锣鼓。在这样的时刻重温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富有现实意义。只有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阶级属性,从而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代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宣传资本主义社会已中产阶级化,即无产阶级逐渐变成了中产阶级。这一观点不仅把资本主义企业和商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如高级经理)划为中产阶级,而  相似文献   

4.
罗保国 《理论导刊》2006,18(4):33-35
学界对马克思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系多有探讨,而对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恩格斯的思想做一专门梳理,以拓展、深化对“跨越”思想的研究和把握。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认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能力;坚决否定俄国可以通过现代大工业与村社制度的“嫁接”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尽管1861年以后俄国逐渐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不排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中思想精华的启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与批判,最终形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引领工人阶级追求自身和人类解放,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迅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传播,其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6.
按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的产物,共产主义革命将在成熟过渡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那么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能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呢?历史已经对此做出了回答。事实表明,不但在俄国那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科斯于1877—1878年写成的著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成以后因其影响发行了单行本。在这之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从产生到发展以及形成的基本矛盾,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原因,构想了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特征,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共产主义运功不乏这样的事例:伴随理论上的突破,实践必然会取得光辉的成果。在苏联,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提出了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上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于是便有了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毛泽东同志突破了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开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纠正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误解,并且正视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从19世纪30年代以后,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参与实际斗争,总结革命运动的经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17年10月,列宁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这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两次大的飞跃。从世界上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已发展到十多个,人口十多亿,形成了一股强大  相似文献   

11.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而斯大林的这一提法受到了列宁时代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毛泽东就是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基础上沿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的。因此,要清晰判断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的内涵,需要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时代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见,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更多的是指以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现在我们仍旧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而小的时代是指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进入社会主义,是通过暴力革命的道路,还是和平民主的途径?这是人们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和平民主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发生的,革命只有在客观上具备了革命形势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当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革命形势,自然不能通过暴力革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一般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统一的,笔者实难苟同。谓予不信,请看在几个最基本问题上双方各自的观点.一、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这种革命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的人借口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反对四个坚持,大肆美化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他们提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会逐渐产生社会主义因素”,诸如在所有制方面的国有化、合作制、股份制及股权分散化;分配领域中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不同程度的参加企业管理等等,都冠以“社会主义因素”。随着这些因素的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自然历史过程”。按照他们的说法,在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就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0)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政治领域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对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些新认识对于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已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章节中,大都将列宁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英、美等国无产阶级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的的思想相提并论,一同作为革命导师在肯定暴力革命的同时不排斥革命的和平方式的论据。(参见:高原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83年版,第179—180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在论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时说:“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此时重读恩格斯写于一八九五年的最后的一篇著作《卡·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倍感亲切。这篇文献对于我们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世纪四十到七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如何取得政权时,着重强调了暴力革命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在一些论述中,也多次提及非暴力的斗争形式。七十年代以后,欧英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恩格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不少文章和许多书信里,特别是在一八九五年写的《卡·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货币观,探索了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角色特性与运动规律,是遵循了真理尺度的科学的货币观。此外,马克思的货币观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物役性的剖析,从人的主体价值角度,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有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没有先例,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成为事实出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产生怀疑。作者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现实阶级斗争,对为什么在1989年东欧某些国家会和平演变,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过渡,暴力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也掌握政权,而却被和平演变,以及如何看待当前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较量,所谓资本主义处于“攻势”,社会主义处于“守势”,新的国际共运高潮是不是会必然到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针对性强,观点鲜明,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户晓坤 《理论探讨》2023,(1):132-139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时代任务规定的,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南,把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寻求能动的革命主体,构成了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动力。通过透视《资本论》逻辑结构与改造“概念辩证法以及它的唯物主义根源”,列宁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以科学的历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性矛盾及其向对立面的转化,为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与思想动员。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大变局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在不断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统一性的历史趋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