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何法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我国防灾减灾法也不例外。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防灾减灾法的制定与实施全过程,对防灾减灾法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协调"、"政府主体、公众参与与灾民自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不能忽视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中,要提高西部地区防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减轻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因灾致贫,不因灾返贫,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减灾防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减灾防灾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农业、农民要全面提高减灾防灾能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将成本分担机制引入防灾减灾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防灾减灾总成本,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各个社会主体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提高灾害应对的有效性.防灾减灾成本分担机制不仅要解决由谁来负责防灾减灾投入的问题,还要解决以何种方式、以多大比例来分担防灾减灾成本尤其是灾前的成本投入.这将有助于把防灾减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民立场明确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动力源泉、汇聚起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强大力量,是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核心密码“。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的实践品格,为新时代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是国家稳固、人民安康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助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X轴)—政策目标(Y轴)—政策主题特征(Z轴)三维框架,借助NVivo11 Plus分析中央和地方(西藏自治区、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除外)颁布的172份“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运用ROSTCM6计量软件分析政策规划文本主题词。研究发现,在中央和地方“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居于主导位置,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较少,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明显不足;不同的政策目标对应的参考点数量差异较大,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主题特征三维度之间存在较强联系及相关性。最后指出,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方法,顶层设计注重整合多主体力量,中层政策注意协调工具箱合力,基层实践聚焦释放示范点效能,是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减灾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理论前沿》2006,483(18):17-18
本文认为城市综合减灾比防灾更全面,要关注非传统安全,突出以人为本,树立“安全、环保、资源”多位一体的城市安全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灾害管理是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表明 ,缺少防灾意识和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许多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依法治理灾害是提高灾害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立法和依法管理的经验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 ,依法明确政府救灾责任 ,进行灾害管理 ,系统治理区域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灾害社会保险 ,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法制在灾害治理中不可替代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是我国政府治理灾害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1.
论公安机关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对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以及国际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对公安机关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应该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紧急避险是人们熟悉的一项排除犯罪的事由,但关于生命能否作为避险客体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我国采取法益衡量的观点,其认为生命的价值大于其他任何的法益,所以生命不能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但此观点有些过于绝对,本文主要是针对生命权避险问题所引发的思考,进行一些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救助是抗震救灾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国家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志愿者专业、理性与多元化的救助行动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志愿者救助行动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随意性、义务性等法律特征。“汶川震灾”的民间救助呼唤加快志愿者立法。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理当前面临风险情境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居民有效参与是应对风险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主要从物质、制度和规范角度分析社区的应急体系建设,而较少讨论何种应急管理策略可以形塑恰当的社会环境以构建个体韧性,激活主体力量。对此本文结合行动系统理论,构建了行动视角的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并结合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杭州市杨柳郡社区的案例分析,阐释针对行动系统不同部分的社区应急管理策略。研究发现,文化系统中的价值与规范是动机的来源,确定性是人格系统理性认知和行动的条件,党建引领和社群网络的结合是推动多主体参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行动视角下的社区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对推动社区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内在联系表明,社会资本是有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就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培育壮大第三部门,以不断提升整体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检察职能具有多样性,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也有多种。根据法律规定和检察实践,以执法办案为依托,完善检察环节的各项工作机制,配合相关部门深化犯罪预防、制发检察建议、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参与“两新组织”和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监狱突发事件往往会引起新闻媒介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一旦处置不当,就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被动。监管机关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着应急预案覆盖面仍然比较狭窄,监狱舆情监测和处置的机制仍不完善,监狱机关的"危机管理"仍变相为"危机处理"等问题。因此,对监狱突发事件应事前科学制定预案、事中规范处置、事后正确引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危机事件和舆情处置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事后"危机处理"向全过程"危机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永佃权系罗马法之用益物权,其充分保护了罗马时期的财产关系并扩大了其所有权权能。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已迟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亟需加以改进;鉴于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罗马法永佃权存在天然的相似性,故充分借鉴该制度以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极具现实可行性,此举对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乃及农村城镇化均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在政府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在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本文结合在辽宁省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研的情况,对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未来发展的职能定位、机构名称、性质、行政归属及编制等方面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