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是外来先进文化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先是从自我中心的文化幻觉走向自我反思的文化自觉;再从对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幻觉走向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文化自觉,进而在积极探寻中国社会出路的过程中走上了一条从"破旧立新"到"返本开新"之路,它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也开创了"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赫修贵  付成文  庞文媛 《行政论坛》2001,(2):64-64,F003
战后,日本迅速走向繁荣并超过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究其原因有三第一,集体本位主义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第二,日本素来善于吸收外国文化,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和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极大;第三,通过模仿学习后走向创造是日本崛起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一幅波澜起伏的画卷。这幅画卷反映出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由渗透走向侵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百多年间,在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道路上,就印有无数中国留学生的足迹。从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开始,一批接一批的中国学生,从沉睡、蒙昧的古老土地上,走向美国,走向西欧,走向日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沐浴西方民主风雨,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可以说,没有近现代的留学运动,就没有近现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近现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的文化心态逐渐由顺从忍耐走向自主自立,由平均主义、畏富怕富走向敢于致富、共同富裕,由畏惧权势、消极无为走向追求参政议政、人格平等,由封建的家庭伦理走向现代的道德文明,由早生多生、重男轻女走向少生优生、男女都一样,由消极保守走向进取创新。农民文化心态的变迁,为农民的现代化及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存在着逆向型文化心态,以及文化心态变迁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调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提高乡村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的质量,可以引导农民文化心态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青年的世纪,20世纪的青年文化是叛逆的文化。自本世纪初以来,青年文化悄悄地从西方主流文化的阴影中走到历史的前台,一直以对立的姿态表现自己的个性。正是在这种与主流文化的交错中,青年文化从胚胎走向成熟,并潜移默化地反哺西方社会,给当代西方文化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当然,成熟和反哺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反复。透视这个过程中西方青年文化的轨迹,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他可以算是批判西方工业文明技术的第一人。我们在读他的《启蒙辩证法》的时候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批判和核心之所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从而通过对启蒙理性转变成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盛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丧失进行深刻的批判。为了拯救文化的进步走向其对立面,找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基础,霍克海默怀着救赎的激情,开始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旅程,让我们反思现代的文化进步,并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朱相远 《侨园》2012,(11):44-47
随全球化进程及中国地位飙升,国人视野豁然开朗。人们通过北京与伦敦两个奥运会的比较,更日益关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异同与碰撞,并从中获得文化自觉与担当。笔者现以人种作为文化的先天物质基础,从三大人种形成与扩展的视角,来梳理东西方两大文化的渊源与走向,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年代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继“五、四”运动之后,再次在中国大地掀起高潮。伴随西方文化而入的西方政治思潮,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浪潮中,正拍击着中国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逐渐改变着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一艰难的跨越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为自己确立了两大目标:民主和现代化,即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反差很大、幅度很广的跨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极“左”的专制走向民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无疑,这是一个艰难的跨越。80年代的大学生正处于这种跨越之中。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也日益成熟和丰富,它已不再局限于关注性别问题和妇女状况,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这一典型的现代文化的产物,已逐渐走向反面,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在后现代文化的景观中。本文试图考察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哲学经历、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冲突以及向后现代的转向,并探讨这一转向对女性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宏香 《学理论》2013,(11):279-280
教学范式是比教学方法要复杂和立体的观察视角,Seminar自身的壮大也正是一个由方法走向范式、由课程走向制度、由大学走向社会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学方法的Seminar古今皆有,作为教学范式则是西方现代大学改革的产物,理解这一范式有助于重新认知其重要性并推动实践转换,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细化和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的动态评估都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等目标的具体达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继承了置身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这种规范描述之外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文明成果,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这一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主政治成长的生态特征。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形态协商民主运作的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协调国家与社会发展,巩固其领导地位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政治形式。人民政协对协商民主的发扬是对现代民主政治范畴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正走向中国,中国正走向世界。对外开放,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立足祖国,面向世界,渴求正确认识西方社会,了解世界各国社会和青年的思想、文化、教育与生活。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北京市高校国际青年信息中心胡佩诚编辑的《当代世界青年》一书即将由新时代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等单位的研究和关心青年问题的专家们组成。他们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聚焦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现代人类文明的进程,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文化传统,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批判和诊断,形成了丰富的意识形态理论。纵观其近半个世纪的思想路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批判问题上发生了重要转向:批判视域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哲学文化批判,批判逻辑从现实革命逻辑转向抽象思辨逻辑,批判方式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反思,批判基点从总体性逻辑走向多元个体维度,批判旨趣从大写的解放转向审美与乌托邦。辨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向,有利于系统掌握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韩炳黎 《理论导刊》2005,3(2):76-78
分析以布雷岑卡学术思想为代表的西方元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元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相互问的理论渊源.我国元教育研究由高潮走向回落是由于我国研究者的治学思想与西方有着不同传统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一、走出西方启蒙语境 纵览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学术成果,往往局限于西方现代性的思维框架,以资本主义启蒙话语评判内涵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明的思维偏见.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丰流语境,正是两方现代化的入侵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觉醒,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由自在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6.
制约农民合作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乡村社会中,农民一直保持着互助合作的传统,但从合作的范围来看,这种合作局限于血缘和地缘范围内,是村落熟人社会中的合作,而非西方的集团式合作。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农民面对的是统一的社会化大市场,农民的合作也需要由传统熟人社会范围内的合作走向现代的以契约为主的超越血缘和地缘的陌生人之间的团体式合作。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农民合作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因素,其中包括农民的"分散性"、农民的"自我主义"和农民特殊的公平观。当前,在政府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制约农民合作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而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改变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现状,才能真正帮助和引导农民重新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有过三次成功的交流。第一次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结合 ,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西方市场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社会伴随着中外文化的成功交流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对于2016年西方民粹主义的泛起,主流解释多从经济视角切入,认为是全球化中的失败者的抗议,但相关研究质疑了该结论。深入分析发现,白人群体在身份认同和安全议题上的关切是更为主要的原因。这表明西方实施多元文化主义促进移民融入策略的失败。西方与伊斯兰教的长期冲突更为穆斯林移民融入欧美增加了难度。白人的危机感导致西方从个人主义走向身份认同政治。西方民粹主义与保守主义、极右翼思潮结合,将导致政治冲突可能性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艺术自商周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不懈的创新与发展,到宋代走向成熟。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来讲,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园林艺术日渐普及。宋代园林艺术博大精深,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目前的园林与城市设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世界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4)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由清晰走向模糊,由相对单一走向更加多元,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趋向缺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功能之一,结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与课程特点,用"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感染学生;用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激励学生;用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用深邃的军事文化引领学生,从而达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