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是以被告人为本位的,强调被告人权利、待遇和犯罪的矫正,而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没有那么周到。本文从犯罪被害人也是处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的地位入手,论述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安排,评价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权利保护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从建立一种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协调共存的新的诉讼制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刑事诉讼实践 ,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立法和司法建议。呼吁强化对被害人权利进行保护 ,营造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氛围 ,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认定为公诉案件当事人,对追究犯罪、保障被害人权利是有益的,但是在法理上尚难以自圆其说。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使现行的公诉案件当事人制度呈现出自身难以修复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也对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该规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规范执法,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保证办案质量。但是,该规则目前尚不完善,在实践中操作还存在一定难度。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司法工作人员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但是对于刑事被害人庭审参与权学界未予以明确的界定,对其内容立法规定不够完善,并且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保障不力。因此,完善相应的立法并在司法实践中确保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是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
张波 《求实》2012,(Z1):110-1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受到特定犯罪侵害而又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人补偿法》。随后,英国、美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界定还相当模糊。只有通过对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入分析,才能对其有正确的确定,进而才谈得上展开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其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追究犯罪的活动,它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目的:一是惩罚犯罪,第二个就是保护人权。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保护力度。但是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亟待确立,贯彻真正、完善的无罪推定原则,实现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陆嫦娥 《世纪桥》2008,(6):34-35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追究犯罪的活动,它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目的:一是惩罚犯罪,第二个就是保护人权。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保护力度。但是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亟待确立,贯彻真正、完善的无罪推定原则,实现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制定到经过1996年重大修改,在打击与保护的关系上找到了平衡点,更加顺应了世界范围内诉讼民主与文明的潮流,推动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毋庸置疑,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对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与完善已经迫在眉睫。一、树立新的立法理念其一,保障人权的理念。要正确认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惩罚犯罪,但必须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对被追诉者权利保护问题是衡量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设立了较为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由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置、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部分立法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被害人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设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且重点应体现在及时性上,可在程序设置、法律适用、制度构建、程序救济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之上,大多忽视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特别是刑事诉讼案件中的赔偿比例低、兑现难的问题,已经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受害人权益的保障,应该是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这种形势下,在我国确立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则显得尤为必要了。下面我将从原因、现状、国外立法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谈谈对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是,在现行救济机制和司法体制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应当完善诉讼机制,保障被害人现有权利的实现,完善相关制度,赋予刑事被害人更多的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是一个极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未成年被害人具有与成年被害人不同的特点,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关注与保护,他们在参与刑事诉讼、免受二次伤害以及被害后的救济等方面应当享有特殊的权利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马迪  许丽 《世纪桥》2008,(5):62-64
未成年人是一个极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未成年被害人具有与成年被害人不同的特点,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关注与保护,他们在参与刑事诉讼、免受二次伤害以及被害后的救济等方面应当享有特殊的权利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杨绍华  易赛键 《求是》2012,(8):33-36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对于惩罚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司法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解决不好,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正确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世界刑事诉讼发展潮流,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司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于被害恢复、有效防止新的加害、促进刑事诉讼活动顺利开展、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刑事被告人规定了强制辩护制度,但并未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进行规定。构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体系,维护司法平等和司法公正。但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立法中,应明确规定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不断提升援助人员的素质,且将法律援助与社会救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实现国家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促进刑事诉讼的公正,促进法治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