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具有债务纠纷因素的抢劫行为的界定,由于立法粗疏,理论界有不同的解说,司法实务中的处理结果也极不一致,本文分析了几类债务纠纷型抢劫行为的具体认定,并指出此类案件处理中可能影响定性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督促程序按件收费,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果对诉讼标的额仅有几十元或者百余元的债务纠纷案件,按固定的100元收费,就必将出现收费大于标的额的现象。反之,如果对诉讼标的额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债务纠纷案件,同样按固定的100元收费,显然不妥。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3日,由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犯罪学研究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实践适用研讨会——合法债务纠纷引起非法拘禁犯罪的认定”假座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4.
高磊 《法制与社会》2011,(32):93-94
当前,执行以物抵债规则存在诸多适用上的难题,但其作为司法实践中经常运用到的执行手段之一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成为缓解法院"执行难",解决当事人债务纠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辨别两类不同意义的第三人对司法活动有积极意义 ,特别是对债务纠纷的处理更具重要性 ,本文试图从“案外人”身份的第三人的概念、性质入手 ,分析对该“第三人”强制执行的立法宗旨 ,对其强制执行的条件以及执行程序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天津律师》2003,(6):49-50
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界限区分不清,导致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认定为一般债务纠纷,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均出现问题。本案例意在明确:1、非经法定程序股东向公司的投资不得抽回;2、公司财产不得用于清偿公司股东的债务。  相似文献   

7.
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目前社会上存在诸多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其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是最普遍的方式。但现阶段该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为了更好的保证私人债务的偿还,有效的震慑欠债不还的无赖行为,本文从研究借贷中最普遍,也是最关系社会稳定的私人欠债不还问题入手,探究将"拒不偿债罪"写入刑法的可行性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资料看,近几年农村债务纠纷不断上升。最近,我们对张家港市的大新、合兴、泗港、兆丰、东沙等五个乡镇1986年至1987年4月的43起债务纠纷作了调查。从五个乡镇的调查看,当前农村债务纠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债务纠纷的主体,大多数为企业单位,这是当前农村债务纠纷的一个新特点。调查的43起债务纠纷中,发生在集体单位之间的14起,占32.6%,个人与工商户之间的10起,占23.3%,工商户之间的8起,占18.6%,个人与集体之间的6起,工商户  相似文献   

9.
督促程序是为了解决大量金钱债务纠纷案件,首先由德国创建的特殊程序,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专章设立了督促程序。多年来理论界对于督促程序的性质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督促程序的功能也众说纷纭。本文试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探讨督促程序的性质和功能,明确督促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农村债务纠纷案件持续上升。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债务纠纷同过去相比,有以下几个新变化:一、债务人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过去农村债务纠纷中,债务人基本上是特定的农民个人;现在不仅有单个的农民,而且大量的是个体工商户、专业承包户和合伙经营者,即由单一之债发展为多数人之债。如陈建永、和西伦诉牛清春、牛清泉、牛明泉债务纠纷一案,一九八一年被告向原告借款一千余元,几年来经多次催要不还引起诉讼,由于债务人是多数人,其债务是按份之债还是连带之债不明确,在清偿债务时往往发生争执和纠纷。二、借债用途由生活消费型向生产经营型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最初由司法解释所确立。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作为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依据引发普遍争议;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试图对此进行矫正,确立了关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及"共债共签"的规则等。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后者整体纳入其中。在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司法适用过程中,应防止过度强调债权人保护、扩大连带责任适用的倾向。为此,可借鉴法国法的相关经验,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核心,将夫妻共同债务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性债务,而排除对外担保、大额举债或投资行为等引发的经营性债务。另外,还应通过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确立财产混同的处理规则、恶意情形排除适用规则等,确保相关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夫妻债务纠纷中,如何明确界定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范围,出现纠纷时如何保护各方利益,如何使夫妻债务认定更加规范且易于操作,已是目前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司法实践,从我国现行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出发,结合具体个案,以及我国关于夫妻债务问题的立法现状,并对《婚姻法》夫妻债务制度进行了评析探讨,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夫妻债务制度建设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司法》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司法理论刊物。《中国司法》以打造一流应用司法理论期刊品牌为目标,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遵循司法行政工作规律,彰显机关理论刊物宣传特色,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及司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在法律界法学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杂志目前设有"卷首语"、"言论广角"、"特稿"、"专稿"、"中国司法论坛"、"理论与实践"、"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刑罚执行"、"劳教戒毒"、"基层司法行政笔会"、"司法茶座"、"域外司法"、"司法广角"、"信息动态"、"司法行政信箱"、"数据库"等栏目(除上述常设栏目外,杂志可根据主题宣传需要灵活设置若干宣传专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3,(9):95
《中国司法》是司法部的机关刊物,是司法部主管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期刊,是党和政府在司法行政战线的重要喉舌,也是立足于司法行政领域,面向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应用司法理论刊物。《中国司法》以打造一流应用司法理论期刊品牌为目标,依据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遵循司法行政工作规律,彰显机关理论刊物宣传特色,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及司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宣传,在法律界法学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杂志目前设有"卷首语"、"言论广角"、"特稿"、"专稿"、"中国司法论坛"、"理论与实践"、"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刑罚执行"、"劳教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曾受理了本市某校办工厂(以下简称校办工厂)诉江苏省吴江县南麻公社人民丝织厂(以下简称人民丝织厂)积欠货款六万八千一百二十二元四角八分的债务纠纷。这是一件一般性的债务纠纷,只是债款数额较大而已。对于这类法人之间的债务纠纷,法院一般都是查明是否确有债务事实,对方拒付原因,分清是非曲直,然后确定责任,进行调解解决,调解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予以判决。然而,  相似文献   

16.
来稿摘登     
《法学》1993,(12)
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督促程序,为迅速解决法律关系明确的债务纠纷案件提供了条件,方便了当事人。但是,根据二年多来的司法实践,由于《民诉法》规定督促程序为一审终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7条又明确规定,对依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因而造成有的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生效支付令不服而求告无门,这种局面不利于纠纷的公正、合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企业部分改制下的债务纠纷包含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债权僵局与恶意逃债.为化解债权僵局,立法上应要求改制企业与新设企业对原有债务共同承担责任.这一制度安排的内容表现为债务承担规则,但实质是一种事先的风险分配机制,而不是事后的救济措施.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的空缺,司法实践客观上扮演了确立基本交易规则的角色.然而,因缺乏对债权僵局与恶意逃债的清晰界分,并受制于现实中恶意逃债现象的普遍性,司法实践与学理研究都滑向了单纯的债权人保护视角,忽略了基本交易规则与例外规则的区别.其结果是,破解改制债权僵局的基本制度安排始终未能建立起来,反欺诈规则被不适当地扩大适用,法官基于朴素认知在个案范围内实现的公平却冲击了整个司法秩序的统一,最终导致企业部分改制陷入纠纷不断、司法游移、论争不清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冯月  孙春牛 《法庭内外》2012,(12):63-63
日前,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债务纠纷。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司法实践的问题往往被归咎于"专业化"、"组织化"、"程序化"和"独立化"的发展,"多元解纷机制"被作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方向。若不加以严格限定,这些观点可能演化为"去司法化"和"司法社会化"的主张。从"自创生"系统论的视角审视,现代法的唯一功能在于"稳定规范性预期",现代司法对于此项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现代司法作为解纷机制具有决定性优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大司法"概念,倡导走向"社会的司法化"和全方位"司法治理"。  相似文献   

20.
北京正合律师事务所的孟律师曾接手过这样一个案子:两家企业为了一笔债务纠纷官司,闹了一年多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案件审理阶段,原因是两家企业不是一个地方的,双方为了案件的起诉地点一直不惜血本地争来争去。这个案子背后所蕴涵的东西是意味深长的:同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法院、由不同的法官审理,其法律后果是截然不同的。这鲜明地折射出当今中国在司法领域“诸侯割据”、法制不统一的现实。贺卫方形容这种现象是“主客场意识”,就像踢足球,在本地好打一些,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就难了。这是肖扬所称的“司法权力地方化”的一个注释。马怀德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