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衍荣 《侨园》2013,(11):35-35
<正>相信游过金山寺的人,很多会和我一样,那趟佛文化之旅,恐怕此生绝无仅有。那天我们是从扬州过的长江。车一上润扬大桥,我就发现镇江遥遥在望,便忍不住激动起来。啊,久仰的金山寺,终于就要见到你了!不大工夫,我们一行便到了金山寺大院门口。打量这千年古刹的山门,特别是那块蓝底金字、不甚气派的"金山"寺门匾,我不禁暗生狐疑:难道这就是向往已久的天下名刹金山寺?怎么看都不像啊!我知道,这是天下风行造假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祟,眼前的金山寺,怎么可能是个"水货"呢?  相似文献   

2.
贫穷的外套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3.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4.
<正>这个任务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觉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将会改变这个世界在哈佛的日子有快乐,也有失落,但总是充满挑战。尽管我很早离开了哈佛,但那几年已经足以改变我。但是,如果现在认真回顾过去,我确实有一个真正的遗憾。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严重不均,使得很多人被迫生活在绝望的边缘。我在哈佛学到了很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10):26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相似文献   

6.
机遇之门轻轻打开 1994年11月的一个晚上,徐思众接到了台湾著名珠算专家蔡景裕先生从马来西亚打来的长途电话:"徐老师,祝贺你啊!你的新书在马来西亚出版了."他听了有点糊涂,说,"我没出书啊."电话早传来笑声:"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还对我保密吗?那怎么这里到处都是你的<中国心算大全>啊?当地许多珠心算教育机构都在用这本书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门类里,被冠为"泰斗"、"大师"、"宗师"者不胜数矣.姑且不论这一顶桂冠戴在受者头上合适与否,总觉不新鲜;然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却只有一人:陈寅恪. 陈寅恪1902年13岁,随兄陈衡恪(师曾)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l 92 1年又赴德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旨趣在"以求知识为职志",留学计达十多年却无意追求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8.
听到周祖谟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我还同先生通过电话,后又收到先生寄给我的信及给《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的题辞。怎么可能,先生会突然离我们而去了呢。同先生交往中的一些情景又慢慢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9.
聚焦哈佛     
高荣伟 《侨园》2013,(3):30-31
对于报考哈佛商学院(HBS),半个多世纪过去,股神巴菲特至今记忆犹新。"每次走进这个校园,我都会想起55年前的那次面试。"1949年巴菲特申请报考哈佛商学院,"我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芝加哥参加HBS的面试,当时我19岁,但是非常瘦弱矮小,面试官说我看上去只有13岁。会面大约持续了10分钟。"2004年74岁的巴菲特说话时带着特别的笑声,自嘲地耸耸肩膀:"结果当然是众所周知的:我没有被录取。面试官希望我回家长高一点儿再来报考。"在哈佛校园里,只有匆匆的脚步。令人惊讶的是,每天凌晨4点,整个校园仍然灯火通明。哈佛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只  相似文献   

10.
倾听庐山     
去庐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庐山的诗词不计其数,怎么偏偏就想到这首来呢?这首诗流传得比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     
《党政论坛》2011,(12):33
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团体的舞会,他邀请一位身份平常的女士跳舞,她不好意思地说:"您怎么和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跳舞呢?"  相似文献   

12.
<艾子杂说>里讲:一天,艾子散步,碰到两个人坐在路边高谈阔论.甲说:"我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和那些当官的,同样都是人,怎么他们就那么有智慧,而我们却没有呢?"乙答: "这还不明白?人家每天吃的是肉,当然就有智慧.而我们每天吃  相似文献   

13.
唐春翔 《侨园》2013,(12):76-77
<正>(接上期)"就是说由于您阶级斗争觉悟不高,所以就盲目地执行了刘邓的修正主义路线,并不是故意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是不是这样?"我自作聪明地帮助父亲提高认识。"应该是这样吧。"父亲又沉思道:"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社会制度决定社会道路,咱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呢?"那时我不懂社会制度和社会道路的关  相似文献   

14.
留学信息     
《侨园》2006,(3)
预科:高中、大专毕业生留英不可少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大专毕业生都有这样的疑惑:我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出国只要过了语言关,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为什么留学英国还要读个预科才能升学呢?留英硕士、前英国驻沪总领事馆高级教育官员郑天慷先生表示,这是学生和家长心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误区。众所周知,留英是要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一般英国的大学预科(本科预科及硕士预科)要求雅思成绩达到5—5.5分以上,攻读本科或硕士学位要求雅思6.5分以上。学生要想提高语言成绩,可以在当地的语言学校完成。但是,英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内的完全不同,学生在高中阶…  相似文献   

15.
累也心甘     
那天晚上,我疲惫不堪地坐在饭桌旁,面对热腾腾的饭菜毫无胃口。妻子一见就明白了,说一句:“搞政工的怎么还这么累?” 让我怎么回答呢?十年来,和我一道走上政工岗位的同志几乎改行改完了,每走一个我“累”一回。“累”过之后又觉得也许人家更适合于行政或者别的工作;而政工这一行也需要有人干,这是我的岗位,我不能走。 怎么能不累呢?每当分配奖金、评比先进时,“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之类平时教育别人的道理总在脑海中翻腾;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工作上遇到压力时,多少次已经动身去找上级领导,都在途中退了回来“你平时是怎样教育人家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的?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你的道理又有什么说服力?”十多年来,我没有休过一次完整假期,没有在家渡过  相似文献   

16.
正收徒四十年来,我不曾问过弟子:"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向我报告?"我觉得"不知道"很好,表示他们能承担,我也没烦恼。有一回,我自美国弘法归来,在桃园机场出关,远远瞧见四位徒众向我走来,不禁皱眉,心想:怎么这么多人来接机?我还没开口,其中两位徒众见状,赶紧说道:"我们刚送客人上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至今,已走过了70周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作为民进青年会员,我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感受。从本科步入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在同主流一线媒体紧密联合的广播电视教育领域走过了17年历程,我所教授并担任研究生导师的领域在教育行业则更具有特殊性,因为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将直接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一线主流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初,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著名摄影家李振盛教授应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国进行访问讲学,至今年4月历时半年。他先后在哈佛、普林斯顿、纽约市立大学,在纽约摄影学会和华人社区举办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源头风情》纪实摄影作品幻灯放映讲座,受到与会学者和旅美侨胞的广泛欢迎与好评,引起极大轰动,李振盛教授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摄影家。  相似文献   

19.
正"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这句惊人话语出自某一市长。但却是句大实话,反映了官场流行的政绩思维。地方官员是真担心"百姓看不见"吗?事实上,地方政府"几百亿埋地下",当地百姓是有目可睹的。比如每到雨季,城市排水系统十分畅通,没有发生大面积内涝,看不到城市"内海",老百姓会感受得到,政府在解决城市内涝和下水道建设维护方面,是做足了功课的,反之,则看得见政府的管理缺失。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Z1)
正在中国,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家都知道怎么享受一顿饭,可谁知道吃完后怎么好好结束一顿饭呢?在家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帮父母洗洗碗,或者起码要帮着把碗筷等餐具收到厨房去。这是一种非常文明的行为。不过,我发现一个令我大惑不解的现象:如果离开家到了外面,这些文明的行为就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比方说,我在食堂吃饭时,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人吃完饭后就头也不回地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