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二八定律,基于实证分析,对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数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数据对这种分析进行了验证。二八定律显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数量问题上,二八定律显示了制度对于公民参与的困扰。进一步改进制度建设,是二八定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根据当前我国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和"80后"的特点,结合我国实现人才选拔标准与选拔对象相协调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应当从以培养人才作为人才选拔标准实施初衷、灵活施行人才选拔标准、慎重运用实务标准、以多元和多维的人才选拔标准作为引导、促使选拔对象参与仪式化的实践活动等角度实现人才选拔标准与"80后"选拔对象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贺安黎 《民主》2005,(6):12-13
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十五”发展目标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多重要求,使人才问题异乎寻常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一点,对于一方面急需各方面人才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窘境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如此。而人才问题的解决,抑或人才战略的实施,首先涉及的是一个人才思维和人才观念的创新问  相似文献   

4.
“组合”意识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人才工作也应有“组合”意识。引进上注重“配套组合”。在招才引智时,注重领军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配套”招引,实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同步”招引,急需型人才与实体项目的“对接”招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在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确立了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的主体政策框架,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激发了人才活力。但在人才配套管理体制机制、放管方式、工作监管力度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国亟需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管”促“放”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放”“管”适度持续释放用人活力,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办法,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改进人才服务工作,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人才。  相似文献   

6.
当人才资源被国家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与第一要素时,当几乎每个企业都把“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等写进企业的理念时,人才的价值一路飙升,人才热急剧升温,对“人才”的内涵、“人才”标准的议论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7.
刘振春 《行政论坛》2022,(4):147-154
“候鸟型”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越来越受到各地尤其是“候鸟型”人才流入地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等的普遍重视。如何引进和使用好“候鸟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省域人才工作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通过对海南省“候鸟型”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海南省在引进和使用“候鸟型”人才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四个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研究认为构建省域“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的基本路径在于:全面打造“候鸟型”人才发展战略格局;持续优化“候鸟型”人才配置体系;科学构建“候鸟型”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健全“候鸟型”人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人才开发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获国家批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经济一体化早已兴起,人才开发一体化也将成为必然。为了推动和支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本文对三市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内涵特点、问题障碍、初步构思、发展目标、对策建议等作一些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人口仅400万人,土地面积只有626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三个最小的国家。作为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新加坡在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并取得相当高的国际地位。它不仅是国际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运输中心之一。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人才培训,重视引进人才。前总统李光耀认为,新加坡资源十分贫乏,人才是唯一的资源。现任总统吴作栋也是对培养和吸引人才重视有加。他担任总统以来,用了很大的力气加强教育,吸引国外留学生,高薪招聘国外高科技人才,努力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国际人才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5)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迅速增长,对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语言技能、语言思维以及跨文化人格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旅游业"智慧型"英语人才,旨在为我国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肯定了经济利益的伦理价值,完善了伦理学中的利益概念,充实了利益的精神内涵,确立了人民作为伦理价值的最高主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伦理学体系核心,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是我国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政治认同的深化,对于其更加主动地融入党的领导体系、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两个确立”与高技能人才政治认同的话语内容在相互构建中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关联,这种关系既是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技能人才对国家政治方向的主动回应。从国家意识形态稳固、高技能人才未来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两个确立”如何赋能高技能人才的政治认同培养,对于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与科技交融、国家治理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21,(1):10-17
习近平关于从严监督"关键少数"重要论述呈现出"因何监督""监督什么""谁来监督""怎样监督"的科学意蕴。在"因何监督"上,主要是从治党与执政的视角来阐述从严监督"关键少数"的背景意义;在"监督什么"上,着重从政治监督、用权监督、作风监督、道德监督方面阐述从严监督"关键少数"的主要内容;在"谁来监督"上,对从严监督"关键少数"的主体框架设计作出全新阐述,强调把自上而下、同级之间、自下而上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在"怎样监督"上,坚持统筹谋划、着眼长远,注重从养成受监督自觉、构建完善监督制度体系、有效运用监督锐器等层面整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历史迈进了21世纪,人类正处在全球经济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工业经济正成为过去,知识经济正向人们走来。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能源和原材料来创造财富,那么知识经济就是依靠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中核心的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管理又是核心中的重点。而知识的载体只能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没有创新人才,也就没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缺乏主体动力。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无疑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比尔.盖茨说:“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Microsoft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经济发展中无法替代的最关键因素。怎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种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潘莎莎 《团结》2007,(5):39-40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国家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人才交流越来越活跃。人才交流,是指人才的双向流动,但是,目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对的贫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化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东部有的省市已经开始了国际化人才的调查和统计。在相关的实务工作和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作为理论支撑。本文充分吸收了以往人才定义大讨论的理论成果,同时分析了已有的国际化人才概念的得失优劣,最终为“国际化人才”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整天嘴上喊着没有人才、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却对身边的人才熟视无睹,甚至排斥。对此,群众称他们是“揣着人才找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刘福垣 《求知》2000,(8):43-43
当前,各地人才引进呈现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之势。然而,人才引进也有不和谐之音。如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引进人才中片面追求高学历,结果使引进的人才“大才小用”,造成人才浪费;有的在人才引进中草率行事,只要是人才就引进,结果使少数引进的人才专业不对口,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借引进人才之名,招募自己的亲朋好友,结果有名无实,有人无才。凡此种种,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充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 基础上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 上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善于集聚人才、广纳群贤是其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