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合同纠纷的审判实践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合同中有歧义(争义)的条款,即如何确定有歧义的条款的真实含义。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理论上,只有合同当事人最清楚因此也最有权利去解释自己订立的合同条款。但是,在合同出现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往往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有意曲解合同条款,掩盖事实真相。因此,一般情况下,仅仅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解释,是不能确定有歧义的条款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2.
论合同解释     
<正> 合同解释,专指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依其职权对合同条文或所用文句的正确含义所作的解释。合同解释为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合同立法、合同司法、合同管理及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均不应予以忽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或因所使用的文字词句不当、未能将真实意思表达明白;或因欠缺法律知识,未将合同权利义务关系规定清楚,这就使得合同难以正确履行,惹起纠纷。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合同纠纷,就是因为双方当事人对合同书中某一条文或其中某个词句的含义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就必须对争执的  相似文献   

3.
论合同的解释叶知年合同的解释是合同法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问题。但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律中,对之未作明确、具体的规定,以至于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争议时,无从合理地确定合同的内容,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合同解释...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释的对象主要是合同条款,包括合同用语,无论是清晰、明确的用语还是模糊、不明确的用语,均为合同解释的对象,只是二者所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产生的法律后果也有差异。初步协议、意向性协议、备忘录依其上载明的意思表示构成本约的,自然为合同解释的对象;符合预约条件的,亦为合同解释的客体;即便不具有积极的法律拘束力,其本身不是合同解释的对象,但可作为合同的周围情事。合同主体在缔约和履约的层面是主体而非客体,但在裁判者及专家学者甚至他们自己在解释系争合同时却为客体。合同的名称、条名与合同条款的内容不符的,以合同条款为准。合同中的脚注与合同条款的内容不符的,原则上亦然,但在未受法律训练的缔约人受脚注误导的情况下,再结合有关因素判定应以合同条款为准。合同序言作为合同条款时自然为合同解释的对象,但作为“鉴于条款”时则大多不产生合同权利义务,此时仅为合同解释的辅助材料。合同的周围情事有的是解释的辅助,有的是解释对象本身。  相似文献   

5.
合同相对性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某一特定事项有约定的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只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了就是说,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既不是合同契约的双方当事人,不得请示合同的权利和履行合同的义务,即使因为第三人的行为而使合同当事人遭到损失或获得利益或者第三人因合同约定而获得权益,合同的当事人或第三人也不能对第三人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提出要求履行或赔偿的债权请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合同条文的解释,必须探究合同当事人内在的、真实的意思表示,而判断合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首要方法,是判断合同条文的字面意思表示,即文义解释的方法。只有在文义解释不能确定合同条文的准确含义时,才能运用其他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龚英姿由于合同解释介于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法律之间,直接关系到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因而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通常各国合同法都有专门规定。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却极欠明确和系统,司法实践亦较为混乱。即将出...  相似文献   

8.
试论合同的解释郑少雄合同解释有广义说和狭义说.《合同法通论》将广义的合同解释定义为:所有合同的当事人进行的解释;狭义的合同解释则是指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对合同所作的解释.《民法学》(郑立、王作堂主编)将合同解释定义为对合同条款的含意的理解和探讨,以求得...  相似文献   

9.
合同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实践中很少存在完美无缺的合同。所以,在履行过程中,适当的合同解释对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十分重要。这种解释性质上属司法解释,以维护交易稳定和实现公平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艳 《行政与法》2005,(12):103-105
应然合同是一个利益平衡体,它体现在两个方面:当事人之间的平衡体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体。进入司法过程中的合同是利益失衡的合同,表现为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失衡和当事人内心的失衡。当事人内心的失衡是其进入司法过程中寻求司法救济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合同解释必为性的原因。本文尝试以应然合同,作为探讨和认识合同的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司法过程中合同解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裁判摘要】对合同约定不明而当事人有争议的合同条款.可以根据订立合同的目的等多种解释方法,综合探究当事人的缔约真意。但就目的解释而言.并非只按一方当事人期待实现的合同目的进行解释,而应按照与合同无利害关系的理性第三人通常理解的当事人共同的合同目的进行解释.且目的解释不应导致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或与法律法规相冲突。  相似文献   

12.
合同当事人越来越多地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在合同转让时,原合同中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何需要明确。本文总结并考察现行各种反对仲裁协议转让的理由,认为各种理由都不严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仲裁协议效力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解释的标准应当是合理利益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合同转让过程中三方当事人的合理利益的分析得出结论,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时,仲裁协议随合同转让而转让是比较合理的法律解释,同时提出仲裁协议随主合同一同转让的立法建议。本文同时分析了此问题在国际商务合同中所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认为在目前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时,就要看仲裁地的法律是否会允许转让。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审判实践中,确认案件事实最主要、最直接的根据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下同)。如果一份合同内容完备、条款清晰、权利义务约定明确,法院就可依据该合同及当事人围绕该合同的是否作为来查证事实,适用法律,进而划分责任,裁决纠纷。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当事人的文化水平、法律知识欠缺以及语言文字本身的多义性等原因,往往造成合同中的语言文字表达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相互矛盾,或是合同遗漏某些条款而使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甚明确,或是合同内容不符合法律要求。在上述情况下,就必须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吴文嫔 《河北法学》2007,25(12):121-126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效力根源为法律对第三人合同利益的正当化.这一命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基础合同当事人对第三人利益的赋予为内在的根源,此为自律性的要素;其二,法律对第三人合同利益的正当化为外在根源,此为他律性要素.此二者不可截然分开,只有自律与他律的要素共同作用,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效力根源提供法哲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合同是当事人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充分体现意思自治,合同的解释也不例外。但在合同解释中又不得不对“完全”的意思自治有所限制。本文就在合同解释与意思自治关系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欢 《法制与社会》2014,(26):250+260
合同主要条款发生争议时,通过探究当事人从事交易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运用合同目的解释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客观地解释合同的内容。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份案例为例,对评判结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例外的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同相对性原则源自债的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一大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合同仅对缔约方产生效力,除合同当事人以外,任何其他人不得享有合同上的权利,也不承担合同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石佳友 《法学评论》2023,(3):138-150
融资性贸易纠纷非常复杂,对法官的审理裁判工作提出了挑战。法官准确适用法律的要求使得法官必须正确识别案涉法律关系的性质,并相应作出公平合理的妥当裁判。就此而言,合同自由、意思自治仍然是合同法的基石和合同效力的正当性依据,法律应当保护交易安全、当事人基于合同所享有的合理信赖。法官在审理名实不符的融资性贸易纠纷时,首先仍应立足当事人所签订的合同,从合同解释的基本规则出发,对合同的法律性质进行准确的识别;对于当事人的书面合同系虚假表示的定性应持慎重和谦抑的立场,除非有确定的证据,否则不宜随意排除或否定当事人的合同效力。要避免“法官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局面,防止法官通过合同解释为当事人之间“再造”出完全不存在的合同关系。另外,在对法律关系定性的时候,应尽可能尊重合同相对性和当事人合理信赖等原则,为“穿透式审查”设定必要的界限,避免突袭性裁判。  相似文献   

19.
合同解释旨在确定当事人的合意并赋予其法律效果。主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场合,客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分歧的场合。客观解释同样遵循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客观解释场合,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若与规范意思一致,将被视为合同意思。理性人是假想的人像,其特征表现为理性行为并具有私法上诚信原则所要求的各种品质。如果对理性人行为预测的结果与某方当事人意思一致,那么这个意思就被视为合同意思。预测理性人行为需要尽可能地搜寻相关证据,所以合同意思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证据。证明自己意思的当事人自然实现了意思自治,而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责任也是私法自治的应有之义,所以合同的客观解释一样可以保全私法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月 《行政与法》2004,8(6):128-128,F003
本文探讨了不同学说对合同解释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提出合同解释是法官在尊重当事人合意的前提下,对合同文本、合同行为进行解释,力图使欠缺或者矛盾的合同清晰、完整。进而指出合同解释的对象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