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8,(25)
首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回忆———邓小平访美轶事●本刊记者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前驻美联络处主任、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请他谈谈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时的一些情况。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20年,但今天重温往...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呼唤工会工作新思路本刊记者李大宏,浦树柔20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上海纺织机厂老工人史振往一家住的旧工棚里进满了水,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工会干部带着厂里几个身强力壮的职工赶来了。史振柱眼含热泪,连声感谢新社会好,工...  相似文献   

3.
粮价风波平息之后●本刊记者沈祖润粮价陡涨!从1993年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安徽省部份城市的大米、面粉销售价格,竟上扬了30%以上。一时间,一些城市居民成麻袋地往家买粮食,这反过来又推动着粮价上限价。不少出门卖粮的农民,闻风半...  相似文献   

4.
刘肃勇 《侨园》2012,(12):62-6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小印刷厂主之家,斯诺在自家印刷厂一边当工人一边上学读书长大。1925年,21岁的斯诺考入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是在纽约《太阳报》当记者,1928年7月来中国上海,任美国《密勒氏评论报》主编助理,后以该报游历记者身份,去往中国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和印度,采访和撰写  相似文献   

5.
黄浦区是上海这个现代化大城市的中心区,是全市商业、贸易、金融及文化娱乐事业高度集中的区域。在过往的百年里,这块地域曾上演过许多令史家感叹不已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浦区是上海城市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正因为此,接近世纪之交的黄浦区将往何处去,她的前景如何,令人瞩目。最近,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黄浦区委书记陈志荣。记者(以下简称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上海各区都在积极运筹和制订各自新的跨世纪发展计划,黄浦区作为上海商业、贸易、金融高度集中的中心城区,在这方面有何考虑。陈志荣(以下简称陈):我们…  相似文献   

6.
政治立场决定言行 当看到一个民族在遭受灾难时,不去同情或伸出援手,而是幸灾乐祸,往别人伤口上撒盐,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唾弃。记者在和美国朋友谈及莎朗·斯通的言论时,他们都为她的无礼而感到羞愧,觉得她给美国人丢了丑。旧金山出版商霍洛威茨说:“她真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但愿是她犯了一个口误,而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7.
记者:夏老师,最近,您一直在思考当代思潮与发展马”一克思主义问题。我们感到,这个问题很重要。今天,想请您就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夏军: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只能大略谈点认识。记者:那么,我们现在就切入正题。夏军:谈当代思潮,先要对“当代”这一时间慨念作出界定。今天我所讲的当代,主要指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一段时间,并着重指现今,即正在进行的时间。如果讲当代思潮,恐怕还要往前推到近3O年或50年间发生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为思潮它的起点和消亡时间很难明确界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次,这里…  相似文献   

8.
王磊  曹健  何晨阳 《瞭望》2020,(7):44-45
“进度还是要往前盯一盯”“这个病例的描述前后逻辑需耍厘清”“满足这些条件就必须居家隔离”……虽已是晚上7点多,但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大楼五楼,映入眼帘的仍是一派忙碌景象。刚刚走出电梯,记者还没完全看清电梯口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宣传海报,此起彼伏的交谈声、脚步声就已入耳。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5,(19)
场地不足“滚存”期长 据记者了解,全国各地邮局普遍感到场地不足,人员紧缺。而场地和人员恰恰是邮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因为邮政通信是一种实物传递的通信形式,没有场地,那许许多多的“实物”往哪里放?邮政通信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这是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莎三十多岁,14日那天从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走山路到都江堰。15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已休息了一天,仍然站不直身体,双腿的膝盖不由自主地往下弯,走路要一步一步拖着腿。不过她很庆幸,自己终于活了下来。她说: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单位上班。单位是映秀镇东五公里远处的一家化工厂。地震一来,单位的六层楼晃得非常厉害。我当时怕得要命,拼命想往外跑,没跑几步就摔在了地上。那时我知道地震了,想站起来,但刚站起来又摔地上,怎么样都站不起来。头顶上有砖头往下掉。和我在一起的几个同伴一开始也都往外跑,其中有一个还没跑出门的时候,被掉下来的屋顶砸了一下,后来也没有跑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人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有思想的资源,先天具有向最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中流动的特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效应,倍加明显。因此,如何留住人才,这个人类进步永恒的课题,对发展中的我们来说,解决的任务和日程更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7,(44)
腰斩大江锁巨龙———陆佑楣对本刊记者谈大江截流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前夕,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对大江截流的有关问题,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三峡工程的关键工程之一,大江截流就要进...  相似文献   

13.
春节将临,记者来到繁华的上海豫园商场,走访了培红、快乐两家玩具商店。柜台前挤满了好动爱问的小顾客。一个男孩子指着冒“火”的冲锋枪喊买,有的干脆骑在大人肩上往里张望。各种机动、电动玩具和逼真的洋娃娃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玩具的声响中,不时听到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人们常说,从儿童的脸上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星期天,记者在南京秦淮河畔漫步。春风送来阵阵花香。我寻源而往,过龙门街,进金陵路,顿觉耳目一新。这条狭长的小街,整洁美观,鸟语花香;原先那种摊贩杂陈,拥挤吵闹的状况一扫而清。全街按鞋帽、服装、百货、文化、花鸟虫鱼等不同货品分段设点,井然有序。那花鸟段里,繁花姹紫嫣红,百鸟啁啾婉转,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5.
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市,是一个以采煤起家的新兴工业城市。象所有煤城一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煤炭工业的兴旺之后,随着资源的递减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便接踵而来。煤炭城市究竟应该往哪里发展?一年前由平顶山市调任焦作市任市长的张国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综合发展是所有煤炭城市的共同出路、必由之路。物华天宝 挖煤起家  相似文献   

16.
湾仔展新颜     
目前在广东有一种说法,去深圳,最好去看看沙头角;到珠海,别忘了去看看湾仔。到珠海特区的人,都对湾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秋阳艳艳的上午,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只见渔港繁忙,市场兴旺,口岸人来船往,处处给人以欣欣向荣的印象。镇党委书记陆树汉,指着统计表告诉我:1986年,湾仔镇工农渔业总产值达7850万元,比  相似文献   

17.
三峡十问     
长江三峡工程在距完工还有6年的时候迎来了“高峡出平湖”的时节。6月16日,三峡永久船闸打开有两个篮球场那样大的巨型闸门,开始迎送过往三峡的船舶。 人们关注三峡工程进展的同时,对于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本刊记者的报道,将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赞“往自己身上揽风险”●陕西刘慧奎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靠山村39岁的共产党员王亚明用自己奋斗十几年创立的企业做抵押,贷款100万元,再降息借给缺少资金的村民,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先后有二十余户村民从他那里“贷款”,走上致富之路。这种主动“往自己身上揽风...  相似文献   

19.
“农民军”的优势 农民工之所以能在城市站住脚,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优势。 从罗元伯建筑队说起吧。 记者是在海口市的一条小巷里遇到他们的:几个精瘦的农民不借助任何机械,将一台笨重的卷扬机从狭窄的小巷拐弯抹角地抬了出来。这支由31人组成的建筑队来自四川武胜县飞龙镇梅托村,现在一个叫玉砂村的工地上干活。记者按约去工地采访时,他们正在浇铸混凝土,一天三班连轴转。正在当班的一些人有的在开搅拌机,有的在往模板里倒混凝土,有的使用震荡枪,工作极其紧张,一个个脏得象在泥塘里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立场决定言行当看到一个民族在遭受灾难时,不去同情或伸出援手,而是幸灾乐祸,往别人伤口上撒盐,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唾弃。记者在和美国朋友谈及莎朗·斯通的言论时,他们都为她的无礼而感到羞愧,觉得她给美国人丢了丑。旧金山出版商霍洛威茨说:"她真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但愿是她犯了一个口误,而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