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时易糊涂     
金钱面前易糊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受“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等拜金主义的影响,为官者往往顶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以为只要自己的贪贿手法比别人巧妙,伪装得比别人更加高明,贼喊捉贼比别人喊得凶,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便可以瞒天过海,逃脱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后半生、下一代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打下雄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牟丕志 《法制博览》2009,(18):63-63
我是某局的局长。对于官场上的事,我不是十分精通,不过也是略知一二的。应该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有时,官场需要聪明的学问,有时,官场需要糊涂的艺术。在关键的时候,你忽然变得糊涂起来.往往比明白更重要。由于我将糊涂的艺术运用得比较好,所以,我在官场很吃得开。我常常看上去漫不经心。其实,我成竹在胸,我们单位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  相似文献   

3.
写下这个标题,源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两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与“不明真相的群众”。  相似文献   

4.
不糊涂也难     
范一直 《法制博览》2011,(10):57-57
三个男子到某酒店应聘。经理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正一丝不挂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了你,这时你怎么办?”甲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丙说:“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经理随后宣布,  相似文献   

5.
阿丁和阿军来自湖南祁东县,他们二人联袂搭档,在广州数十间成人文化学校专事广告招贴,已经4个年头了。用他们的话说,谁给的钱多。就帮谁贴。有的学校实行是按件计酬,但贴了多少广告,也只有“天知地知”,谁也不会去检查,谁也无法作统计。  相似文献   

6.
徐洪 《工会博览》2008,(10):126-12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城内的普通市民们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既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又沾染了新文化想象。这部写于1983年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就像一幅冬至版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及真实场景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北京市民思想观念及行为中的“官样”表现、“糊涂”观念、“忍让”精神的传承和做人“原则”的矛盾等独有的文化记忆与想象。  相似文献   

7.
秦海 《法制博览》2011,(2):46-47
你可以叫醒一个睡得再沉的人,你却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对于一个再糊涂的人,你不一定就没有可能和办法对他讲清某个道理;但对于一个装糊涂的人,你永远也没有可能和办法给他讲清某个道理。他总是会说不明白。  相似文献   

8.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行光 《法制博览》2011,(13):49-49
文革中,“四人帮”疯狂迫害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成了继“地、富、反、坏、右、资……”后面的“臭老九”,“四人帮”呼喊“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中国人以自己是“大老粗”为荣,这种愚昧反智文化的推广,造成了中国知识界整整一代的断层,严重阻碍了经济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许多人以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是四人帮的首创。然而,“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一理论竟然是来自斯大林的发明。  相似文献   

10.
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丽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